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之败 败于教子失当

  

    汉朝开端,风云变幻,尤以刘吕两族争斗最为瞩目,结果是吕氏全族覆灭。细究原因,固然有吕后与吕氏族人的种种错误,但是还有关键一点,就是吕雉对其子刘盈教养不当,使得吕氏失去生存的立足点。

吕雉不到二十岁时,因其父看中刘邦而嫁之为妻,勤事耕织,赡养父母儿女,善待刘邦的长子刘肥,尤其在刘邦犯事逃亡期间,持之以恒为丈夫送去衣食,妇德无亏,堪称典范。

但是刘邦是如何回报她的呢?

刘项争霸之时,项羽与汉军战于睢水,汉军大败,刘邦的父母妻子皆被项羽俘获,扣留在军中为人质。败军之将的妻子在胜者军中为奴,其辛酸屈辱可知。过了两年半这样的生活,吕雉才被放回与刘邦团聚。

但是回到刘邦身边后,那个为他吃尽千辛万苦的丈夫身边早已有了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这个女人没有付出任何辛劳,不必忍受任何屈辱,轻而易举地享受到了吕雉本该享有的一切。

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如意,刘邦很喜欢他,不止一次地流露出想要立这个儿子为太子的意图。而吕雉的儿子刘盈,却因刘邦认为软弱不类于己,遭到嫌弃。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邦的看法是对的。汉惠帝刘盈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如果在太平岁月,皇位无争,内无积弊外无强敌,帝王的善良肯定是难得的品质。但是刘盈生活的时代不是,他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岌岌可危,全靠母后吕雉费尽心机才能保住。

刘邦称帝,吕雉为后,刘盈即为嫡子,礼法上他是天然的太子,帝位继承者。但是皇位争夺波澜诡谲,近有前朝的扶苏胡亥,远有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晋文公与晋怀公,胜者王侯败者死,一旦戚夫人之子如意继位,那么作为正室嫡子、对庶子皇帝最有威胁力的吕雉和刘盈,会是什么下场?

吕雉很明白,所以她一方面帮助刘邦处置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极力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求助张良,请来商山四皓为刘盈师,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彻底奠定了刘盈的太子地位,迫使刘邦不得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布局至此,吕雉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是, 奈何有子如羊,不如有子如狼啊。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盈严重缺乏政治常识,他似乎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危机,至少没有意识到他母后的种种行动是在为他的生存而战。他不顾吕雉与戚夫人的尖锐对立,一心维护赵王如意,“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史记 吕太后本纪》 。他也不理解吕雉处心积虑地为他打造太子声势的举措,才会“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吕雉在为他的太子地位、也就是他的生机而竭尽全力(先不论这些努力正确不正确),他却在处处拆台。

如果说,善待赵王与齐王,并不影响刘盈的地位,他的善良无碍大局的话,那么吕雉“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当他的母后赤裸裸地把政治的残酷摆在他眼前时,他承受不住了,善良和软弱最终使他自暴自弃,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当年刘邦曾因太子之位大局已定而作歌曰:“……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现在羽翮主动坠落,使得吕雉之前的全部心血完全化为泡影,实在是讽刺。

古代皇家,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前半生儿子倚仗母亲的地位势力显贵,后半生母亲倚仗儿子的地位势力尊荣。吕雉能够在刘氏王朝呼风唤雨,固然因为她是刘邦的皇后,更重要的是,她是帝位继承人刘盈之母,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在妻子只是丈夫附庸的岁月,刘盈才是吕氏在刘氏王朝最关键的立足点;刘盈在,吕氏就是皇帝外戚,刘盈不在了,吕氏就是无根之萍。而刘盈一死,哪怕吕雉再立皇帝,和吕氏也无关,吕雉活着尚能倚仗太后之威,吕雉一死,族人无能,又怎会逃脱敌视他们的刘氏一族的清算?

如今看来,吕雉作为政治家,政策行动都很合格,但是在教子方面太过失当。或许她以为自己的强势举措足够为族人安排后路,但是她忽视了在敌视他们的刘氏王朝中,在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氛围里,刘盈才是唯一能够挽救吕氏的希望;帝王之家容不得软弱和糊涂,作为刘氏和吕氏的联接点和缓冲点,他必须足够清醒和坚强。但是她没有教导刘盈认清这一点,强势的母亲教导出了软弱而不知世事儿子,这个儿子因为不知政治险恶而怪罪母亲,自断羽翼,最终让吕氏一族再无可逃生的凭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