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教授爸爸,李红良再次受到质疑,造假难道已成学术传承?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揪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里面的猫腻。

这件事要从头说起,才会知道有多可怕。

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获奖名单​
500

5月,有人在网上发了几张图,让大家欣赏一下(见附图)。这是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名单。小学生研究癌症、病毒。这些材料都是P3实验室的东西,小学生怎么能接触这些?他能独立设计出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中学生更是神奇,研究北极的冰川、植被,南极的微生物,响应型纳米粒,翼龙的骨骼研究……这些项目是跟着指导老师操作一遍,还是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这些设备、实验室能否让中学生使用?

论翼龙骨骼结构与灭绝原因的联系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1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一种人工编码的DNA防伪自动印泥

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基于螺吡喃-芘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南极半岛一种新的抗辐射微生物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

大众的目光第一个落在一位来自昆明的小学生身上。他获得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研究的项目叫“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技能与机制研究”。很惭愧,我不懂C10orf67是什么。后来有人科普这是人类第10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

看到这样的题目,网友们稍微想想就疑点重重,那些术语就很高端,论文题目极为严谨。这种题目,我本科写论文时,都不会用,“机制”是个多么深奥的词汇啊。里面的内容更是专业。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这位小朋友的父亲,中科院昆明研究所的研究员,总算道歉,说他没有在意大赛要求是小孩自己写论文,他过度参与了。一等奖被撤销。

这只是其中一件,有不少中小学生研究了肿瘤。

武汉小学生用茶多酚研究抗肿瘤

500

大家还发现了有人的论文跟已经发表的博士论文一样,或者跟专利申请的一样。在一堆项目中,大家又把目光聚集到了另两位小学生身上。

武汉两位小学生,一位三年级,一位六年级,她们做的也是抗肿瘤研究,用茶多酚研究抗肿瘤。

这个实验难度不低,需要培养肿瘤细胞,然后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等肿瘤长大。然后给小白鼠分组,服用不同的药物,观察实验结果。

这里面不说这么科学、严谨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就说抓住小白鼠,给小白鼠注射肿瘤,解剖小白鼠,剥离肿瘤,这些难度就非常大。小学生能淡定地抓住小白鼠,面对这些血淋淋场面,还是很佩服的。

500

这两位小学生广受人注意,主要是她们的父亲来头不小,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院长,李院长是杰青。李红良院长接受采访说,他没有参与指导,是女孩妈妈的朋友当了指导老师。他认为从研究到申报程序,都是符合规范的。

武汉市科协随后也发表声明,称这个项目没有问题,就是两位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所以这个项目还将送到省里去参加评选。

武汉科协和李红良教授的声明,我想稍微有点判断力的人都不会认可。退一万步,这两位小学生可以天赋异禀,这个实验是她们做的,可是创新在哪里?不就是按照常规的实验步骤重复一遍吗?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在全国能做成这样实验的小学生应该不在少数。

总不能爸爸是教授,占据了高端的科研资源,学二代们就能获奖,这说不过去啊。

陈玉钰的保研风波
500

除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二代在其他方面也大搞动作。在5月,西南交大茅以升学院的陈玉钰保研到中科大,被同学举报,揭发到网上。陈玉钰以刚过本科线的成绩进入了211的西南交通大学,并且进入了西南交大最好的学院,茅以升学院。陈玉钰成绩中下,但在大一就参加了国家项目,发表了SCI论文。在大学本科期间,有2门功课考了61分、64分,但补考考了91分,按照91分获得了保研资格。

陈玉钰的母亲是西南交大的教授、博导,父亲是副教授、硕导,教务科科长曾经是她父亲的学生。

经过调查,西南交大取消陈玉钰保研资格,记过处分;她的父亲取消硕导资格,党内警告处分;帮陈玉钰改成绩的教务科科长撤职、降级。陈玉钰母亲毫发未损。

造假的处罚
500

看了上面说的这几件事。大家觉得如何?

是不是觉得有条件造假,还是应该要造假?

昆明小学生的一等奖收回,父亲轻描淡写说,自己对竞赛规则理解有误,过多参与了,同时希望大家不要再讨论此事,不要给孩子压力。

武汉科协力挺武汉两位小学生,做得非常好,要送到省里去参赛。

陈玉钰的事情虽然有确凿证据,但处理意见,关键问题一笔带过。父亲撤了硕导资格,对于一位快退休的老师来说,这是处罚吗?母亲在整件事里面,安然无恙,好像跟她没有任何关系。

学术造假的传承
500

大家关注李红良女儿的事情,不单单是李红良为名校院长,更重要的是,李红良院长不是第一次受到质疑。在2019年,饶毅那封未发出的实名举报信中,第一个说的就是李红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张胆的造假”。

500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中露出来的造假也是非常触目惊心。我不想谴责这些造假的教授爸爸们,他们肆无忌惮,但勇气是整个系统给的。

我查了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历史,从1979年就开始,到今年已经第35届。邓爷爷还题过字,据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之一了。

大赛的评审专家都是高校教授或者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们真的傻吗?看了这些报告,难道真的分辨不出哪些是真正中小学生创新的东西?从市、到省、到国家层面,层层审查、把关,这些项目堂而皇之地获奖。不止一届,现在大家查的只是这3年的结果。如果要往下查,估计会有更多。

在国际上,中国教授的造假也算是一景了。好几次,国外杂志一次性撤下中国学者几十篇论文。去年,有学者提出南开院士校长40多篇文章涉嫌造假,有关部门回应要调查,到现在也没有声音。国外期刊在今年倒是声明了,对曹院士的12篇论文表示严重关切。

500

我们科研界对造假已经习以为常,最终用一句“主观上没有造假意愿”来回应所有的造假质疑。韩春雨搞成了全世界荒谬的笑话,好像也没有太多损失,只是把给他的荣誉称号,投下的资金拿走而已。

造假成本太低,收益极高,所以造假成风。

科研界造假就造吧,但没想到,大家连下一代也没有放过,学术造假已经成为学术传承,传下去了。这太让人惊愕和担心了。

当这些研二代、学二代们走上科研、教育岗位时,科学的求真还存在吗?还有科学吗?

附:第34届部分获奖名单
500

500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