现在我们诸城不少年轻父母都不允许老一辈教孩子方言,这事大家怎么看?

实事求是的讲普通话跟当地的方言以及民族语言教学并不冲突,为什么不开展双语教学呢?也就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和本民族语言同时进行教学有什么不好的?我感觉这是最容易让大家接受的方案。

一个族群几千年的流传,他传承的当地的文化,如果是这种当地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消失了,他的文化也就消失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语言这种文化化石消失对国家是件好事情吗?

我感到困惑。

最近我们当地搞了一个诸城方言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很多有识之士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全部学习普通话在家里爷爷奶奶教当地的诸城方言,年轻的父母都不允许。他们认为让孩子学习当地方言,会影响孩子的普通话学习,这是不对的,双语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当地的方言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代表了一种历史。

比如古典章回小说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一个假名字真实作者有很多说法没有定论,最近经过对小说中方言的研究,大家惊奇的发现金瓶梅的作者,就是我们山东的诸城方言写的,里边很多特有的词语都是我们当地的方言。加上续金瓶梅的作者是我们诸城的清初文人丁耀亢。所以他的父亲丁惟宁写金瓶梅就顺理成章了,加上小说中对诸城方言的加持,这个就形成了公认,那么金瓶梅的作者是丁耀亢的父亲,丁惟宁就顺理成章了,那么推动这项研究,就是因为有大量懂得诸城方言的文化人才,能做出这么有力的结论,假如几十年以后没有人懂得诸城方言了,那么对金瓶梅作者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对地方方言的保护是一种历史遗产的保护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护这种保护应该引起国家教育部门以及文化部门足够的重视,要不几十年以后全中国全部普通话一盘棋了,地方文化的差异性没了,地方的历史也就渐渐淹没了这一点应该大家有足够的共识,形成一种既要学习普通话,保持全国文化交流的统一性,又要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这两种不可偏废,不能搞成对立。

最近我们当地的一位老学者写了一篇对诸城方言的论文叫莒语初探。这篇论文从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律上,总结了我们当地诸城方言的规律。对我们当地地方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得到了当地文化人的称赞。
并且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学习传承问题形成了共识。

这是一个对当地文化有偏爱的读书人的一点感想,请各位观察者的朋友发表意见,谢谢。

本评论由用户“guan_15648774741893”推荐,来自《教育部: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对教材的渗透》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