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儿啥】昂山素季:诺奖是上午颁的,海牙是下午进的

各位好,我是观察诺贝尔奖的,观察者网的董佳宁。欢迎大家关注我的B站、微信公众号、微博,都是肝帝董佳宁。最近,那个下令刺杀别国高级将领的总统,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了。虽然这个奖,早已被许多人视为笑谈,但我还是要说,“和平”这个词,本身是非常沉重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平”是最不该成为玩笑的,“和平”是无数的血和泪换来的,“和平”是人类政治上最严肃的头等大事。

感谢特朗普,他通过这次刷存在感,让西方人也能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反思这个奖到底是否公正客观。特朗普对世界的“贡献”,真的是太大了,这本身就值得嘉奖。在此之前,西方人也质疑过这个奖,他们最后悔的,是给了昂山素季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今年75岁,是缅甸国父昂山的女儿,也是缅甸现在实际上的领导人。她获得和平奖是1991年,理由是在缅甸反抗军政府,追求民主。获奖28年后,她却上了荷兰海牙的国际法庭,罪名是“种族灭绝”。西方给过昂山素季许多荣誉,给她戴上“民主女神”的高帽,吕克·贝松拍过关于她的电影。但是她现在又被剥夺了很多奖项,什么牛津自由奖、都柏林自由奖、埃利·威塞尔人权奖、爱丁堡市荣誉市民、加拿大荣誉公民等等,都像儿戏一样撤销了,诺贝尔奖是还没有被剥夺,估计是要面子,不想和上面这些奖项一样草率轻浮。

因为和军政府斗争,昂山素季被西方树立为人权灯塔,但到了古稀之年,却和缅甸军方一起坐在被告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折?这要从“罗兴亚人”问题说起。在西方的“人权观察家”们看来,“罗兴亚人”是世界上被迫害最严重的少数群体,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群,可能没有之一。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缅甸驱逐“罗兴亚人”的历史缘由是什么。

缅甸这个国家,在古代就非常尚武,你不要看它是佛教国家,万千佛塔,以为好像都是一群隐士,其实缅甸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小霸主,历史上曾几次攻破泰国首都,那时候泰国还叫暹罗。缅甸历史上的兵制,也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国主义制度,有点像中国的府兵制,平时耕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好处是能够迅速动员军户参战。

英国人打了三次战争,才完全吞并缅甸,开始对缅甸殖民,缅甸人当然是反抗的。英国人用什么手段呢,分而治之,就是对主体民族,也就是缅族居住的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建立现代行政体系。而在少数民族地区,保留土司制度,培植亲英势力,给少数民族上层特权,让他们间接统治。

缅甸本地的佛教徒不肯合作,英国人要他们受洗,加入基督教,就可以当殖民政府的公务员,他们当然不干。英国殖民者就利用少数民族,充当镇压缅族人的“假洋鬼子”,给这些山区的少数民族传基督教,让他们当警察来监管当地人,这就加剧了缅甸的民族矛盾。

但是不合作的佛教徒毕竟还是大多数,光靠“分而治之”还不够,那怎么办,就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让许多回教徒,从孟加拉移民过来,到缅甸的若开邦。若开邦在缅甸西海岸,与孟加拉国交界,英国人利用沿海农业政策,把土地租给孟加拉人。这些人抢夺土地,成了地主阶级,受到英国人照顾,把若开邦原先的佛教徒农民赶走,这样一来,从孟加拉来的穆斯林,人数不断增长,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和缅族爆发过流血冲突。

英国人的手法一直玩得很溜,利用少数族裔间接统治,就把殖民者与当地人的矛盾,成功转移出去,变成当地人和少数族裔或外来族裔的矛盾。二战时期,为了取得民族独立,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选择与日军合作,缅北的少数民族,因为上层一直被英国人收买,作为间接统治者,所以当然不支持,选择效忠英国,这样缅甸的民族矛盾就更加深了。当然昂山后来又改为与盟军合作,最终说服少数民族,建立了缅甸联邦。代价是,宪法要给各民族上层世袭特权,而且这些少数民族自治邦,还可以投票选择是否脱离联邦。

英国人直到离开前,还在想着利用缅甸的穆斯林。当时日军想从若开邦向印度推进,英国人就组织了孟加拉穆斯林,组成V支队。我们先撤回印度了,你们留下来打游击吧,对日本人搞点破坏,能搜集到情报就更好了。但这些孟加拉穆斯林,也不懂日语,怎么可能搜集到有用情报。他们非但没有遵从英国指令,去讨伐日军,反而对若开邦的佛教徒下手,烧毁了上百个村庄,屠杀了十多万佛教徒。

