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和淞沪战役背后历史背景,日本侵华最大帮凶其实是美国

对于《八佰》这部电影,争议很大。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作用,就是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再次唤醒人们对淞沪战役,对整个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思考。

在过往的历史教育中,关于抗战这段历史,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忽略了美国的作用。

其实如果深入了解淞沪战役背后,以及整个日军侵华历史,以及太平洋战争历史,会发现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甚至于可以说,美国才是中日战争幕后的主角。

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国彻底决裂之前,美国甚至是日本侵华的最大帮凶。

1、

还是从四行仓库之战说起吧。

四行仓库这场战斗,在军事层面其实毫无意义。国民党军70万人参加淞沪战役,伤亡过半,最终全线崩溃,与其说是撤出战场,不如说是溃败而逃。

最后留下这么点400人,守一个四行仓库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里面,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这场战斗本来就是表演,战争背后都是政治 ”。

500

特派员频频提起布鲁塞尔会议。

四行仓库之战,乃至整个淞沪战役,都是一场表演,就是为了这个布鲁塞尔九国公约会议。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全面抗战,但是他对于战胜日本完全没有信心,而是寄希望于英美干涉。

于是蒋介石选择上海作为战场,和日军血战一场,蒋介石知道自己打不赢,但是上海有英美的大片租界,在英美眼皮子底下打淞沪战役,是意图以巨大的牺牲博取英美同情,求得他们干涉日本侵华。

当时联合国的前身国联,计划11月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会议,讨论中日问题。蒋介石要求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所以派出以顾维钧为团长的代表团专程远道赴欧。

500

500

讽刺的是,日本根本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后来我们知道了,蒋介石寄以厚望的国际制裁,完全落空了。布鲁塞尔会议仅仅发布了一则不痛不痒的声明,对日本侵华进行谴责,却对蒋介石最关心的经济制裁完全不提。

2、

以前,我一直觉得蒋介石无能,难道日本要侵华,靠国际制裁就能够阻止吗?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蒋介石,作为一代枭雄,蒋介石还是很有眼光。他看出了当年日本的战略死穴——石油,而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控着日军石油供应。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现代工业血液,对于现代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后来接连在中东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争,根本原因就在于要控制全球石油交易,确保石油和美元绑定。

而在二战时期,石油更是决定战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因为飞机、坦克和军舰要想动起来,都必须要有石油,没有了石油,这些现代战争大杀器不过是废铁。

二战时期,空军的重要性已经达到空前地步。能否取得制空权,是能否取得战役主动权和胜利的关键所在。

所以完全可以说,没有石油,日本绝对打不动任何对外侵略战争。

光是淞沪战场上,在苏联援助下,国军集合了200架飞机,和日军的400多架飞机对抗,在淞沪战役前期(8月15日-9月中旬),国军尚且能够和日军勉力支撑,是因为日军还没有完全取得制空权,但最终国军这200架飞机全部拼光,国军的空军损失殆尽,日军在取得制空权以后,对国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日军军舰更是驶入黄浦江直接用舰炮轰击国军,10月以后淞沪战役形势再无挽回余地。

500

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也可知石油的重要性。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前,囤积了约500万吨石油,这些石油80%都是从美国进口,约10%是从荷属印度尼西亚进口,只有不到10%来自日本占领区生产。

所以,美国完全掌控了日本的石油命脉。

可以说,如果美国切断日本石油供应,日本就失去了发动战争的能力。

这也正是蒋介石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希望美国做的事情。

3、

我们来看看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费投入。

500

全面侵华之前,日本1931-1936年军费支出是51亿日元。1937年日本军费就急速增加到32亿日元,占其年度财政支出近70%,1938年日本军费更是接近60亿日元。

根据相关资料,在和美国开战之前,日军陆军军费高于海军,其中陆军军费的大头是各种弹药,毕竟战场上弹药的消耗量最大。

而1937年,日本向美国进口了3亿美元各种商品,其中约1.4亿美元是进口石油、废钢铁和棉花这些直接和战争有关的物资,当时汇率约1美元兑4日元,等于日本花了6亿日元进口这些战略物资,占全部军费的近五分之一。

从1937年之后,日本每年都向美国进口2亿美元以上战略物资,主要就是石油。

500

据相关历史资料,整个1938年,日本从美国进口战备物资占其总份额为:石油及石油制品占65.6%、废铁占90.4%、铜占90.9%、飞机占76.9%、铁合金占82.7%,仅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就高达1745万美元。

可以说,几乎整个日本空军都是被美国所武装。

美国出口给日本的各种战略物资,是支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美国是日本侵华的最大帮凶。

4、

那么,美国为何要向日本出口这么多的战略物资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相关文献。

500

总的来说,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向日本出口大量战略物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美国长期采取孤立主义政策,对于亚欧大陆各方势力的利益争斗均不持立场。

第二,美国在1929年之后的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上台采取新政以振兴经济,整个1930年代前期,美国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而这个时期,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军需订单,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也可以说美国在二战前期大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也因此美国国内有大量赞同和日本贸易的声音,特别是美国南部的农场主,他们生产的棉花大量出口日本。

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于美国人来说,亚洲东部边缘的2个国家爆发了战争,它们都要向美国购买军需物资,那么美国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日本在全面入侵中国之后,会北上和苏联开战。

美国在亚洲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和英法在欧洲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一脉相承,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养肥了德国和日本以后,让他们去对抗社会主义苏联。以完成当年纠结十多个国家武装干涉苏联失败的未竟目标。

第四,美国本身不希望和日本开战,而如果美国不卖给日本石油的话,日本肯定会南下,抢占英美荷等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尤其是位于印尼的石油。事实上,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以后,断了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就是靠抢夺东南亚石油确保了自己的燃油供应。

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美国内部对于是否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有很多争论。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美国一直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还在和日本做生意。

5、

其实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美国的这些政策非常合理。这也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

80年后,我们再复盘这些历史,并不能过多怪罪美国。

1937年-1941年,美国人和日本做生意,出口石油,出口各种战略物资,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这是历史事实;

1941年以后,美国和日本爆发太平洋战争,整个亚洲战场,可以说主要是靠美国击败了日本,这也是历史事实。

历史的进程非常复杂,历史上的各种国家和势力,今天我和你是盟友,明天就翻脸成为敌人,这一切都是基于各自利益关系。

1945年之后,战败的日本眼看就一蹶不振,如果没有苏联的存在,使得美国把日本当做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再加上后来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的订单再次助力日本经济起飞。短短十来年,日本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反转又反转。曾经在太平洋战场上互相厮杀的对手,转眼之间居然又结成了盟友。

这一切的历史,看起来如此不合理,实际上却又顺理成章。

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所以,一切都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如果脱离各自民族的立场,以理性的角度冷静看待这段历史,为何会有四行仓库战斗?为何要打淞沪战役?为何日本要全面侵华?为何美国要卖给日本人石油?为何日本人又要偷袭珍珠港?

历史的进程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啊。

理解了这一切,我们既不用感谢美国人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帮助,也不用去指责美国在抗战前期对日本的助纣为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