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研究”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这类话题? ——省际信息“流空间”与地域文化

编者按

你是否经常在公众号上看到譬如”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中国最火的地域“之类的标题?是不是每次点进去看到的地方都不一样?唯一不变的可能是留言区里经久不息的地域之争。有没有办法科学衡量各个省份被关注的程度?如何能体现一个省份文化对其他省份的影响力?南京大学的陈云松、贺光烨、张柏杨和潘雨团队利用各省域之间公众相互的百度搜索频率生成各省的被关注度,构建起地域文化的“交互度“和”内卷度“,可以更客观体现中国各省份的文化力及其影响特征。

原文《中国省际信息“流空间”的结构与特征:地域文化力的交互与内卷*》发表于社会发展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陈云松 贺光烨 张柏杨 潘 雨

500

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诠释不同地域之间的搜索关注、联系交往等行为所产生的信息和文化的交互呢?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提出了“流空间”(Space of Flows)的概念,指不必地理邻接即可实现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在流空间背景下,“流”作为真实的关系数据反映着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聚焦于互联网中的中国省际信息“流空间”体系,测量了省域广义文化力,提出了地域文化“交互”和“内卷”两大概念。

500

PART ONE “流空间”文化力指标的构建

01

大文化的量化思路

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力”,它是一种地域综合性的软实力,一种结合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总体知名度、关注度

网络信息流作为网民行为和观念的集中体现,蕴含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信息。而网络搜索引擎作为使用最为频繁、覆盖面最广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可以广泛捕捉地区之间的网络信息交互流。

因此文章使用百度指数来进行数据分析。百度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省份A的公众利用百度对省份B的省名搜索量高低,被用来作为省份A对省份B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关注程度的指标。文章以中文省份名作为检索关键词,获取2010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的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两两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

02

流空间文化力指标:交互度和内卷度

在两两省份的信息互动层面,考虑到各省人口数量差异,文章将一定时段内某一省份i在百度中被另一省份j网民检索的次数与省份j的人口数量之比,定义为省份i对于省份j的“被搜索热度”。此外,考虑距离效应的非线性和地理衰减,文章将省份i对于省份j的“被关注度”定义为其“被搜索热度”除以两省距离的平方根。

从表1中的第一列展示各个省份在流空间的总体被关注度,可以看出关注度较低的省份有湖北、陕西、河北等,荣登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当然这个结果仅仅基于网络搜索的计算,并不代表地区其他方面的贡献。另外,由于数据仅截止到2016年底,如果到今年再看,湖北肯定退出这个头衔了。

500

500表1:中国信息省级流空间的被关注度、平均省级文化交互度、内卷度

基于省份“被关注度”这个测量概念,文章继而构建出信息流空间的两大文化指标:交互和内卷。

①   文化交互度(互引力),指文化的相互吸引,体现的是一对省份之间信息双向流动的强度。如果两个省份相互的关注度越高,它们之间的文化互引力也就越强。

从地图可见,省份之间信息流互动强度最大是京冀线其他比较强的还有闽赣、闽鲁等流空间。

500

图1 中国大陆各省信息流空间的文化交互(2010-2016)

中国省级信息流空间的互动总体格局呈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  多中心互动模式。

第二,  空间距离影响弱化。

第三,  东西梯次现象明显。总体文化交互度大致呈现出以著名的“胡焕庸线”也即黑河-腾冲线为界,从东到西递减。

如果从整体文化交互度来看,垫底的是青海和宁夏,这是因为交互度衡量的是相互搜索行为,这两个省份的向外搜索能力拖了后腿。

②   文化内卷度(穿透力),文化穿透力指某一省份对其他省份文化的相对不关心。对于省份i而言, 外省j对其搜索得越多,而自身对省j搜索得越少,则省i对省j的文化穿透力越强。把省份i对所有省份的文化穿透力加总,可得省份i在信息流空间的总体文化内卷度,这是一个省份在信息和大文化角度的相对自我眷顾和独立性的体现。换言之,一个文化内卷度高的身份能吸引很多外来的关注,但是自身对外部的关注却相对较少。

在两两成对的文化穿透线中,北京对天津的穿透最强,代表天津搜索北京很多,但是北京居民对天津的搜素量较小。在文化内卷度指标上,西藏和云南总体较高。不难发现,省际穿透也存在相当的不对称性。

就不对称性的来源,文化穿透有三大模式:

第一,  地位优势的虹吸模式,如北京对天津的穿透。

第二,  文脉渊源的吸引模式,如四川对重庆的穿透。

第三,  文化独立性的内卷模式,如福建对周边诸多省份的穿透。

这三种模式混合作用,总体呈现出“逆胡焕庸线”现象:黑河-腾冲线以西地区的文化内卷度,总体明显高于该线以东地区。其中,西藏、云南、新疆、青海等地的经济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高,但由于民族传统,具有较高的文化独立性,且具有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使得它们对外省的关注不高,而外省对他们则高度关注。而京津冀地区、广东、浙江等地则显出更低的内卷水平。

500图2 华北各省对外文化穿透

500图3 西南各省文化穿透

500图4 华东各省文化穿透

03

流空间文化力指标的等级结构

运用聚类分析,本文发现两大文化指标在空间上均存在清晰的等级结构。

其中,交互度的省级信息流空间结构等级如下(由高到低排序):

第一等级: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北京、上海、云南、湖北、河南

第二等级:山西、黑龙江、河北、陕西、天津、湖南、福建、甘肃、江西、贵州、四川、辽宁

第三等级:安徽、广西、重庆、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

第四等级:海南、新疆

内卷度的省级信息流空间结构等级如下(由高到低排序):

第一等级:西藏、云南

第二等级:青海、甘肃、黑龙江、贵州、湖北、宁夏、新疆、海南

第三等级:广西、江西、吉林、内蒙古、湖南、山西、重庆、福建、上海、陕西、天津、辽宁、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江苏

第四等级:广东、河北、浙江、北京

500

PART TWO 信息流空间文化力指标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省级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与生成的文化力指标进行匹配,获得了2010-2016年间7期31个横截面的面板数据,为两种文化指标分别做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影响流空间文化力两大指标的宏观因素。

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结果进一步显示,影响文化交互度和文化内卷度的因素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省人均GDP和省人口大学占比对省份文化交互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这两个变量对文化内卷度的影响却不显著。相比之下,一个省份基础设施的水平对文化内卷度的影响更加重要。此外,居民家庭平均收入对文化交互度有显著负影响,而对文化内卷度有显著正影响。省份的旅游业发达程度会增加文化交互度而减少文化内卷度。最后,省份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和国际知名度对文化交互度和内卷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500

PART THREE 结论

聚焦互联网中的中国省际信息“流空间”体系,文章借助百度搜索的十年数据,构建起省域广义“文化力”的两大指标——文化“交互度”和“内卷度”,并对其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空间结构上,文化“交互度”和“内卷度”两大指标均存在清晰的等级体系。从省际互引和穿透的两两关系角度看,前者主要呈现出多中心结构,而后者的不对称特征则十分明显。

在空间分野上,胡焕庸线和两大指标均具有重要的关联,但地理分野的指向却截然相反。

在形成机制上,两大指标分别受到各省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大相径庭。

500

本文编译者

 蔡楚芸 南京大学

责编

 李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图文编辑

 杜姗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