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可见罗帅对辽沈战役的巨大贡献

一件小事可见罗帅对辽沈战役的巨大贡献

 500

众所周知,《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开幕之战,也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之战,而《塔山阻击战》又是《锦州战役》的关键。

为了打好《塔山阻击战》,林彪安排了4纵、11纵,另加2个独立师投入战斗。为了万无一失,还将4野王牌1纵部署在4纵后面以防不测。

塔山战斗开始的第五天,林彪将野司参谋处长苏静安插进了4纵指挥部,对这事有二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也是最流行的版本):林彪派了苏静携带电台去4纵,告诉他:“只带耳朵,不带嘴巴,不要插嘴4纵的指挥,随时向野司汇报战况。”

第二个版本是:罗荣桓主动建议派野司参谋处长苏静去四纵协助指挥作战。征得林彪同意后,罗荣桓把苏静找来,交代任务:“你的任务就是当参谋,出主意,协助四纵首长死守塔山,叫敌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进一步。要告诉吴克华司令员,莫文骅政委,指挥员要不怕牺牲,不惜代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死死地顶住敌人。”

在我看来,第二个版本应该更接近历史真相,理由如下:

其一、苏静是野司参谋处长,其“图上作业”能力肯定胜过各纵队司令员,也是整个野司参谋人员中的翘楚,届时肯定能帮吴克华,莫文骅一把,这么好的资源岂能弃之不用,让其“不要插嘴”呢?

其二、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多个人必定多一个主意、多一种选择,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苏静是野司的人,其对全局战略的理解肯定比吴克华,莫文骅透切而全面,更能贯彻野司的意志。这种人咋能让他“不要插嘴”呢?

其三、苏静将不象4纵首长受“本位主义”的禁锢,可以从整个野司来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而不会仅限于从4纵来考虑问题。一旦情况危殆,不会象4纵首长那样扭扭捏捏寻求别的纵队支援(淮海战役在攻打王维兵团时,陈士渠在万般无奈下,才向刘邓大军请求支援)。所以,林彪让苏静“不要插嘴”不是明智之举。

其四、4纵是罗荣桓从山东带来的胶东部队基础上组成的,是自己的老部队。对此关键之战,在此关键时候,岂能不表露出老首长的“拳拳之心”,以示关切呢?所以由罗荣桓建议苏静去4纵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既然是罗荣桓建议去的,所以由罗荣桓嘱咐苏静也是顺理成章的。罗荣桓的本意就是要给4纵派去一个“强援”, 就是去“当参谋,出主意”的,是绝不可能让苏静“不要插嘴”的。

由此可见,第二个版本更可信。由此也折射出罗荣桓是个为夺取《辽沈战役》胜利保驾护航的人。

这让我想到,既然第二个版本更可信,为何又不流行呢?

首先、在中共的战史上,一般只强调集体贡献,不宣扬个人贡献,而4野的代表是林彪,除林彪外,不再强调其他人的贡献;即使提到某个人的贡献,他必然会来这么一句“是在林总的指导下”取得的,先把功劳归于林总。

其二、在林彪没出事前,其地位如日中天,且与主席的关系又是那么铁。谁敢轻易从林彪身上分割《辽沈战役》的战功?别“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所以,一切荣誉就归林彪了。

其三、正如广泛流行的是林彪指挥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样,原来从不宣扬陈云在《四保临江》的重大贡献。很少有人知道历史的真相是陈云主动请求去临江领导《四保临江》,更不知道是陈云一再促请林彪《三下江南》,以配合南満《四保临江》。之所以如此,就是要突出林彪的“卓越贡献”。

其四、程子华对《塔山阻击战》也是有巨大贡献的人,他是《塔山阻击战》的前敌总指挥,没有他亲临塔山前线检查、调整战地部署,让吴克华在塔山脚下的洼地(敌炮火打不到)部署一只部队,阻击敌人步兵向塔山进攻,塔山可能早就被国民党一阵炮轰后就失守了,这在以前也是从不宣扬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罗荣桓对《淮海战役》的贡献,象许多人一样都被有意无意的掩盖了下来,将功劳归于林彪一人,致使谬误至今。

其实,罗荣桓在挺进东北时,其地位比林彪还高,有图为证:

500

由图可见,站在“C”位的是罗荣桓,林彪、聂帅都是靠边站的,“东北王”高岗更是站后排去了。毛主席对罗荣桓的信任甚至比林彪还高,在已电令林彪赶往东北的情况下,仍一再促请罗荣桓带病去东北(罗帅是用担架抬去东北的);在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凄苦地说"国有疑难可问谁?"这凸显了罗帅在主席心中的“唯一”地位。

作为东北野战军政委的罗荣桓,在《辽沈战役》中的巨大贡献应该有:

其一、首先为每场战役取得胜利进行保驾护航。

其二、正象《淮海战役》对王维兵团发起总攻时,确定陈士渠为南集团总指挥是由政委邓小平来定,而不是由总司令刘帅来定。同样,罗帅对《淮海战役》中的各战役指挥员是有决定权的,这功劳也从未被人提起过。

其三、正如《四保临江》中,对一些有争议、且生死攸关的作战方案,最后是由政委陈云拍板,而不是由司令员肖劲光拍板。由此可以类推,《辽沈战役》中若有疑难和争议的作战方案,应该最后是由政委罗帅来拍板的。譬如《大决战》电影在讲述攻打锦州时,林彪犹豫不决,最后得由罗帅来推动林彪最后下决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