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和国运:伊斯兰世界的千年兴衰

作者:温伯陵

500

    温乎曰:    

大唐和阿拉伯,

一样的开始,

不一样的结局。

1

公元747年,大唐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奉命西征。

他带领步骑兵一万从安西出发,三月后抵达葱岭西北的连云堡,连云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旦攻破前路便是一马平川。

先锋大将李嗣业提刀上阵,一刀下去人马俱碎,唐军用半天时间攻克连云堡,大唐步骑继续向西进军,直到活捉小勃律王返回安西才罢休。

3年后,高仙芝再次亲帅唐军攻破车师国、石国和突骑施,并且把石国国王带回长安斩首,至此大唐军威声望远播西陲。

然而石国王子跑了。

他思来想去,发现大唐在西域基本没有对手,连豪横的吐蕃都被大唐追着打,能帮他报灭国之仇的,只有西方的阿拉伯帝国。

于是石国王子玩命向西跑,对阿拉伯人说:“不是想要地盘么,跟我走,我带路。”

正好阿拉伯人处于开疆拓土的巅峰,在他们眼中,帝国边疆是永无止境的,走到哪里算哪里。

公元751年,高仙芝听说石国王子请来救兵,决定主动进攻先发制人,而石国王子和阿拉伯军队也在向东进军,双方最终在军事重镇怛罗斯相遇。

高仙芝以为,胜利永远是属于他的。

可惜这次是意外。

高仙芝和阿拉伯军队苦战五天,打的不分胜负,就在此时,大唐的小弟葛逻禄部突然反叛,和阿拉伯军队一起围攻唐军,导致唐军大败。

高仙芝带来3万军队,能回到安西的只有数千人,其他2万唐军一部分战死沙场,一部分被阿拉伯帝国俘虏。

这些西行的俘虏中,有一个人叫杜环。

杜环出生于京兆杜氏,和诗人杜甫、杜牧都是同族亲戚,属于大唐顶级的世家子弟,本来只是想到西域混军功的,谁知道被俘虏到阿拉伯去了。

人生啊,就是这么大起大落。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比较开明,根本没有处决异教徒的说法,阿拉伯军队把大唐俘虏送到巴格达之后,有一技之长的工匠被安排了任务,杜环这种文人便可以自由活动。

此后12年间,杜环游遍阿拉伯帝国全境,还跟随使团从耶路撒冷出发,到达非洲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和摩洛哥,和西班牙隔海相望。

正是12年的漫长游历,杜环见到一个不同于大唐的阿拉伯帝国。

500

如果说大唐是儒家文化圈的中流砥柱,那么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就是伊斯兰教,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两个帝国的人心。

什么意思呢?

因为自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来,就给穆斯林规定了“五功”:

承认安拉是唯一的神灵、每日祈祷5次、向安拉慷慨进献贡品、斋月禁食、一生去麦加朝拜一次。

这“五功”是每个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仪式,于是,穆斯林之间产生了一种共同的仪式感,感觉走到哪里都有亲兄弟。

而且《古兰经》还要指导穆斯林的生活,比如规定了婚姻、商业、政治、法律和战争等等。

穆斯林能不听《古兰经》的教诲吗?

不能。

也就是说,《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还以宗教的名义重建了伊斯兰世界的社会结构,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要按照教义规定的方式生活。

所以在伊斯兰世界,宗教和世俗是连在一起的。

只要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哪里,穆斯林就在哪里抱团,清真寺附近的地盘就算占住了。

看到了吧,伊斯兰教内部自成世界,要法律有法律,要精神有精神,要社会有社会,实在不行还有战争指导手册,基本是一个没有疆土的精神帝国。

说伊斯兰教历害,其实就是厉害在这里。

穆斯林能在阿拉伯的沙漠里生存下来,然后一路扩张到欧洲和东南亚,成为如今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靠的就是伊斯兰教的组织强大。

于是,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们,一边团结友爱的生活,一边举起武器保卫国家,哪怕死了也不要紧,只要你是真心信教的,安拉保证你能上天堂。

这种线上+线下的帝国,战斗力怎么可能不强。

就在大唐开创盛世的年代,阿拉伯帝国也在四面出击,短短百年时间就建立起西至西班牙、东抵葱岭、北到高加索、南接印度的庞大帝国。

杜环漫游12年,大开眼界。

他把在异乡的见闻详细记录下来,并且整理成一部书,取名为《经行记》。

公元762年,杜环在埃塞俄比亚坐船,回到阿拉伯帝国的中心波斯湾,然后乘坐商船向东行驶,经过马六甲海峡,当年夏天回到广州。

500

2

为什么杜环能坐船回到广州呢?

