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变,是否意味着疫苗研发工作要重新开始?

《Cell》杂志新近研究[1]显示,29%的新冠病毒已出现D614G变异。上个月北京疫情反弹,对新发地病例进行基因组测序,亦发现该基因突变。这是否意味着病毒毒性更强?之前进行的疫苗研发工作,是否要根据突变基因重新开始研发?

500

一、该突变并非新近发现

 

其实,新冠病毒出现D614G突变不是最近才发现的事。

 

早在今年2月份,欧洲就出现了该变异,当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爆发的。

 

当时只占到全球新冠病毒测序序列的10%不到,然后经过数月传播,才扩散至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

 

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新发地“三文鱼事件”(插入往期文章链接),基因测序也提示大概率为境外输入性病毒。

 

二、什么是D614G突变?

 

新冠病毒的刺突S蛋白是介导其进入宿主细胞的蛋白,也是疫苗和药物研发的主要靶标之一。

 

所谓D614G突变,即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中,原来在614号位编码天冬氨酸(D)的基因,突变成了编码甘氨酸(G)的基因。医学上将这种突变简写为D614G。

 

三、突变的病毒是否毒性更强?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实验室研究发现,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意味着可能加强其传播性。但实验室结果与病毒在实际传播中发生的变化间,还有很大区别,科学家已对该变异进行监测。

 

但是,研究[2]发现,感染G614G突变病毒的患者,其病毒RNA水平较高,但在住院结果上无显著差异。另有研究[3]提出,D614G突变和疾病死亡率存在相关性,但仍停留在统计学的关联分析阶段。

 

简单来说,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可能更具有传染性,但目前尚无证据证实D614G突变病毒的毒性更强。

 

四、疫苗是否需要重新研发?

 

2月份以后,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欧洲成为主要疫情国家。国内疫情稳定后,我们开始将防护中心转移到境外输入性病例。

 

虽然这次北京疫情中发现了D614G突变株,但由于果断采取了防控措施,使得D614G的病毒失去了在中国大幅扩增的机会。

 

而且,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指出,新冠病毒变异再快,也在冠状病毒这个大类里,目前大数据研究发展迅速,一旦有新变异出现,可以马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或大数据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发病机制或受体,可以快速指导疫苗改良。

 

此外,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RBD)区域是目前疫苗和疗法所重点针对的目标,D614G不位于RBD区域。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疗效产生重大影响[4]。

 

五、面对突变,我们该怎么办?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要知道,所有RNA病毒变异都是必然的。基因突变或病毒变异是很多传染病毒都有的特点,不是新冠病毒所独有的。比方说,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因此,无论病毒如何突变,我们要做得是无需过度恐慌,做好个人防护仍是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尚无研究证实D614G基因突变的病毒毒性更强,且该突变对于正在研发的疫苗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Grubaugh ND, Hanage WP, Rasmussen AL. Making sense of mutation: what D614G means for the COVID-19 pandemic remains unclear. Cell, 2020.

 

[2] Korber B, Fischer WM, Gnanakaran S, et al. Tracking changes in SARS-CoV-2 Spike: evidence that D614G increases infectivity of the COVID-19 virus. Cell, 2020.

 

[3] Flores BM, Cardozo T. SARS-CoV-2 viral spike G614 mutation exhibits higher case fatality r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 2020.

 

[4] 张怡, 姜宁, 张文宏. D614G突变:是否预示病毒传播失控与疫苗失效. 华山感染, 2020-0706.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