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吗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近3 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稻谷平均单产6.212吨/公顷,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然而,水稻也是受虫害侵袭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稻区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在1亿公顷次以上,每年可造成稻谷损失约60万吨。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受气候、品种、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病虫暴发频繁,危害程度加重,防控压力增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害虫对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杀虫剂控制水稻害虫,不仅生产成本高,且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对人、畜健康危害严重,农药残留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害虫也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水稻新品种,成为控制水稻害虫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在现有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只有极少数野生水稻对螟虫具有一定抗性,而且很难加以利用,常规育种受到了很大限制。利用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从其他生物体内如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中筛选出抗水稻害虫的基因,通过修饰改良后转入水稻的细胞中。这些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一种蛋白(如Bt蛋白),其能专一性非常强地杀死某一类害虫。比如,2009年8月,农业部给颁发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表达的cry1Ab/cry1Ac蛋白,能选择性地杀死水稻鳞翅目害虫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

500

国产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

大量权威数据表明,传统农业会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在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10年取得的进展,包括杀虫剂的使用明显减少,化石燃料的节省,通过少耕或免耕减少CO2排放,通过除草剂耐受性的应用实施免耕种植来保持水土。1996—2008年,全球对农药活性成分的节约累计达到约3.56亿千克,相当于节约了8.4%的农药,这相当于在作物上减少了16.1%的杀虫剂。这些变化都会对农户收入、农民健康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有正面影响。

具体到转基因抗虫水稻,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种植农户的追踪调查,研究了处于生产性试验阶段大田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对农民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较相对应的非转基因水稻品种增产6%~9%,种植转基因水稻品种可降低80%的农药施用量。这样,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将降低稻农的生产投入,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因为降低了农药施用量而有效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并降低因为农药施用过程中对农民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的植物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但会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能明显提高国内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健康,降低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公众质疑转基因作物的一个焦点是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飘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作物杂草性、靶标害虫的抗性进化等。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程序、方法和管理措施,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等。我国科学家也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环境风险做了相当充分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说明:①现有转抗虫基因水稻所表达的Bt杀虫蛋白专一性很强,对非靶标生物没有毒性影响。②转基因Bt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性可交配种类和异交结实率、花粉离体生存与传播能力、落粒性和落粒率、休眠性和越冬能力、生态适应性和生物量等性状上,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差异。③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的基本规律与常规品种是一致的,而且没有发现转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安全有不良影响。④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田天敌、益虫、经济昆虫等主要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节肢动物多样性没有不良影响。⑤根据Bt棉花的利用经验,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水稻螟虫对Bt蛋白的抗性发展是可以控制和治理的。

500

转基因抗虫水稻生长对比试验,受虫害影响,常规稻几乎枯萎泛黄

​综上所述,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利用,不但能有效地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保障,而且由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利用将大大降低农药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健康。广谱杀虫剂施用量的降低有效地保护了稻田有益生物,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无疑将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契机。

来源: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6_3463353.htm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