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对孩子犯下的“罪”,父母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500 

大家好,我是虫妈。

最近追了一部热剧《以家人之名》,整部剧看下来九转千回。

一开始,角色性格特别鲜明,面馆、楼道、邻里、柴米油盐等日常细节的真实还原充满着烟火气。

这样的疗愈剧,一时间,我想到了豆瓣评分9.7的《请回答1988》。

500

 

没想到,中途剧的氛围就变了。

倒不是大家吐槽的亲情片变成了爱情剧。在我看来,剧情推进得太过简单粗暴,伤害变得很直白,所以剧的尴尬也很直白。

浅显的矛盾堆积,像扎成一个凹凸不平的刺球一路滚过,一直以各种参差不平的棱角膈应着我们的感官,与前面的营造的舒服形成对比。

最后,伴随着贺梅的洗白,陈婷的放手,一张每个人都欢喜的全家福,终于透露出了编剧想说的潜台词:

“我们一生都在等待治愈,并被各种形式疗愈,但我们最终一直在等待父母的疗愈,它何时到来都不会晚……”

每次看到这种家庭剧,虫妈都忍不住有感而发。

今天,我从心理学工作者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在家庭中,我们如何被伤害,又是如何治愈。


01

我是不好的”,

我做错了”。

童年的创伤之所以让人无助,在于幼小的自己无法作为。只能禁锢在一个局面里,无能为力,随波逐流。

而那些被动受到的伤害,却在“全能自我”的加工下,把过错都归咎给了自己:

“我是不好的,是我做错了……”

在被抛弃的孩子中,这种核心信念可能会伴随终生。

剧中,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大哥凌霄,二哥子秋,以及三妹李尖尖,在两个爸爸李海潮和凌和平的抚养下一起成长。

500 

大哥凌霄,年幼时妈妈陈婷出去打麻将,把他和妹妹扔在家里。他给妹妹吃核桃时,意外导致其窒息死亡。

陈婷无法承受失去女儿的打击,性情大变,把女儿的死都怪罪在凌霄头上,整日与丈夫凌和平争执吵闹,最终离婚。

临走前还给凌霄留下了一句“不要你了”。

500 

小哥贺子秋,更是先后被亲爸亲妈抛弃。

妈妈贺梅与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相亲认识,贺梅回乡下丢下子秋后不知所踪,子秋不得已寄养在李爸家中。

500 

孩子是无辜的,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把错归咎在了自己身上。

凌霄觉得“是我做错了”,害死了妹妹,让妈妈情绪失常。子秋认为“我是不好的”,所以妈妈不要我。

分别被母亲抛弃后,这种信念便在两人心中生了根。

500

幸运的是,这两个没有根基的小树苗,最终长得笔直笔直的。

因为他们遇到了李海潮和李尖尖,并和凌爸重新组成了一个温暖的“五口之家”。

 

02

李爸和尖尖,

两种疗愈方式。

在这个家庭中,李爸、凌爸的互动,活脱脱一对老夫老妻。

500 

虽然没有真正的母亲,但温暖细腻的李海潮还是成为了这三个孩子成长中的母亲角色

惩恶扬善的人民警察凌爸充当了这个家庭的爸爸角色,就像凌霄后来描述的,这个即使不常在家的爸爸,依然是这个家庭重要的男性力量的象征

这个家庭欠缺的女性便由李尖尖来弥补了

500

虽然不是完美的家庭配置,但是在性格的平衡下,情感的流动均衡中,这样的成长环境不能不称之为理想。

这个家庭中的亮点,便是李家父女所代表的两种疗愈形式。

1.完美母亲式疗愈

子秋和凌霄初始的悲剧成分都来源于把他们抛弃的母亲,相较而言,凌霄又显得更惨,因为陈婷是一个更不合格的母亲。

500

当我们说到一位理想母亲,她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温柔的、慈爱的、坚韧的、智慧的......仿佛这些美好的词堆砌起来,依然无法表达完全的渴望,还应该加上体贴入微等等。

她的存在就是阳光普照,置身温暖,柔软怀抱,熨敷你的一切伤痛。

对于子秋和李尖尖来讲,亦父亦母的李海潮,对于凌霄来说,带着母性的李海潮,在这个李爸、凌爸、和三个孩子构成的家庭中,其实就是那个理想的母亲形象,一个体贴入微、阳光普照的疗愈存在。

  500 

日常招牌的笑容,偶尔抹的一把泪都因为孩子,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从不让孩子对付的三餐,将慰藉一口一口填满孩子的身心。

 500 

用温暖包裹伤口,又将爱化成解药。对于被抛弃过的孩子能轻松无压力的说出“他疼我!”是需要多么大的底气。

500 

李海潮无疑是这样一个将良善集聚一身的戏剧性人物,正因为他的稀缺,也对应了理想母亲的稀缺。

这样一位“理想的母亲”足以疗愈世上大多伤痛。

2.青春期治愈童年式疗愈

那么李尖尖呢?

我们不能怪剧情从亲情走向了爱情。看似禁忌之恋的擦边球,其实不然,李尖尖的存在就是另一种母亲影子的存在。

500

青春期时会激活人在3-5岁时产生的俄狄浦斯冲突,如此鲜活的李尖尖自然会成为这种投射。

在我们的咨询里有句话“用青春期去治愈童年”。这个爱情桥段便源于此。

在剧中,凌霄和子秋两个被抛弃的孩子谈不上发育完成,他们的青春期会去寻找母亲的影子。符合想象的舒适异性关系,会被投射成爱的对象。

李尖尖如同一枚小太阳,在身边时是适度可触的温暖。在离别时,是黑暗中前行的光,这部剧前半段的舒适里便包涵了这种治愈。

 

500500

青春期中性别的荷尔蒙与根植于心的孤寂、触手可及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时,便会产生这种化学反应。

邻里口中,他们俩一个是李尖尖的“娃娃亲”,一个是“童养夫”,没有血缘的青梅竹马,彼此为什么不能去相互迎接这种成长?

