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不敢下令打过松花江去?

蒋介石为何不敢下令打过松花江去?

   中共在“四平保卫战”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一路溃败到松花江以北才站稳脚跟。此时国民党军若不停战,继续穷追不舍,打过松花江去,国共东北内战将是另一番局面了。

500

蒋介石委派进军东北的大将杜聿明

东北停战的成因、过程如下:

1946年3月27号,国共美三方在重庆就东北停战问题达成《调处东北停战协议》,军调部派出3个停战小组到东北调停。但是不久,蒋介石又撕毁这个协议,命令军队向四平发动进攻。

东北民主联军在歼灭国民党军队近万人后,于5月18号撤出四平。国民党军占领四平、长春,直抵松花江南岸,但其势已成强驽之末。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国共双方经过紧张谈判,6月5号,达成了东北休战15天的协议,自6月7号正午起正式生效。15天停战期满后,又将停战延续了4个月。

也正是停战延续了4个月,才给了中共“喘息之机”,使其重整旗鼓、放手在东北广袤地区(主要是农村)建立起了稳固的根据地,大肆扩军备战,最终取得了东北决战的全胜。

对这次停战,后来蒋介石后悔不已,认为这是“东北最后失败之唯一关键。”白崇禧也认为蒋介石“穷寇不追”,以致“养虎遗患”,丢掉东北。其实白崇禧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纯属夸夸其谈。

在此关键时候,蒋介石为何要下令停战呢?现有如下三种说法:

1、这次停战,主要是美国特使马歇尔以终止美国军事援助相威胁,对蒋介石施加巨大压力才争取到的;

2、停战是因为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的因素在起作用。

3、蒋介石之所以在东北停战,除了有美国的压力外,还有他自己的考虑,他必须考虑苏联可能的反应和美国的态度。因为解决东北问题需要苏联的合作和美国的支持。

蒋介石到底为何不敢穷追猛打,此时在东北停战呢?

在我看来无外乎如下原因:

一、国民党确实是力所不逮了

【国史馆】制作了“解放战争全程战线变化”动态图。以下是国共1946年6月7日东北停战前,在东北的国共双方所占区域分布图。

500

国共6月7日东北停战前,国共占领区的分布图

图中红色地区为解放前,蓝色地区为国统区。

由图可见,在东北大部分地区是由中共占领的;国民党军队只占领了“中长线”为主轴的极少数地区,即:长春、沈阳、锦州、山海关、秦皇岛及其关联地区。这是与国民党进军东北的兵力只有28万息息相关的,凸显了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占领了上述这些地区,国民党军队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再想突破松花江,打过松花江去占领更多地区,后方肯定太空虚了。

二、林彪不敢打锦州的启迪

当年毛主席三令五申要林彪攻打锦州,实现“关门打狗”的战略部署,林彪愣是畏葸不前、犹豫不决。之所以如此,林彪一则有三战四平的前车之覆,当时四平久攻不下,致使敌人援军已到,最后不得不退兵自保,结果是无功而返、空忙活了。二则害怕在攻打锦州时,沈阳30万国军出来截断其补给线(后来廖耀湘兵团果然出兵彰武,截断了林彪的退路),并对其进行前后夹击。

由上述“解放战争全程战线变化”动态图可见,当时杜聿明的部队是从秦皇岛到长春的“一字长蛇阵”,战线连绵上千里,只要任何一处被东北民主联军截断,其补给(主要是弹药、油料)就断了,届时坦克、大炮(靠汽车拉动的)就动弹不得,成了废铁一堆了。东北民主联军之所以被国军追着屁股打,国军凭借的就是有这些坦克、大炮等大杀器。

林彪拥有100万之众,尚且害怕打锦州,害怕被国军截了退路;杜聿明才区区28万部队(真正用于作战的部队鬼知道还剩多少呢),难道就不害怕东北民主联军截了他的退路?断了他的补给?这或许才是杜聿明不敢再向松花江以北进攻的原因所在了。

三、有肖华率4万精兵退守南満

当时二战四平(即四平保卫战)失败后,肖华率2个主力纵队(3纵、4纵)、4万精兵退守南満,其战力之强,在“四保临江”中得到了验证;且早在1946年10月,4纵在“新开岭战役”中,就歼灭国军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8000余人,俘虏师长以下50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1次作战中歼敌1个美械整师的先例。。

所以,杜聿明若敢跨过松花江去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其后方必定更加空虚,将给肖华以“可乘之机”,谁保得准他不会率众“趁虚而入”,截断杜聿明的退路?让他后院起火?

四、北满是共军的老巢

早在1945年底,陈云、高岗就率领部队在北满剿匪,到1946年下半年已建立起了比较稳固的北满根据地;根据《中苏外交秘密档案》解密,苏军不仅将缴获日军的装备转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从1946年起,还源源不断地援助东北民主联军的军火和其它军用物质,甚至直接贷款给中共。所以,与苏联毗邻的北满,是东北民主联军的补给站和堡垒,岂是国军可以轻易攻取的?

苏联从1946年初,之所以痛改前非(斯大林同蒋介石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曾向蒋介石承诺不支持中共的)、大力援助中共,归咎于蒋介石与美国人“勾肩搭背”、狼狈为奸,将美国势力引入东北,这犯了斯大林的“大忌”,惹恼了斯大林,所以才不惜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援助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作对,东北民主联军后来拥有一个炮兵纵队,其装备并非都是从“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那里缴获的,大部分是由苏联援助的。

五、与蒋介石侵占东北的策略有关

蒋介石侵占东北,主要任务是派“接收大员”去接收东北各处政权的。部队执行的是武装押送任务,是为这一大堆“接收大员”保驾护航的,一旦失去了部队的保护,其到手的政权,也会立马就被共产党推翻。

所以,“接收大员”每接收一处政权,就得国军“分兵把守”,才能使到手的政权稳固。如此一来,国军可就显得“僧多粥少”了。才区区28万大军,四处一分兵,能用于攻击作战的部队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国民党军一占领长春、吉林,就显兵力窘迫、已是“强弩之末”了,哪还有余力打到松花江以北去占领哈尔滨等城市呀?

以上就是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在东北停战的原因所在了,继续向松花江以北进军,并非蒋介石不想,是不能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