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聊聊这部抗疫剧引发的“歧视女性”争议

描写武汉抗疫的电视连续剧《最美逆行者》因为第一集中的一个情节引发“歧视女性”的争议。该情节是一个公交系统成立抗疫运输队,站出来报名的志愿者全是男性,组织者说,还差一个人,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个?其中一个被点到的女同志表示有困难,后来一名离婚的女士进入了这个紧急运输小组。大致就是这样。

500

电视剧播出后,不仅这个情节在网上遭到猛烈批评,或许是该剧拍得很匆忙,其综合质量也受到了一些争议。一些人在网上呼吁停播此剧。

老胡认为,考虑到女权问题当下在舆论场的特殊敏感和舆论动员的潜能,《最美逆行者》中的上述情节的确有不妥和可商榷之处。这可能与剧组主创人员对网上舆情了解不足有关。另外,主旋律作品一般都挺难拍的,带着“政治任务”的仓促制作更容易面临在市场上不叫座的风险。至于在互联网上出现一些尖锐的争议,挺难避免的,互联网舆论场有这样的天性,它会针对一个话题聚集起海量的意见和情绪,从而让那个问题在一时间显得挺严重的。

要老胡说,那个情节与电视剧的主题没多大关系,属于画蛇添足,它如果不出现、或者以避免刺激女权人士的方式出现,是最好不过了。不过我认为,这个不足不应构成“重大事件”,舆论场无论对该问题的指出,还是对此剧整体上的批评,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舆情。这本应是文艺创作和市场反应的正常互动。

该剧的主题是表现普通人面对汹涌疫情时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对它的拍摄质量应当有进行正常文艺批评的空间,甚至也可以指出它在表现女性抗疫贡献方面存在的缺陷。但我认为,避免批评上纲上线,不让批评对电视剧创作形成打击,不用“政治正确”吓唬创作人员,这也应当是我们大家的一个共同意识。

老胡是搞媒体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社会(包括政府机构、也包括公众)能给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在鞭策的同时,也能够对我们容错。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现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都有些敏感,搞得“政治正确”比比皆是,对正确度不百分之百的灰色地带的包容度降低了。而且,媒体和文艺的技术性问题经常被政治化,让大家挺紧张的。

其实电视剧的一个情节有不妥之处,不妥就不妥了,评分低就低了,网上有议论,议论就议论了,导演出来做个回应、沟通,也就罢了。出这些问题,首先应当是导演和编剧的责任。央视虽有官方背景,但它的记者编辑毕竟不是官员,更何况一个连续剧,是艺术,哪经得起政治正确的放大镜扫描,哪能每个剧都拍得既叫好又叫座?现在的问题是,主旋律电视剧不能有任何“不妥”,而一旦有人不喜欢,在网上表达出来,又成了另一层面很敏感的事。我认为,这是双向的脆弱,它不应该是我们这个全世界唯一一个成功控制住疫情大社会的心理状态,我们事情做得这么好,精神上也要能承事,豁达、坦荡。

我们的社会可不能要求处处“正确”和“完美”,我不知道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反正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到。我每天说那么多话,话痨,挑我个说话的毛病,那还不容易。但我深感整个社会包容了我,而且这种包容不是不批评我,而是我事实上一直干到了今天。我也希望这个社会相互有更多包容,让这些包容共同形成这个国家的内在活力和韧性。重要的是,我们会因此都轻松些,生活将更有趣,也更精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