这其实是人性自救的历程,也是剧情推演必然的结局。

 500 

03

急性创伤,

让疗愈前功尽弃。

如果这部剧就此结束,也许称不上完整,但亦能成剧。现实中,大多数的疗愈其实就是这样的局面:在新的疗愈关系里达成一种平衡,带着遗憾,跟过去的伤害和解。

现实中,我们一般是寻求一个环境母亲,找到一个被抱持的状态。

虽被抱持得到疗愈,但对原来伤害自己的人仍旧无法面对面和解,只能在心里原谅,放过自己。

就如同,李海潮父女治愈了子秋和凌霄被抛弃的伤。但从根源上,伤害他们的贺梅、陈婷,依然没有办法和解。

伤痛的根源依然存在。

在这部剧中,当两人带着这种遗憾,继续被李爸、尖尖治愈时,急性创伤来了。

可能编剧奉行剧中的一句话: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先是酸甜比较多一点,接着就是苦辣比较多一点,如果没有痛苦做对比,那快乐就毫无意义。”

于是,编剧为每个人物设计了一条戏剧性的故事线。

18岁时,大哥凌霄和小哥子秋,都被迫出国了。

500 

凌霄被道德和现实绑架,陈婷出车祸昏迷,第二任丈夫去世,留下凌霄的继妹小橙子一人。

迫于无奈,他去新加坡留学,并照顾陈婷。

子秋突然找上门的亲爹,威胁李尖尖的生命并试图搞垮李爸的生意,为了不给李家带来负担,他也跟生父去英国留学了。

这些突如其来的混乱,是一种急性的创伤,跟地震海啸无异,彻底粉碎了之前的疗愈。

 500

从后果上看,凌霄比子秋更严重,他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早期创伤事件的伤害在急性创伤事件中被唤醒。早期,凌霄比子秋受到的伤害更大。

有时候,面对同样的境遇,每个人的体会和受到的精神伤害也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早期的经历。

无论如何,经历了这样的急性创伤事件,李爸和尖尖之前对子秋和凌霄的疗愈算是被粉碎了。

04

凌霄和子秋,

两种不同方式的自救。

  

都是被迫与五口之家分离,子秋和凌霄的境遇又不相同。

贺梅喂饱子秋后,温柔地与他挥手告别,告诉他很快就会回来接他,却最终失信一别无期。

亲爹生了个儿子后,说自己有后了,不要他了。

所以,子秋的痛苦一直是,“为什么不要我?”

 

500 

答案揭晓的时刻,也是子秋释然的时刻。

贺梅最后洗白,说自己是因为进监狱没来接他,把他托付给李爸也是为他着想。

因为一直名不正言不顺地待在李家,他的执念就是上李家的户口本。当李尖尖选择凌霄时,他纠结是为什么不要我,而不是没有得到爱情。

当李尖尖说在她心里,他们一直在一个户口本上时,他便释怀了。

对他最好的治愈,就是拥有一段稳定的关系。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亲情。

凌霄却是不同的,他被陈婷控诉成害死妹妹的凶手,经历陈婷无休止地折磨和明晃晃地抛弃。

陈婷说不要他了,把他送给李尖尖。

500

我们会把一类人归为黑洞,无尽的吞噬。

陈婷便是这种黑洞体质,吞噬着周围的光明。

凌霄坚持下去的勇气,就在于对李尖尖的向往,对最后一点光的执著。

李尖尖抱着凌霄说“我哥生病了”。没错,凌霄在极度的痛苦和漫长的等待中生病了。

所幸,那透出的一点光引着他找到了路,回到了这个家。

500500 

05

与两个母亲的和解,

才是彻底的治愈。

剧结时,贺梅洗白后和李海潮结婚。陈婷放手回新加坡,还给凌霄自由。

500

经过与这一系列的抗争、放手,子秋和凌霄终于被彻底治愈。

这种治愈,不同于之前所说的带着遗憾的和解。

风风雨雨过后,被打碎的治愈修复了。根源上的伤痛,也在和母亲面对面的和解中治愈了。

其实,如果没有后半段,结局依然会是一张全家福。五口之家的全家福,定格的瞬间依然会是由心而发的笑容。

但是,在子秋和凌霄生命中的某个瞬间,那没有被解决的伤痛依旧会伺机跳出来,隐隐作痛。

500

 

这个剧把原生家庭的爱与痛都表现得太直白,却可以拿来演绎从伤害到治愈的过程。

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句话;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最终的happy ending正是这句话的写照。

然而那千百万等待父母疗愈的孩子又何尝不期待被家庭伤害之后,能等来父母的疗愈。

我们一生都在等待治愈,并被各种形式疗愈,但我们最终一直在等待父母的疗愈,它何时到来都不会晚……

希望每一个受到伤害的孩子,都能被妥帖地治愈。

500

虫妈

我是虫妈,旅居比利时,家有九岁女儿虫妞。曾是临床医学博士,现为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工作者,常在桃蛋妈的读者群里答疑。今后我将在「牛娃成长记」创作个人专栏,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工作者妈妈育儿的心得。

虫妈往期文章:

《〈隐秘的角落〉:孩子身上的每根刺,

在父母身上都有迹可循》

500

《撑过这魔鬼13秒,缪可馨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500

《兰儿爱鲍毓明?她是“心机少女”么?心理专家揭露反转背后的真相》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