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德国工厂,下班铃一响工人活儿没干完就走了,老主管感叹年轻人没法管

从本人这20来年与德国机械和德国人打交道的经历来看,德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信息时代,他们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是传统西方国家里面最保守的,跟“必须借助新技术赚钱”(你也可以理解为,由于长期落后,渴望弯道超车)已融入全民骨髓的中国人相比,这些年中国高新技术的运用,以及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风起云涌,站在波澜不惊或说按部就班的德国来看,豪斯根感叹“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根本不是。它是一个老牌的、一流的制造业国家。”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德国在机械、电气(一部分传统的电子)方面,家底还是很厚的,表现在它的经验积累、传统工科人才,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上,其底蕴和能力明显比中国强得多。

德国主要短板在后劲上,德国工程师、技工和一般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跟我早年在国企里见到的差不多。

讲个我在德国一家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工厂见到的事:

2005年10月,一个周五,下午4点,一台吊车正吊着几吨重的床身,下班铃一响,员工立即放下吊车遥控器,置半空中摇摇晃晃的床身而不顾,直接下班走人了!

这让我们几个中国人目瞪口呆。而我们不用什么人说,有人拿遥控器,有人找枕木,有人指挥,把床身放下来。

门外走进来的车间主管,见状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吃饭的时候,他发出感叹:年轻一代毫无敬业精神,也没法管,你跟他说话大声点,第二天就见不到人了。

我们说,在中国也一样。他说:不!你们不一样,你们可以叫他滚蛋,而我们不能这样做。

这位70多岁的主管,二战后10多岁,流落街头,被这家老板收留,从童工做起,在这家据说全德缴税最多的私人企业(不上市)做了60年。

他最后说,德国一定干不过中国,我会见到那一天,会见到的。我们这些被恭维的中国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还是这家工厂,刚去的时候,看到几个学徒工,在台钳桌前挫螺母,一周后,我们从法国意大利转一圈回来,这几个人还在挫。我就想:这种钳工练基本功的做法,70-80年代,在中国很普及,但时至今日了,需要手工修挫铲刮的机会并不多,为何还要用这种古老的办法来训练新学员呢?

到底是德国人古板呢还是新的机加技术没有在这家工厂普及呢?我认为是前者。很多事情一再表明:循序渐进、一步都不能省,讲究秩序与规矩,讲究政治正确,已成多数德国人的心理包袱,整个国家像一头缓慢行走的大象,严重妨碍这个国家追赶新技术潮流的步伐。

他有重量,也有质量,甚至步伐是坚定的,但这远远不够!2005年,他们的工资差不多是2500-3000欧,15年后,还是那么多,再过15年呢?

本评论由用户“渴望飞的哺乳类”推荐,来自《中国刚成德国最大出口国,美媒就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