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之争,根本上在于中国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美国认为中国人不配的矛盾

500
Life is Long GAMMA
10,09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中国人是不是人?”

丁仲礼院士在柴静的采访里这么反问。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换句话说,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你买了一个鸡蛋灌饼,消费10元,这10元就是鸡蛋灌饼摊主的收入。而鸡蛋灌饼摊主再拿自己的收入去消费,比如去菜场买鸡蛋,那么灌饼的10元就通过流转成了菜场的收入。

经济就是这么运行的。

说完鸡蛋灌饼,再说一说高附加价值的商品——手机。

你花出去买每个手机的消费,都是这个手机企业与背后产业链的收入,最后都通过各种机制分配到各个实体与个人。

华为本身有20万员工,其中中国员工更是占大多数,而华为供应链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来看看Mate7,P20之后,一代机皇Mate20 Pro在2018年的部分供应链。

SOC芯片:华为海思供应(基带自研)NPU人工智能芯片模块:寒武纪供应。柔性OLED屏:京东方供应(京东方是东亚中日韩三国打破比较优势理论与华盛顿共识的一个成功产业政策案例,华为主动在mate系旗舰手机启用背书)屏幕玻璃: 蓝思科技、伯恩光学供应。电容笔AMOLED触控方案:汇顶科技。Mate20盖板指纹:汇顶科技供应。Mate20pro屏下指纹芯片:汇顶科技独家供应。指纹模组:欧菲光供应。后置800万像素的传感器芯片:豪威科技(现韦尔股份)。(国产影像传感器芯片还无法替代索尼,但是华为敢于在800像素芯片使用国产,而两年后的2020年豪威可能第一次在CMOS超越索尼)摄像头模组:欧菲光、舜宇和光宝供应。3D结构光传感器:华为自研。准直镜G+P:联创电子、舜宇供应。接收端芯片:豪威科技供应。3D结构光算法:华为自研。3D结构光模组:欧菲光和舜宇供应。无线充电模组:立讯精密和东山精密供应。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欣旺达电源和电池管理模组:欣旺达和华为自研。

这还只是消费者终端的手机产业链,无数物料加工品与服务,无数人的就业与收入。

而华为还在京东方落后于三星的情况下,主动在旗舰手机用京东方的屏幕给国产生产商背书,主动组建电子产业集群。

另外说产业链,就还必须要提分配。

500远川整理的产业链净利润图

华为产业链和苹果产业链相重合,而苹果早期对产业链是做出过重大贡献,从远川制作的图表也可以看到苹果供应链的早期净利率还是很高的。

因为苹果早期有相当高的品牌溢价,也愿意扶持供应链(小米手机早期因为没有品牌溢价与主打性价比,总是严控成本所以并未像苹果一样对产业链产生巨大助益)。但零部件与组装的供应链毕竟附加价值有限且受制于人,随着苹果到达瓶颈开始控制成本,供应链的净利率就成了牺牲品。

就这样,苹果的瓶颈通过牺牲供应链利润率,保障了高附加值部分的收益,比如芯片部分。

买一台手机中,这部分的消费就成了芯片部门的收入。

(而至于芯片部门怎么再分配收入,那就是他们的决策了)

TechInsights的拆机图对比一下小米10和mate30Pro:

500

上面两个是小米10,下面两个是华为Mate30 pro。

省略基带与子板的图,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小米满满的都是高通Qualcomm,华为则绝大多数是海思Hisilicon。

我们都知道,海思是中国半导体设计的龙头老大。

华为和荣耀的手机,用华为海思。

苹果,用A系列芯片+高通的基带。

小米OV,用高通。

(蓝绿大厂去年开始有意识地布局三星猎户座与联发科,很有预见性)

(很多人总是拿ARM架构说事,难道你在word上写的小说,在PowerPoint上做的ppt是微软的知识产权吗?)

(另一方面,且不说据说华为已经像苹果和高通一样,魔改永久授权的ARM架构,难道看不到Siri还是苹果收购团队,安卓还是谷歌收购的,AKG和哈曼也被三星收购,更不要说HTC的Pixel手机业务被谷歌收购的吗?就是花钱用又如何了?)

手机终端的消费是收入,是整个产业链的收入,但与苹果小米不同,高附加值的海思芯片那部分是中国人的收入。

宏观的,比如华为海思获得了这些收入,海思再支出就很容易成为国内半导体上下游的收入,拉动中国半导体上下游的相关产业。

微观的,比如一个海思的研发人员,因为作为消费者的你买了mate30,他的工资与分红更多了。

而有更多收入的海思员工可能用得到的收入去买了李宁的运动鞋,去买了吉利领克05的汽车,吃了一顿楼下大众点评上有名的火锅店,和女朋友去成都旅游。

关键是这些消费与交易并不是发生在美国,而在中国。

这些钱更大概率通过这样的消费又变成了火锅店老板和服务员的收入,变成吉利汽车员工与供应链上的收入,变成李宁专卖店员工的工资,变成旅游景点卖纪念品的小贩的女儿的学费,变成你我身边不同行业做不同工作的中国人的收入。

想象下,如果这些消费与交易并不是发生在中国。

美国的员工购买了福特汽车,购买了侃爷的椰子鞋,去吃Yelp上好评的汉堡店,带女朋友去迈阿密度假。

是,全球化下,中国也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消费变成收入的一部分中也有中国产业链的一份。

但是与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与李宁运动品牌不同,中国在这里只是提供原材料与廉价的劳动力。高附加值的部分——品牌价值与利润大头——变成美国不同行业员工的高薪水与高福利、变成更强大的品牌与文化影响力,变成更大的科技研发投入。

所以为什么支持华为?