因为贸易啊。

自从中国开拓丝绸之路以来,中国和罗马算是接上头了,欧亚大陆两边的国家做生意做的飞起。

但是中国和罗马离的太远,那时候又没有快递,不可能直接转账交易,于是就需要一个中介。

对,那个中介就是阿拉伯和波斯国家。

中国做为制造业大国,把丝绸、漆器、茶叶等物品卖给他们,他们再把中国产品倒腾到欧洲,利润往往能达到几十倍。

说白了,那就是些二倒贩子。

人家农夫山泉不生产水,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他们不生产商品,只做中国的搬运工。

到了唐朝以后,大家感觉丝绸之路不够用,估计是单车道容易堵车吧,正好航海技术发展起来,又在南海到波斯湾之间,开辟了一条海上贸易线。

海上贸易线的中国起点是广州,经过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之后进入波斯湾,最后从陆上运输到巴格达。

除了一部分用于阿拉伯帝国的消费,其他商品都被重新打包卖到欧洲。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逐渐失去西域的控制权,宋朝和明朝又没能力收回来,除了元朝统治中国的90年里,其他时间陆上丝绸之路是断的。

所以欧亚大陆后期的贸易线集中在海上,只要贸易线经过的城市和国家,几乎都富得流油。

比如广州的关税是30%,阿拉伯帝国的关税长时间维持在35%左右,哪怕关税这么高,阿拉伯商人的利润也不会低于50%。

于是,欧亚大陆就被贸易分成三块:中国、阿拉伯、欧洲。

阿拉伯帝国做为贸易中介,可以买家和卖家通吃,几百年来赚的盆满钵满。

国际贸易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阿拉伯国内的繁荣。

巴格达修建了庞大的建筑群,帝国农村有完善的灌溉系统,撒马尔罕生产纸和玻璃、朱尔生产玫瑰水......不论农业或者商业,阿拉伯帝国都有资格骄傲。

哪怕是人口,巴格达都有100万,而大航海之前的伦敦才4万,伦敦和巴格达相比就是个弟中弟。

而且人有钱就容易开明。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帝国的国教,但伊斯兰教不仅不处决异教徒,还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自由生存,宗教宽容的让人感觉很不伊斯兰。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只要经济基础雄厚,人会变得特别自信,哪怕有人冒犯也可以一笑而过:“呵呵,不过是野蛮人而已,不必计较。”

再往深层次说,经济基础雄厚说明手里资源多,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没必要在宗教事务上太讲究。

比如开疆拓土、赚钱等等,哪件事都比宗教礼仪大的多。

每天醉生梦死,他不香吗?

反而是经济基础差,才会特别讲究老规矩和老传统,因为经济基础差说明没资源,只有挥舞老旧的道德大棒,才能维护仅有的尊严。

发现没有,凡是动不动就说老规矩的,基本都是穷地方。

所以阿拉伯帝国有钱,就会显得很不伊斯兰。

公元830年,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建了一座天文台,然后在附近建了一座智慧馆,这个智慧馆是专门翻译外国学术的。

学者们在智慧馆日以继夜,把希腊文、波斯文、梵文的经典著作,全部翻译成阿拉伯文,极大丰富了阿拉伯帝国的学术领域。

欧亚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积累的学术知识,阿拉伯帝国的学者们,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完全消化了。