所以历史上,是这些人先对缅甸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种族清洗的。他们的后裔,大多是今天的“罗兴亚人”。我给“罗兴亚人”打上引号,是因为缅甸政府是不承认的,禁止使用“罗兴亚人”这个词。缅甸人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罗兴亚人”这个词,是孟加拉穆斯林,这些移民自己生造出来的,为了在字面和发音上,与若开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营造一种假象,仿佛他们很早就生活在若开邦。

是这样吗?我们看证据,至少在英属缅甸时期,人口普查报告里,确实也没有这个词。这些人因为来自吉大港,这是孟加拉国的一个港口城市,靠近缅甸,所以当时被称为“吉大港穆斯林”。所以,缅甸是不承认“罗兴亚人”的,不给他们公民待遇。缅甸人觉得“罗兴亚人”也不是少数民族,在300万人口的若开邦境内,“罗兴亚人”占到一半。

但缅甸人说,我们不是针对所有穆斯林,反对“罗兴亚人”不等于反对穆斯林,像来自中国云南的潘泰人、来自波斯的卡曼人、来自马来的帕术人,也都是穆斯林,但缅甸承认他们是公民,他们也和缅甸其他族裔相处融洽,他们历史上也不搞分裂,不搞种族屠杀。

在缅甸人看来,他们只针对当年跟随英国殖民政策而来的“非法移民”。所以缅甸军政府的法令是,只要追溯到1823年,也就是第一次英缅战争之前,你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缅甸,就能享受公民待遇。有些孟加拉穆斯林,他们确实能够证明,家族在1823年之前就定居在若开邦,他们的升学、工作等各方面权益都没受到限制。


正是因为英国人遗留下来的严峻民族问题,导致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与中央对抗不断,这才是缅甸军人集团,要接管政权,通过高压政策和军事管制治理国家的原因。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她反抗军政府,搞民主运动,但当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民盟执政后,缅甸的民族与宗教冲突问题,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严重了。

西方媒体这个时候又跳出来,指责她纵容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翻脸是非常快的,这也就有了我开头说的那一幕,许多以“自由和人权”为名义的奖项,纷纷通过撤销来刷存在感,昂山素季也和缅甸军方一起上了国际法庭。

其实,昂山素季本人还是清醒的,没有在西方的吹捧下迷失自我。BBC记者曾经问她,西方人期待她成为圣雄甘地和特蕾莎修女的混合体,她是否觉得自己更像撒切尔夫人?昂山素季回答说,我不太像撒切尔夫人,我也不是特蕾莎修女。我只是一名政治家。

为了解除美国对缅甸的禁运制裁,昂山素季去见奥巴马,去推进缅甸的民主进程,这是为了国家。但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她没有变成西方一些人期待的甘地和特蕾莎,因此背负了人权指责,这也是为了国家。前几天我做过塞尔维亚的一期节目,总统武契奇坐在一张小椅子上,面对着特朗普。武契奇后来接受采访说,坐在那把椅子上,是为了切实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我一点也不关心椅子。我相信,昂山素季应该不会关心她的个人荣辱,不会关心她的诺贝尔和平奖,是否会撤销。

缅甸人民是非常支持她的,把她称为“素妈妈”,她去海牙的时候,成千上万人为她送行。昂山素季决定亲自去海牙,就是为了消除误解,但是哪怕得知缅甸国内真实的民意如此,国际社会对这个的国家的误解,恐怕也不会消除。这就是西方国家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定义什么才是要打击的恐怖主义,什么才是要驱逐的非法移民,他们也可以通过强大的媒体,选择性报道,把暴力冲突描述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压迫,从而上升到人权问题。

在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这些西方人权观察家们,也是发出这样那样的声音,我们对此早就非常熟悉了。缅甸的历史和现实遭遇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西方殖民者不会正视他们遗留的问题。第二,即便你的国家体制与他们“接轨”,你的政治人物成为他们褒奖的“英雄”,即便你在意识形态上和他们靠拢,即便你自废武功,变得对他们不构成威胁,只要你还是独立的,只要你还想捍卫国家主权,就无法获取他们的完全信任。缅甸民众力挺昂山素季时,他们直呼国际报导是假新闻,这样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

在缅甸民族和解的过程中,真正给他们帮助的,是中国。缅甸北部这些少数民族,中国通过和他们的经贸往来,施加经济上的影响,通过这种关系,再说服他们与中央政府谈判,不要搞分裂,要保持和平稳定。中国的善意,昂山素季政府能够感受到,而这,恐怕才是西方一些人抓住缅甸人权问题不放的根源。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