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没有政治方向的地理知识只能成为学科而不能成为科学(一)

【本文为张文木教授《战略学札记》心得之十一,部分精彩内容在社区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500

1.“秦之能灭晋者,以晋分为三而不足以拒秦也。”[1]英国能够长期操纵欧洲,其理一也。

 

2.乖儿败家。因为继承的因素都在反面,能推进事业的人多在对手里,比如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之于李鸿章的清王朝,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之于蒋家王朝。真理的逻辑都是通过对立面展现的,这应合“反者道之动”的原理。

 

3.安身立命,安身是立命的前提,二者都是战略能力的体现。在战场上,“安身”就是保存自己,“立命”就是消灭敌人。毛泽东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2]。

 

4. 自然法,用推动并参加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3]的话说就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4],因此它在相当的时候是力学而不是法学表现[5],力学的事在人类历史中就是阶级斗争的事,是多数对少数还是少数对多数专政的事[6]。毛泽东说得透彻: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7]

 

阶级斗争的结果——由此形成自然法——确定后 “实在法”或“成文法”才能随后产生。资产阶级在上升时还是承认暴力即专政高于法律的天然价值[8],当他们上升为统治者后,为了迷惑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捆绑住无产阶级(比如巴黎公社)的手脚,他们便掩盖了自然法中的暴力原则——尽管他们对待劳动者反抗(比如各式占领华尔街运动)时毫不手软,将自然法归纳为所谓“正义”“程序”“理性”等抽象的“普世”原则;为了颠覆无产阶级已经取得胜利的国家,他们便偷梁换柱,将专政的内容用法律悄悄地取而代之,用法律捆绑宪法,将宪法中的无产阶级斗争的成果用“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劲头,虚化为一条条具体的律文,使人在对不同的法律解释及其争论中淡忘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最终达到改变国家的无产阶级属性的目的。为此,列宁曾将“法权意识”分为“一般民主派的法权意识”和“劳动阶级的法权意识”[9],而前者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法权”的另类表述,而后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

毛泽东说:“群众不帮助就没有力量。为了发展一个国家,力量不是来自别的地方,而是在于群众自己。不联系群众的政府是不巩固的,因为政府只能代表群众。任何政府对人民来讲总是少数,任何军队对人民说来也是少数。”[10]自然法是多数人即人民的暴力;法权,是胜利阶级的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不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不是强化法权,而是要利用法权消灭法权,让法权回归具有人民实践本质的自然法。故此,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个大功劳。”[11]

拿破仑在康普福米欧和平会议[12]前表示:“法兰西共和国不需要承认,正如太阳不需要承认一样”,黑格尔说:“这句话的涵义,不外指事物实存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保证了承认,更不用人们明白表示。”[13]拿破仑和黑格尔的话说明:多数人的力量是法权存在和实现的基础。

 

5.1941年7月15日、18日,毛泽东分别复电周恩来、刘少奇,提出“与日寇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而不采孤注一掷的方针”,指出“七七宣言上已提积极进攻口号,将来可用带战略性的反攻口号”“但八路、新四大规模动作仍不适宜,还是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原因是我军各种条件均弱,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苏均不利”。[14]尽管今天的历史条件及中日力量对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上敌强我弱的大势虽有松动但仍无根本转变,毛泽东“熬时间,不伤元气”的方针对于我们争取西太平洋斗争的胜利仍有指导意义。

500

6.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看,有限放纵日本以“加固”美国设在西太平洋的“防波堤”[15],避免中美直接冲突,将是美国选择。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得到美国哪怕是口头承诺的“保护”后,为避免夜长梦多,急于向中国摊牌并以此拉美国下水,将是日本的可能选择。与此相对,中国宜采“熬时间”的方针,用软挤压即不以国家名义(比如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的方式应对日本的挑衅,这样既可给美国回避的理由,又可让日本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窘境中最终放弃其复辟“大东亚帝国”的梦想。

 

