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会影响居住安排吗?

居家隔离半年的你还好吗?你妈觉得你冷/饿了吗?点外卖被骂了吗?亲子关系在危险的边缘了吗?有人相爱,有人夜里开车看海,有人深夜默默搜索“在家被父母嫌弃怎么办”、“不想和父母一起住怎么办”……

50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和长辈住在一起?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无他,唯自由尔。“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加速了家庭成员彼此分离的步伐,特别是子代和父代的分离几乎成了必然”(宋健,2019)。“空巢青年”这一概念也被打在公屏上,狭义的“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打拼、远离亲人、独自居住的未婚青年,广义的“空巢青年”则认为只要符合单身居住、非家庭式生活状态即为“空巢青年”,并不区分居住地是否在大城市、是否发生迁移流动、父母是否在同一城市。新一代独居的比例越来越高,当这些人迈进婚姻的殿堂生儿育女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500

    经典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可分为6个阶段:Ⅰ夫妻结婚,家庭形成;Ⅱ生儿育女,家庭扩张;Ⅲ子女开始离家,家庭萎缩;Ⅳ子女全部离家、家庭“空巢”;Ⅴ夫妻一方去世,家庭开始解体;Ⅵ夫妻双方均去世,家庭解体。如图 1所示,伴随着小家庭的独立,代际同居的比例下降,但是初育事件的发生使得代际同居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新生儿出生时,达到小高峰,大家齐聚一堂,“老人慈祥、子女问安、孙儿绕膝”。

500

图 1   一胎年龄与代际同居的比例

    说好的自由呢?呵,在孩子面前,一切都是渣渣。托幼机构发展不完善使得双职工家庭在工作和抚幼的双重压力不得不选择寻求(外)祖父母的帮助,(外)祖父母纷纷加入育儿大军,甚至被称为“隔代照料红利”。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表明代际同居下祖辈平均每周花10.5小时照顾孩子,每天花19.4分钟打扫房间,30.4分钟做饭,53.3分钟整理衣服,缓解了双职工家庭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促使母亲的劳动力供给增加。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照料负担减轻,代际同居的比例不断下降,其中0-6岁区间内降幅最大,从0.75下降至0.42。熊孩子上学啦!奔跑跳跃我闭着眼,这久违的自由的味道~

500

    事情这么简单吗?每位母亲都享受隔代照料红利了吗?让我们从孩子性别角度来看看。(是小编的错,前面铺垫太久了,今天的鸡腿我不配!)家庭的居住安排和家务分工是家庭利益最大化下的理性决策,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在考虑到抚幼带来的效应以及劳动分工收益后做出的最佳分工。在小孩陪伴维度,男孩偏好的情况下,祖父母更愿意照料孙子,使得男孩家庭同住的规模效应更大;在家庭分工维度,收入水平更高的母亲更容易让祖父母来同住并提供照料支持。由此可推论:男孩偏好所引发的居住安排在低收入母亲中更甚

    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这一推论,在低教育水平女性中,一胎为男孩的家庭代际同居的比例比一胎为女孩的家庭高8.6%,而母亲的劳动力供给平均每月多出2.89天;相反,在高教育水平的女性中,代际同居的比例和母亲劳动力供给在不同一胎性别的家庭间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母亲自身收入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家庭事务中的话语权,而男孩作为有效的“筹码”使得低收入母亲更有可能获得祖父母的帮助,代际同居下母亲可以更少地参与家务,更多地参与劳动力市场。

500

图 2   分教育程度和一胎性别代际同居比例

500

图 3   分教育程度和一胎性别女性劳动力市场供给

500

    在个体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的情况下,迎合祖辈的男孩偏好,使得母亲获取更多的照料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劳动力市场;但另一面是女孩生存空间的挤压,如果一胎是女孩,母亲获取祖辈的照料支持可能性降低,在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无疑考验着微观个体的家庭与工作平衡能力,考验着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及亲子关系;一胎性别差异所带来的照料支持伴随着母亲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消失,个人人力资本禀赋的提高对家庭话语权的掌握十分关键,女性家庭事务“议价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女孩和母亲的福利。这也启示我们在性别不平等下,针对女孩和母亲的帮扶政策在低收入人群中更为有效,对女孩和母亲生活质量的提高更为显著。

    居住安排渗透着代际之间的互动协商与选择,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家庭规模变小,代数变少。但与此同时,房价的快速上涨、双职工家庭的抚幼困境、婚姻破裂带来单亲家庭的涌现等等让个体不得不选择“抱团取暖”。正如学者石金群所说,“身处中国特殊社会结构和个体化进程中的代际关系主体双方,一方面想寻求个体自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孝道文化中关于家庭责任的一整套生活逻辑以及与养老、抚育相关的社会制度的制约”。

500

图 4   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背后的逻辑

500

    以往的学者往往从已婚子女的性别、婚配组合类型、亲代所拥有的的住房数量和亲子受教育程度等角度出发研究家庭居住方式,当我们把居住安排这一话题放在性别不平等的框架下,发现性别平等依然“任重而道远”。前有未成年人女德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穿的时尚暴露,等于教人强奸”,后有春蕾计划打着为女性权利发声的名义,却将资源挪给了男童。

500

    关注严八的你,可能已经以知识为矛,跳出了泥潭,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性别平等意味着不论男女,都可以享有一样的权益、资源、机会和保护。性别平等绝不意味着男女一样,而是没有偏见或歧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表示,实现性别平等并增强妇女和女童权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未竟事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人权挑战。这个世界会变好吗?会的,总有“燃灯者”做着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黄志杰曾说过,“天下滔滔,现实如铁,寻得自由处,无非日拱一卒”,你我共勉。

参考文献

[1] Ang Sun, Chuanchuan Zhang, Xiangting Hu. Boys, Girls, and Grandparents: The Impact of the Sex of Preschool-Aged Children on Family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Maternal Labor Supply[J]. Demography, 2019, 56(3).

[2] 宋健. 中国家庭新形态 “离巢”青年与“空巢”父母[J]. 人民论坛, 2019(28): 66-68.

[3] 周详. “空巢青年”新画像及新特征[J]. 人民论坛, 2020(03):114-116.

[4] 石金群. 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 机制、逻辑与张力[J]. 社会学研究, 2016, 31(06): 191-213+245.

本文作者

魏尚仪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研究生

本文责编

李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教授

本文编辑

张露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本科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