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考虑缩减减产规模,将如何影响油价?

上观新闻  2020-7-14

7月15日,“欧佩克+”将召开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有消息称,受全球石油需求回升影响,沙特拟牵头其他产油国从8月开始缩减减产规模;但也有分析认为,疫情持续下需求依旧疲弱,不排除延长减产规模的可能。而对于原油市场而言,本周又将来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一道待解的选择题

有媒体评论称,在此次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国们将面临二选一的局面:一种选择是在7月底之后继续延长9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另一种选择是从8月开始,将现有减产规模缩减200万桶/日,降至770万桶/日。

彭博社援引欧佩克内部消息人士的话称,欧佩克方面认为得益于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重启,石油需求有所回升,油价也开始反弹,因此“欧佩克+”或可把减产规模降至770万桶/日。这项提议由原先最积极的减产国沙特牵头,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俄罗斯也将放缓减产幅度。

4月,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锐减,“欧佩克+”为维持油价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一度让6月的石油产量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认为,的确存在降低减产规模的可能。原因在于:其一,随着中国从疫情中恢复,美国、印度等石油消费大国部分重启经济活动,全球石油需求有所回升,“欧佩克+”可能借此增产。其二,原先达成的减产协议配额不均,一些产油国减产力度不够,沙俄不想独自承担。其三,还考虑到一些季节性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志强则表示,“欧佩克+”也有可能继续延长减产期限。他认为,石油市场受预期影响很大,目前全球市场需求依旧不足,油价也较为“脆弱”,如果要维持现在40美元/桶左右的价位,不排除继续减产的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究竟是增产还是减产,对“欧佩克+”来说将是一道待解的难题,关键在于对石油需求难以判断。

由于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跌幅小于预期,国际能源署(IEA)上周五提高了对今年石油需求的预测,为9210万桶/日,较6月的预测值高出40万桶/日。

该机构还表示,由于一些国家疫情得到控制,封锁措施也在不断放松中,部分国家的原油需求在5月-7月强劲反弹。

不过,国际能源署同时发出警告称,尽管石油市场出现些许回暖,但在一些国家,新冠确诊病例数的加速增长令人不安,同时也提醒人们,市场仍然面临风险。

一些石油商也表示担忧,恐怕疫情再次暴发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另一轮封锁,从而再次严重影响石油需求。

油价回升空间有限

自今年年初以来,石油市场不断见证历史。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能源需求下降。3月初,沙俄两大主要产油国之间爆发原油价格战,让形势进一步恶化。同时,美国、欧洲疫情暴发,全球经济按下“暂停键”,油价随之大幅跳水。4月20日,美国原油期货价格有史以来首次跌至负值,成为油市“最糟糕的一天”。

为了保油价,“欧佩克+”达成阶段性减产协议,此后国际油价一直徘徊在每桶40美元的关口。

“对核心产油国和市场来说,40至45美元的区间是国际油价的‘理想状态’。”邹志强指出,一来,美国页岩油的盈亏平衡线就在这一区间内;二来,对传统产油国来说,既要降低油价打压美国页岩油崛起,又要维持本国财政收入,油价维持在40美元上方是比较合理的价位。

不过,要维持这种“理想状态”并不容易。目前全球原油库存仍然充足,堆积了数十亿桶石油。因此,需求的波动仍对油价起到主导作用。一旦需求下跌,油价下行风险将持续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反复的疫情是抑制油价上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国际能源署近日警告称,疫情在美国加速传播,在亚洲多国反复出现,“给市场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该机构表示,虽然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最坏影响已经过去,但预计2020年下半年,石油需求仍将每天减少510万桶。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因病例激增再次“封城”,市场担忧这将对原油需求的复苏构成威胁。受需求前景蒙阴叠加“欧佩克+”增产预期影响,美油布油13、14日已连续两日下跌,14日跌幅双双超过2%。

孙霞表示,若“欧佩克+”决定缩减减产规模,短期内油价将下滑,预计在34-37美元/桶的区间。若延长减产期限,预计油价涨幅也不会超过45美元/桶。

能源基金公司Again Capital合伙人约翰·基尔达夫认为,“欧佩克+”国家的普遍问题是现金短缺。如果疫情再次恶化,引发产油国财政危机,产油国将更多石油投放市场,“油价可能会跌至35美元以下,最低30美元。”

邹志强认为,从短期来看,只要减产770万桶/日的“底线”仍在,油价不至于“雪崩”。此外,最近不少国家即将出台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可能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

而放眼中长期,油价走势还要看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和博弈,但估计也很难大幅上涨。

专家分析认为,尽管产油国放宽产量限制的需求强烈,但油价依旧承压,上涨动力不足。在疫情持续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状态和原油需求还不足以支撑油价反弹。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冬指出,中期还需关注政治因素,特朗普需要页岩油产业为11月大选提供支持,因此不会让油价过低,40美元/桶是页岩油投资需要的一个支撑油价。长期看,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财政压力较大,不会无限期减产;如果疫情到明年初仍未缓解,今年3月油价暴跌的情形仍有可能重演。

“欧佩克+”面临新挑战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美国页岩油崛起,不仅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很大影响,也给“欧佩克+”等传统产油国提出新挑战。

一方面,欧佩克联盟内部向来存在分歧,缺乏稳定性。不仅核心产油国和其他产油国在减产协议的具体执行上并非一条心,主导联盟的沙俄之间对未来经济形势和经济利益的判断同样分歧较大。

花旗集团全球商品分析师艾德·摩尔斯认为,尽管沙特和俄罗斯有意将“欧佩克+”塑造成“石油界的中央银行”,但从本质上说,“它们不是以公共利益为优先的监管机构,而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如摆在眼前的一大问题是,即便“欧佩克+”宣布降低减产规模,又将由哪些国家来执行?各产油国对减产规模的诉求各不相同,能否统一行动,还是要各自“开闸”?

另一方面,美国、沙特、俄罗斯已形成“三极并立”的格局,美国页岩油的崛起已然对沙俄构成威胁。有迹象显示,美国能源生产商正考虑恢复部分产量。尤其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太平洋地区运费有所下降,相对稳定的供应与低廉的运输成本为美国原油提供了新的商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指出,“欧佩克+”需要面对其他市场竞争者,除了美国页岩油,还有巴西深海石油以及加拿大油砂,这些新兴玩家极具潜力,但它们的游戏规则又与欧佩克完全不同。

孙霞指出,美欧正在能源领域对“欧佩克+”施压。美国凭借页岩油处于业内上升地位,并试图利用盟国、通过施加外交手段来控制全球能源格局。与此同时,俄罗斯对欧洲的原油出口严重下滑,欧洲选择从北非进口石油,并推行绿色低碳经济。而且从长远看,中国、美国、欧洲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一旦“电力代替汽油”的时代全面到来,“欧佩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将被进一步削弱。

不过,邹志强表示,“美国想要改变博弈格局,但又受国内大选、疫情等因素影响,暂时顾不上。预计近期内全球石油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

500新华社图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