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哭祭李登輝是悔不當初?

  李登輝病逝後,在政壇的毀譽呈現兩極。曾由李登輝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對立面的民進黨,對他感恩戴德,蔡英文下令以「國葬」治喪,下半旗三日,並將其安葬在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的「特勳區」。但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及高層人員,卻則表現得很冷淡,從連戰、馬英九、吳伯雄、吳敦義,到朱立倫、江啟臣等人,都說是歷史會對李登輝有公正客觀評價,是非留給後人評斷,江啟臣還說留給國民黨員複雜感受。而且,無論是李登輝入院留醫,還是逝世後,他們都沒有到醫院探望或是到靈堂拜祭。這與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水扁等民進黨人的關切及悲慟,形成了鮮明對比。

   倒是與李登輝有深仇大恨的宋楚瑜,昨日卻身著深色西裝,臉色哀戚地現身榮總懷遠堂,親自向李登輝表達哀悼之意。宋楚瑜還在步出懷遠堂後,特別提出兩點聲明,一是提到他在李登輝的指導下,共同追求台灣民主價值,從威權體制轉型到開放的民主,「我們共同打拼過!」二是李登輝曾經鼓勵他直接走入基層,一步一腳印為鄉親服務。宋楚瑜形容李登輝是「栽培過我的長官」,並細數過去李登輝栽培他成長的種種往事,聲稱很感念李登輝給他這個機會,他要感謝李登輝。

  宋楚瑜為何會有如此「突變」?是否在自己屢選屢敗,從頭罩光環叱吒風雲選到眾叛親離孑然一身,親民黨也已泡沫化,而有所後悔,悔不該當初沒有按照李登輝的安排按部就班,而是要強出頭,從而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實際上,李登輝與宋楚瑜曾經情同父子。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後,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依照「憲法」規定繼任總統。但對接掌蔣經國遺下的國民黨主席時,黨內對於李登輝的代理主席案發生了分歧,「擁李派」擁護李登輝兼任國民黨代理主席,並規劃在一月二十日的國民黨中常會上,由「行政院長」俞國華領銜提案李登輝代理主席,待七月「十三全」大會正式真除。

然而此時黨內卻出現雜音。在中常會召開前一天,在美國的蔣宋美齡寫信給黨秘書長李煥,主張應仿照國民黨總理孫中山逝世的先例,暫緩代理主席案。這導致代理主席案計劃被延至一周後的一月二十七日召開的中常會進行。然而當日在俞國華提案前,當時只有列席資格的黨副祕書長宋楚瑜忽然起身憤摔皮包,要求通過代理主席案,在慷慨激昂的表達意見後便離席。宋楚瑜的「起義」被外界形容為「臨門一腳」,使李登輝代理主席案終能成行,而宋楚瑜也被歸為「擁李」人馬。實際上此後兩人的關係異常親密,形同父子。李登輝一路提拔宋楚瑜,安排他出任台灣省主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進行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台灣省長選舉時,李登輝提名宋楚瑜代表國民黨參選,並勸退了曾經揚言「即使是輸到只剩下阿里山也要選到底」的吳伯雄。結果,宋楚瑜順利當選。

   但後來,李登輝發現了宋楚瑜的野心。一方面,整日價「炮打中央」,要求撥款給台灣省政府,讓他拿來修橋補路,而且三百六十多個鎮鄉,全走透透並走了四趟,還極力主張離島開賭「除罪化」,以爭取民心,似是要為參加「總統」大選作準備,打亂李登輝的交接班計劃。另一方面,擔心會出現「葉利欽效應」及功高震主」。實際上,當時台灣省的面積很大,除了台北和高雄兩個直轄市,及「福建省」的金門縣和「連江縣」之外,都是台灣省的地域,佔了整個台灣地區的百分之九十八,人口也佔了台灣地區的百分之八十。這對李登輝來說,形成了重大威脅。