后来希腊文化在欧洲绝迹,欧洲人都不知道有希腊这回事,直到把阿拉伯的经典书籍翻译成拉丁文,才知道欧洲祖宗多么牛逼。

再加上阿拉伯人控制着海上贸易,他们的航海术、造船术、天文学等方面都很先进,甚至有详细的海图和地图。

换句话说,只有阿拉伯人才能在欧亚大陆自由行走。

这不是人生巅峰是什么。

但是。

巅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

500


3

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攻破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时候,几个伊斯兰国家相继崛起。比如莫卧儿帝国征服印度、波斯人的萨菲王朝统治伊朗、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以后,渡过多瑙河兵临维也纳城下。

整个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都是穆斯林的江山。

欧洲人吓尿了,生怕亡国灭种。

如果只是打仗就算了,偏偏由于宗教和战争等原因,奥斯曼帝国封锁黑海地区,不允许欧洲商人进入亚洲做生意。

陆上丝绸之路不仅中国这边断了,欧洲那边也断了。

也就是说,伊斯兰国家强势崛起,彻底封锁了欧亚大陆,把中国和欧洲困在两边,谁都联系不上谁。

这些伊斯兰国家越是强大,中国和欧洲就越孤立,货物不流通,商人和国家没钱赚,还不得急死?

不是还有条海洋贸易线么,怎么不用?

对,伊斯兰国家还掌握着海洋贸易,继续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做中介,但欧洲能参与这条线路的,只有意大利的威尼斯。

可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店大欺客。”

穆斯林们坐船去中国和东南亚进货,回到波斯湾就要抬价几十倍,然后卖给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卖到欧洲的时候,又要抬价几倍。

结果就是,买方多花钱,卖家少赚钱.....所有利润都被穆斯林和威尼斯商人赚走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垄断利润嘛。

中国倒是没什么,反正地大物博,土地里种什么长什么,不做生意也能活下去,大不了就是穷点而已。

所以中国人对于少卖钱,意见也不是那么大。

欧洲就不一样了。

欧洲那地方多山,农业也不发达,美洲土豆传入欧洲以前,欧洲本地的农业很难养活欧洲人。

于是,现实环境逼着欧洲人出海贸易,只有用本地的特产外出交易,才能换回必要的生活品。

早在希腊和罗马时代,欧洲商船就在地中海溜达,把东边的货物运到西边去,把西边的东西运到东边来。

出海远航是欧洲人的传统。

现在陆上贸易被封锁,海上贸易被穆斯林垄断,欧洲人被穆斯林困在大陆的最西边,喊破嗓子都没人搭理,怎么办?

欧洲人只能想办法出海,打破穆斯林的垄断,和东亚国家直接碰头。

哼,挤掉中间商,不就是OK了么?

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俘虏了一些穆斯林,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穆斯林一直在非洲进行象牙和黄金贸易。

亨利王子眼红了,尝试派船队出海寻找盛产黄金的地方,经过艰苦尝试,葡萄牙人打通了非洲西部的航路。

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清除掉穆斯林在西班牙的全部据点,统一西班牙,然后叫来哥伦布:“去发现和获取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和大陆,去吧。”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进程开始了。

很多年后,欧洲人向西开拓了美洲大陆,获得数不清的资源,极大增加了生存空间。向南打通非洲航线,然后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直接和生产香料的东南亚、生产丝绸、茶叶和瓷器的中国接头。

既然生产商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了,那么穆斯林的中介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个欧亚贸易中间商的位置,由葡萄牙人来做,后来是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

店大欺客的穆斯林,被全世界人民抛弃。

不过也不要幸灾乐祸,因为不久之后,中国和东亚国家直接沦陷了,说起来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缺了贸易收入基本就残了。

当年黄巢攻入广州,导致大唐失去广州的关税收入,差点提前关张打烊,现在伊斯兰国家没有贸易收入,只能靠农牧业苟且偷生,也就走上了衰落的历史进程。

而且伊斯兰世界也陷入整体性衰落之中。

500

4

我们之前说的,人有钱就会开明,穷困就会封闭。

曾经的阿拉伯帝国特别有钱,导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宗教的态度也很宽容。大航海以后,伊斯兰世界变得特别穷,所以逐渐走向封闭和内卷。

原本开放的宗教政策,逐渐变得狭隘,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谁要是敢对传统教义有半点不同意见,马上甩一顶“异教徒”的帽子。