7.1946年国共大战在即,3月4日,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军事小组成员飞抵延安。在与毛泽东交谈中,张治中说:“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住到南京去。”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在淮阴,开会就到南京。”[16]毛泽东的回答绵里藏针,充满地缘政治的暗喻。谁都知道,淮阴(今名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北距连云港市130公里,东南距盐城100公里,西南距江苏省会南京市180公里。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扼水陆交通之要冲,自古乃兵家重地。从淮阴进南京,那是从国民党手中取天下,而现在若从延安入住南京,那只能在那里寄人篱下地陪人坐天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读过三年后毛泽东写的那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会知道,选择后者当然不是毛泽东的兴趣所在。

 

8.1947年2月10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在谈到原子弹时说:“原子弹的诞生,也就结束了它的生命,全世界那些笨人在奢谈原子战争,但是原子弹在战争中已不能再度使用。它在广岛上空的大爆炸已炸毁了它自己。它的收效也就是它的死亡,因为全世界的人民都反对它。自然,原子能将继续予以发展,它的巨大的能力将为人们所利用。” [17]

 

    9.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没有祖国”[18]是由于资本没有祖国,“资本是不知道爱国的”[19]。确切地说,工业资本是有祖国的,因为工业资本需要的工业矿产和劳动力是以国家和民族为依存的,只有金融资本没有祖国。美国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美国底特律倒闭说明,工业资本制造了南北世界,现在金融资本则通吃南北世界;工业资本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向南方国家转移,而金融资本则使工业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同步衰落;工业资本依靠金融资本与无产阶级对立,现在金融资本则成了全人类的对立物。

 

10. 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说:“我想起以往瞿秋白周恩来等路经大连时,都曾被日本侦探指出他们的真姓名,但结果并未引起麻烦而获释放了。我设想那侦探很可能也知道我的真姓名,只是在船舱中,众目睽睽,不便多说罢了。日本侵略者的作法,一向是乐于看见中国各派互相残杀。”[20]1917年1月9日,日本寺内内阁作出对华政策的重大决议共计五项,其中第三项是“对中国的任何政党或派系,均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21]。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在挑拨国共继续内战无望后所做的“图穷匕见”式的摊牌。1939年日本人小池秋羊在《北支宣抚行》一书中说得分明:“这次圣战的原因,就在于敌人的国共合作。”[22]


​参考文献

[1][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775页。

[2]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3页。

[3]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483年~565年),东罗马帝国皇帝(527年~565年),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下令并参加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民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

[4]“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因为这种法律不是人类所特有,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不问是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动物。”[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页。

[5]“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则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始终是固定不变的。至于每一个国家为自身所制定的法律则经常变动,其变动或由于人民的默示同意,或由于以后制定的其他法律。”[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页。

[6]查士丁尼说,奴隶是“一人违反自然权利沦为他人财产之一部”。[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2页。

[7]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8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8页。

[8]“如果危险已到了这种地步,以致法律的尊严竟成为维护法律的一种障碍;这时候,便可以指定一个最高首领,他可以使一切法律都沉默下来,并且暂时中止主权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公意是无可怀疑的;并且很显然,人民首要的意图乃是国家不至于灭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0页。

[9][俄]列宁:《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版,第354页。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23页。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52页。

[12]1797年拿破仑第一次意大利战役结束时召开的会议。

[13][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9版,第347页。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12、313页。

[15]1798年后,面对拿破仑法国的崛起,无论是杰斐逊还是他的拥护者,都不愿意看到英国的崩溃。这一年,他写道:“英国的完全屈服不啻于一场大灾难。”他接着说:“但令人高兴的是,这不可能。”他在1803年指出,美国将会“大大遭殃,如果有什么灾难让人类失去了用来抵挡有时是所向披靡之洪流的这样一道防波堤的话”。转引自[美]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页。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70页。

[18][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

[19]“资本是不知道爱国的。”[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页。

[20]张国焘著:《我的回忆》(下册),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21]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页。

[22] 转引自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