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叫侵略者“鬼子”?部分日本网友搞的“日本鬼子”会颠覆你三观!

提起侵华日军,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灭绝人性、穷凶极恶等代表残暴的词语。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土味”的称呼——日本鬼子。

500

这个蔑称在民间的使用次数远远高于正式名称,有时候我们连日本两个字都去掉了,直接用“小鬼子”、“鬼子”等更加简短名字来称呼日本兵。

生长在新社会的我们虽然没有亲历抗战,但大家从小就反复观看过《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的抗战电影,再加上老一辈的口口相传,对日本鬼子这个词有着近乎天然的熟悉程度。

500

即便是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也多少在成长过程中被《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影视作品影响过,提起侵华日军,那种自然而然的仇视一点也不比我们这些80、90后程度低。

这个称呼的影响有多深远?

2010年,美剧《太平洋战争》播出,国内多个字幕组在制作字幕时,不约而同地将美国称呼当时日本人的简写单词“Jap”翻译成“鬼子”或“小日本”,这不是玩梗耍宝,而是强烈的惯性思维在起作用。

500

实际上,Jap这个词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成为Japanese的简写,它本身是没有任何贬义或歧视成分的,只是为了方便书写和对话。

然而疯狂作死的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人的仇日情绪空前高涨,除了对日宣战,还将大量日裔美国人和其后代集中收押在拘留营中,以敌侨身份予以监视,这才给Jap加入了浓厚的敌对和歧视涵义。

500

▲1941年,美国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电视新闻

但是不管美国人如何解释词义,咱还是习惯用自己更熟悉的称呼转译外文,而且不局限于英语。

如果你看过上世纪中国从苏联引进的卫国战争电影,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等,那你可能还记得译制人员给德军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称呼——德国鬼子。

500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战役》

其实苏联对纳粹政权和军队的统称就是“法西斯”或者“纳粹”,可经过中国译制厂的本地化加工,这个带有明显敌意的称谓竟让人感到一丝亲切,瞬间就把中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时空背景给带出来了。

尽管鬼子这个词儿的出处已不可考,但从晚清就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洋鬼子”一词,早已成为中国人称呼外国侵略者的定式用词,甭管是西洋鬼子还是东洋鬼子,只要在国名后面加上「鬼子」二字,就统统不是好东西。

500

而官方译制厂和民间字幕组约定俗成的翻译方式,也反映出这个称呼对中国人的历史观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影响。

日本人怎么看?

日本鬼子叫了这么多年,日本人当然也知道这个蔑称,但你可能想象不到,日本网友不仅没有生气和愤怒,反而非常喜欢这个「强大」、「帅气」的名字500

500

日本最大的社区论坛2ch还搞了一项原创设计活动,以“日本鬼子”为主题作画,然后发到网上供其他人观赏评选……

不过这些令和(当年还是平成)二次元肥宅们创作出的人物,到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昭和日本兵,而是一个个娘化的“日本鬼子姬”,和服、薙刀、白丝,形象完全动漫化。

可以,这很日本。

500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网友为什么会用这种幽默的方式,对待一个明显充满歧视和敌意的称呼呢?难道他们在故意展示自己的大度?胖兵又瞄了两眼鬼子姬的大白腿,觉得还是和日本的文化有关。

从文字层面来看,日语中的「鬼」有三种释义:

勇猛的人,如「鬼将軍」;冷酷无情、不讲情面的人,如「鬼检事」(铁面无私的检察官)、「债鬼」(讨债的人);竭尽全力做某事的人,如「仕事の鬼」(工作狂)、「商贾の鬼」(生意狂)。

日语中的鬼比较中性,有褒有贬,既可以代表力量、热情和专注,也能形容无聊、死板、卑贱,具体要看构词和语境,就比如日语中的“子”普遍用于女孩的名字,“鬼”+“子”在他们看来就成了酷酷的女孩……

从这点来讲,令和(平成)肥宅们还真没画错!

500相比之下,汉语中「鬼」的涵义要更复杂一些。

文言中的鬼更具神秘色彩和哲理寓意,如屈原《九歌·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民间也有“做得鬼中鬼,方为人上人”这样褒义的用法。

500

然而在通俗口语中,「鬼」则更多被用于讥讽的词组和句式,比如贬低酗酒和猥琐的酒鬼、色鬼,贪吃无度的“饿死鬼”,咒人倒霉的“吊死鬼”,粤语中还有形容小气的“孤寒鬼”(普通话中的吝啬鬼)。

除了形容人,鬼也能形容事,如鬼天气、鬼名堂、鬼混等,偏中性的则有“机灵鬼”、“小鬼”、“鬼主意”等,但完全用于褒义的情境并不多,毕竟在中国人的文化中,人死之后才是鬼,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500

如果日本人按照日语思维理解日本鬼子这个词,自然要会错意。

而从文化层面来看,他们对「鬼」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也有自己的见解。

日本有一种被称作般(bō)若(rě)的面具,相传般若是一种因嫉妒使魂魄离开身体幻化而成的鬼怪,会杀死它所嫉妒的人。

500

除了在能剧中被当作道具使用,般若也是古代日本盔甲常用的面颊款式,比如《守望先锋》中源氏的邪鬼皮肤就是戴着般若面具的忍者形象。

500

有没有防护性咱不知道,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气势、威吓对方,因此这类东西通常以青面獠牙或鲜红如血的鬼怪为形象,般若就是其中之一。

500

面颊还是一种彰显地位的配饰,因为普通小兵和下级武士是没有资格和财力为自己配置面颊的,只有武将和贵族才能使用,这又为传统文化中的「鬼」增添了一些高大上的成分。

而在现代流行文化中,游戏和动漫厂商更倾向于创造亦正亦邪、集力量与速度为一身的强力角色,他不需要有鲜明的立场,只要cool、cooler、coolest(酷、更酷、酷炸了)就完了。

500

如此看来,深受传统和流行文化影响的日本年轻人,把日本鬼子理解为强大和帅气的形象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文化基因不同。

其实这也是一个提醒,我们习惯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认识和思考事物的思维也一定是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当我们遇到另一个文化圈里完全不同的东西时,理解出现偏差也就在所难免。

500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全球互联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跳出本位思想,多学习、多认识,才能在纷扰繁杂的信息流中获得正确解释。

最起码,咱得能分得清人家是骂你还是夸你啊!

不然被人骂了还傻乐呢。

500

▲ 翻译写作“苏卡不列”,读作“我爱你”500

参考资料:

《日语知识》:日语的「鬼」与汉语的“鬼”——张韶岩

萌娘百科:日本鬼子

Wiki:Jap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