在宗教国家里,一旦戴上“异教徒”的帽子,基本就是判死刑。

于是,奥斯曼帝国、萨菲王朝都成了抱残守缺的国家,死死守住老祖宗的东西不放手,就算想放手也不行,一旦宗教管制松弛下来,很快就被逐渐富裕起来的欧洲冲垮。

至于莫卧儿帝国,很快就要被英国灭了,连残都没了,还守什么缺啊。

越穷越守旧、越守旧越穷......这就是一个死局。其实何止过去的伊斯兰世界,现在的朝鲜不也一样么。

而且以前的伊斯兰世界太辉煌了,欧洲国家对他们羡慕的要死,感觉文化优秀,科技发达,国土庞大人口众多,再回头看看欧洲的破旧小国,动不动就羞赧的低下头颅。

这让穆斯林养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

在穆斯林看来,祖国依然是自古以来的天朝上国,哪里都好不需要改变,欧洲国家依然是土到掉渣的乡巴佬,航海抢劫有什么好学的。

又穷又傲,典型的穷开心,会害死人的。

所以伊斯兰世界紧邻欧洲国家,也不愿意主动学习,只愿意在欺骗自己的谎言中醉生梦死。

等到进入19世纪,他们突然发现国力相差太大,必须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可惜......代差已经拉开了。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

原本欧洲国家为了阻止俄国扩张,是想培养奥斯曼帝国的,也招了很多学生到欧洲学习军事,还鼓励他们回去以后报效祖国。

结果这些军校留学生回去就准备谋反。

国家花费大价钱,培养了一群二五仔。

而且奥斯曼帝国不是穷嘛,都快要揭不开锅了,不得已向欧洲借款度日,但是借钱又还不上,只好把金融、铁路等国内产业交给欧洲国家。

这个画风是不是很眼熟,感觉和大清帝国一模一样?

其实奥斯曼和大清就是难兄难弟,一个是西亚病夫,一个是东亚病夫,基本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老旧帝国的通病,不仅想转型的艰难程度一样,连在近代衰落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一个是儒家,一个是伊斯兰,都是根深蒂固本土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惯性实在太大,酱缸里的糟粕实在太多,像个臃肿的巨人,想重新活过来非得掉层皮不可。

唯一的区别是有没有机会。

500


​5

对比一下中国和伊斯兰世界,能发现一个问题:

伊斯兰世界离欧洲太近了,而中国蜗居在东亚,正好处于欧洲列强的辐射边缘。

尤其是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就在欧洲列强的眼皮子底下,以前还那么强大,欧洲列强从本心来说,都不愿意看到奥斯曼再次崛起。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不止是中国人懂。

哪怕是援助奥斯曼青年学军事,也是为了阻止俄国扩张,说什么技术援助工业化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事实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的埃及,曾经尝试过学习欧洲强国,建立海军改革内政都做了,但是在1841年直接被英国打断腿,还被迫废除货物专卖,施行进口商品5%的低关税。

然后......埃及的工厂成批倒闭,市场上外国商品横行,埃及再也没有站起来。

再后来,伊斯兰世界发现地球最丰富的石油资源,列强国家就像秃鹫一样蜂拥而上,把伊斯兰世界的国家拆分的七零八落。

从此以后,伊斯兰世界只能以卖石油为生,供养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底层人民谈不上水深火热吧,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说白了,伊斯兰世界卖石油和做中介商,有什么区别?

欧亚大陆改一条贸易线,他们就得吃土几百年,等到将来石油采的差不多了,他们又要回到吃土的日子。

再看中国。

中国在大唐以后进入衰落期,清朝晚期被欧洲列强挨着揍,但是中国太大又离欧洲太远,哪怕列强的国力再强大,也只能过来揍一顿,做不到完全占领。

直到美国和苏联,才有实力直接碾压中国。

而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完成内部整合重新站起来了。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就是地缘格局留给中国的窗口期,我们抓住了,奥斯曼等伊斯兰国家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只看中国的近代百年,感觉到处被人欺负,凄惨的一塌糊涂。

但放在全世界看,其实中国是最幸运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历代前赴后继的人民英雄们,正是他们的牺牲奋斗,才把历史给予的机遇变成现实。

500

点击「温乎」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