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到《日本沉没2020》,人们为啥总想着世界毁灭?

500

题图 / 日本沉没2020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毁灭吧,赶紧的”

前不久,人类又双叒叕一次平静地打破了传闻中的末日预言。一名美国学者声称地球会在6月21日迎来末日,大家在这一天却忙着关注父亲节,观赏日环食。

500

实际上,从《圣经》里的末日审判、北欧神话的诸神黄昏,到引发大众关注的“2012年玛雅预言”,人类关于末日来临的想象就没有断过。

怀着对世界毁灭的好奇与担忧,全世界有不少创作者同样沉迷于末日元素,比如7月播出的《日本沉没2020》《没落要塞 DECA-DENCE》两部动画,都有着关于世界毁灭的想象。绝境冒险的兴奋、面对未知恐惧,也让观众们对末日发生的故事,展现出浓厚兴趣。

末日题材作品:不同立场的情感表达

末日题材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特有风格。末日故事大多落脚于刻画灾难来临时的求生、营救,后续文明重建的过程,叙述末日成因,展现丑恶或至美的人性。该题材作品中的末日成因,不外乎天灾(虫害、洪水、气候变化、陨石撞击等)、人祸(战争、病毒等),以及人工智能觉醒、外星文明入侵等科学幻想几种类型。根据创作者所处立场不同,末日故事的内核又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例如从《人猿星球》《我是传奇》《末日危途》《2012》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求生之路具备鲜明的美式风格:有的作品彰显出对战争、核危机的恐惧,有的体现美式英雄文化中绝对自信、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元素,有的作品则担忧工业文明的发展,讨论自然、宗教、种族等议题。

500

自然灾害频发、物资缺乏,则令日本创作者在末日题材中融入更多危机意识。小松左京于1973年创作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在后续的几十年内被反复翻拍,近期播出的《日本沉没2020》则以动画的形式再现了这场想象中的灾难。

除了地理环境带来的天然的危机感,日本创作者也深受历史的影响。上个世纪日本动画或特摄作品中的机器人、哥斯拉等经典形象,都可以窥见二战的影子。像是宫崎骏在《风之谷》《天空之城》等作品里歌颂自然、倡导和平,以及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对毁灭与新生、权利与秩序、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思辨,也都承载着创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及感悟。

500

然而即便面临末日危机,国内群众及创作者大多仍确信勤奋务实可以换来生存的机会。就如同今人看待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相信人定胜天的精神那样,将身处末日、拷问人性的《冰汽时代》玩成生产自救的种田游戏,足以看出中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电影《流浪地球》、动画《灵笼》等国产末日题材作品,主角团队也都肩负使命感,愿意为了理想与希望进行抗争。

500

当然,以上根据国别差异来进行分类并不绝对,毕竟在末日面前,人类渺小且平等,都面临生存和人性的考验——比如韩国团队改编法国漫画《雪国列车》的真人版电影,也没有产生太多违和感。

大量的末日题材作品,也不是担心世界真的毁灭,而是映射当下生活环境与社会情绪,表达出创作者身处不同立场的思想与情感。

沉重题材与娱乐性可以共存

围绕毁灭、凋零、死亡展开的末日故事,往往被刻画成具备史诗感的正剧,甚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因此末日题材本身就自带沉重感。想要让此类题材的作品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各国创作者也曾做出相应尝试。2008年,皮克斯制作的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在北美上映。影片里的人类没有灭绝,但地球早已成为被垃圾覆盖的荒原,物种加速消亡,完全是一幅萧条的末世景象。动画里的人类从堕落、被AI控制到幡然醒悟,无不体现对科技、环保、生活等议题的探讨。在荒凉背景的反衬下,机器人瓦力与伊娃的冒险与爱情,仿佛纯真浪漫的童话,也让作品收获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500

当年的《机器人总动员》一举摘得金球奖、雨果奖、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奖项,超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钢铁侠》登上“《时代周刊》2008年度最佳电影”榜首。即便影片未曾在国内上映,仍有98万用户在豆瓣为《机器人总动员》打出9.3的高分。

无独有偶,华纳兄弟于2015年推出的真人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不乏对废土世界的残酷对立以及自由、信仰的描绘,但飙车、爆炸、激烈对战蕴藏的“疯”劲,才是让观众们胸腔炸裂、收获舒爽体验的主要因素。

很显然,观众们能够在末日题材中感受到深刻内涵,却也乐于看到更多不那么沉重的末日故事。

商业化气息浓厚、娱乐性较强的日本动画,同样曾通过调整设定及叙事角度,试图让更多观众感受末日题材的魅力。守护伙伴、努力求生的《学园孤岛》,将末日设定藏在美少女的日常互动中;“有血有肉”的《学园默示录》,则将战斗、擦边球元素融合到一起;像《少女终末旅行》《兽娘动物园》这样的废土公路番,在旅行中收获治愈(郁)能量,展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断追寻希望”等精神内核。

500

而偏向小众硬核的科普元素,也可以用于末日求生题材的创作。动画《Dr.Stone 石纪元》,可能是最接近真实求生的类型。

不得不承认,《Dr.Stone 石纪元》开局一道绿光石化全人类的设定,没法与“科学”沾边,不过故事里的求生思路却相当接地气。首先幸存者需要确保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从寻找水源、建立基地、储备食物到建立防御工事、准备武器,再发展农业、经济、科技,经营内政,开拓新世界的规则。虽然不及贝爷的《荒野求生》那般真实严谨,但在热血番里科普求生知识的操作,也足以让观众们乐在其中。

500

以上提到的文娱作品,将末日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融入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元素。野蛮又混沌的极端环境下,友情、亲情、爱情等人类情感被尽可能放大,刺激感官的同时,引发观众思考。

看似颠覆现实的末日题材,其实也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2020年的进程刚刚过半,大自然已经向人类充分展示了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病毒扩散的威力,人类不得不更加担忧起“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不管是偏向沉重叙事,还是注重娱乐的末日题材作品,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反思过去、警示现世、展望未来,或许才是末日题材令创作者与市场着迷的关键所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