光是只看芯片的话,消费者消费的高附加值部分变成海思的收入,海思员工的消费成为其他国内可以得到更多价值产品的公司与个人收入,在这种不停的交易流转中收入与利润的大头始终有惠利国内经济,有利于中国的品牌建设、技术升级、提高人民薪酬与福利。

(说道这就可以理解韩国强烈的民族性对经济的积极影响——韩国几乎人手一个三星手机,大街上都是韩国车少见日本车。)

然而手机不只是终端芯片,而且除了手机,华为的通讯设备、企业网络设备、光伏变电气、云服务等无数产品与专利也是同理,这其中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何止上千,惠及人员何止百万。

那么回到问题,华为被打倒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从三体粉丝,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这句话——“十多亿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全世界都很悲惨”来讲起。

是的。

西欧几亿人口,日韩加起来不到两亿,美国三亿人口,整个发达国家阵营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人口多。

中国十多亿人要想过上发达国家人民过的生活,势必要产业升级,势必会影响现有发达国家的利益。

这才是最根本的矛盾所在。

这才是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出现的缘起 。

这才是美国建制派(deep state)十多年前就开始扼杀华为的阳谋所在(以至于孟晚舟被抓捕时,川普甚至不知道这件事)。

这才是美国从上到下,无论党派阶层都对中国的看法有根本性变化,以及新冷战扑面而来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心智之幼稚,视野之浅薄到完全意识不到——华为之争,根本上在于中国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美国认为中国人不配的矛盾。

为什么美国的理发师不用996也可以阳光大house,中国的理发师996才能供着房贷,印度的理发师更是996 才能勉强生活?

(归根到底,距离高附加值产业的距离远近决定财富收入与生活水平的高低。越往外圈,越往下沿低端产业所分得的越少。本质上美国的理发师比中国更比印度多分得到的财富与收入是美国高附加值产业获得的财富收入。)

为什么美国可以从种植棉花的殖民地走向独立强盛的制造业大国,而塞缪尔·斯莱特这个英国历史上的大叛国者,会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之父?

(美国早期用高额金钱悬赏,组织商业间谍偷窃,甚至关税补贴以及立法保护偷来的“知识产权”,也要不惜一切也要攀爬产业链,将英国“高新技术产业”纺织业的技术与设备据为己有。)

500美国制造业之父Samuel Slater

如果中国仅仅只做衬衫袜子,只有代工与低端产能,只出口原材料,像部分南美与东南亚国家一样,虽然符合西方期望的经济分工,但是无论如何难以取得如今的经济成就,也难以获得人民想要的生活。

这不是只靠内部财富分配就能解决的,中国人想要更好的生活水平,势必要攀爬产业链。

华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一个中国科技产业崛起的领头羊,一个进行产业链攀爬的先锋科技军团。

如今美国的打压历史发生过不止一次。

500图片是1987年美国9名国会议员砸毁日本东芝收音机

当初仅仅是一亿人口的日本要攀爬产业链,想要产业升级,美国就从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到电信领域打了一连串贸易战,其蛮横与霸道可以击碎一切新自由主义的道貌岸然——这时候自由市场在哪里?华盛顿共识又在哪里?

日本况且如此,更何况如今体量的中国?

再重复一遍——华为之争,根本上在于中国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美国认为中国人不配之间的矛盾。

而且华为之争仅仅只是个开始,在不远的未来,以国家为单位的更严重激烈的对立与冲突是极大概率的,是承平几十年的我们所未见过的。

但是很多屁股坐歪的人完全意识不到,在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的落后与落败,对于产业链对于一国金融与经济,对于千万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什么影响。

已经被打软的中兴,美国派了执行小组进驻,董事会由美国指派(包括与未成年发生性关系的鲍毓明),全公司天天学习美国的法律,让和谁做生意就和谁做生意。

难道中国人就不配过更好的生活吗?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也拥有阳光大house与高福利呢?

为什么一定只能内卷呢?——华为无奈放弃中东欧美迅速成长的市场回来抢夺OV小米的份额;代工厂的厂妹,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在车间做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拿着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收入;收入加股票分红高的程序员需要建立在“奋斗者协议”、996的基础上。

所以华为被打倒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院士在柴静采访里反问的这句“中国人是不是人”振聋发聩。

留学时,课堂上会让不同国家学生举出自己国家的知名品牌。

那时候大疆还没有崛起,华为还没有占领欧洲大街小巷的广告牌,小米一加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外国粉丝群体,阿里速卖通也很难说具有真正的知名度,抖音tiktok更是没有影子。那时候我们只能说Wechat与海尔,这些西方同学并不是真正熟悉的品牌。而一个在此前中国支教过的德国女生所知道的品牌甚至是国航。

对比美国同学提的麦当劳、波音、谷歌微软亚马逊,德国同学提的大众、西门子,中国在哪里?

然后,华为的巨幅广告牌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欧洲的机场地铁大楼,肉眼可见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用华为手机。大疆开始领先所有竞争对手,折服油管数码圈。美国同学问我P系列手机,欧洲的同学已经有人开始用上华为。

再到2018年的时候,当Mate20 Pro以机皇的身份出现时,我看到了华为在中东的广告——迪拜方面免费赠送华为的哈利法塔广告,还贴心地将周围的建筑全部熄灯。

就以这个广告视频结尾。

Mate20 Pro 迪拜哈利法塔广告
华为影业-部分广告集锦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