        其實,宋楚瑜也意識到了。因而在一九九六年三月的首次「總統」選舉中,宋楚瑜擔心李登輝在台灣省域內所獲選票,低於自己兩年前台灣省長選舉的得票數,因而起勁地為李登輝輔選,見人就握手「拜託」,握手握到麻木了,如同機器人般機械式操作,連與自己夫人陳萬水握手都沒有發覺。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李登輝在台灣省域內獲得四百八十九萬多票,多於宋楚瑜一年多前在台灣省長選舉中所得的四百七十二萬多票,宋楚瑜終於放下心來,而李登輝也較為滿意。

         但卻仍然未能讓李登輝釋疑。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李登輝召集的「國家發展會議」,在李登輝的强力主導下,國民黨和民進黨朝野兩党達成了「精簡省級政府,凍結省長、省議員選舉」的共識。對於宋楚瑜來說,這一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在宋楚瑜看來,他擔任省主席不到一年,國民黨高層就匆匆忙忙要民選省長,才當上省長不到兩年,就說要「凍省」。宋楚瑜怎麽走都走不出「末代」的宿命。而且「凍省」是件大事,既沒有好好規劃,作爲當事人的他竟也被排斥在决策之外。因此,宋楚瑜認爲「廢省和行政效率沒有關係,那只有兩個原因:一是沖著我個人而來;二是路綫問題,路綫問題未來會愈來愈嚴重……我不要、也不會變成另外一個郝伯村」。

李登輝公開表明的「凍省」原因有兩個,一是「凍省」是「政府再造工程」的一環,爲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國家」的競爭力;二是防止出現葉利欽效應」。由於民選省長擁有龐大的行政資源,一旦出現「省長」與「總統」屬於不同黨籍,而且「省長」的得票比「總統」還多時,就有可能釀成嚴重的政爭,衝擊台灣地區的「憲政體制」,使台灣政壇動蕩不安。

但其實,李登輝「凍省」的真正目的,也是兩個。其一是「廢宋」,拆掉他的政治舞台。宋楚瑜入主台灣省政府之後,勤於政務,深人基層,三百六十多個鄉鎮,他竟然走過四遍,前所未有,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功高震主」。而且宋楚瑜以强勢的態度,頻頻向「中央」開炮發難。如此旺盛且鮮明的企圖心,確實讓李登輝憂慮,讓連戰等國民黨中生代懼怕,「廢宋」、「弱宋」就成爲李登輝與其他國民黨中生代的共識,民進党更是樂觀其成。

其二是「台獨」。「廢省」本來就是民進黨實現「台獨」的重要步驟之一,要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各個省級行政區劃區隔開來,並形成台灣「並非是中國一省」的態勢。如今,國民黨主流派主動要將省虛級化,形同「廢省」,而且由李登輝一手主導,聯合民進黨强制黨內同意「廢省」,民進黨當然樂見其成。這實際上是爲了將來走上「實質台獨」做準備,因而就是宋楚瑜所說的「路綫問題」。

      此後,宋楚瑜與李登輝反目,後來更是脫黨自行參選「總統」。當宋楚瑜的民調高企時,李登輝主導國民黨炮製「興票案」,硬生生地把宋楚瑜的民調拉下來,形成宋楚瑜、陳水扁、連戰三強鼎立,使得宋楚瑜失去優勢,而且最後國民黨拋出假民調號召「棄宋保連」,結果讓陳水扁「漁翁得利」。

      如果宋楚瑜當時能夠採取韜晦策略,「退一步海闊天空」,服從李登輝的安排,在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中,就可能被安排作連戰的副手,組成「連宋配」。這就不會有民進黨上台的機會,兩岸關係也沒有後來的這樣糟糕,而且在八年後亦即二零零八年,他就順理成章地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

       「一子錯,全盤皆落索」。這就可能是宋楚瑜昨日拜祭李登輝的「悔不該」。但一切都遲了,也回不了頭,並需要對目前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及兩岸關係的惡化,負上部分責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