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零售市场为中日合作提供着新机会

在北京的一家日系超市高管,在计算了超市房租租金、人工成本及每天的销售状况后,预感到企业很快就会进入赤字状态。在发生赤字之前及时退出,则是一个冷静的选择。提前通知供货商、店内的销售人员,在退出前将店内的商品尽量售出,繁重的工作压在这位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的高管身上,看着他一天天地消瘦了起来。

也还是在北京,海淀区集中了较多的大学。在中国人民大学附近,一家新的罗森店开张。年轻的大学生在店里选购自己喜爱的零食、文具,熙熙攘攘。虽然店里的冷气开得很足,但依旧让人感觉有些热。

和东京一样,北京等中国大城市,大型超市在电商、网购的猛攻下渐渐收缩了阵地,而轻巧灵活,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开始遍地生花。日系便利店以其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日本产品通过便利店也能更多地进入到普通中国消费者身边。

500

经济发展带来了消费暴增

2017年10月的最初一周,首先是庆祝建国的国庆节,接着是10月4日的中秋节,从10月1日起到8日为止,中国连休一周。17年比16年的消费更加猛烈,按10%的增幅计算,今年这一周多时间的消费额为1.5万亿元(大致为25万亿日元)。

在日本很多人看到了10月连休的时候,数不清的中国人在日本的“爆买”现象,但实际上在中国各个旅游点,人满为患,高速公路几十公里宛如一条长长的停车场。消费热潮比在东京银座表现出的爆买要更为强烈。

中国消费者开始进入到了用自己不断提升的收入去享受生活,去国外旅游观光。旅游、爆买等等在经济刚刚开始发展阶段并不会出现,只有到了经济增长维持十年以上,发展的果实开始普及到普通劳动者身上时,消费热潮才会出现。日本在经济增长倍增计划得以实现后,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消费热、出国旅游热持续了近三十年。中国的热潮刚刚开始,今后经济发展长期能够维持在6%以上,消费热也将延续一段时间。

但是这种消费热和日本大量消费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大量消费时代迅速崛起的超市在中国又一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中国大型超市的生命周期又相对较短,辉煌时代转眼即逝。

500

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日本已经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阶段,消费开始细分化,生产也随之采取多品种少量生产的运营方式。中国大部分城市基本还处于刚刚进入大量消费的时期,一部分人开始追求细分化的消费,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消费产品。

在中国企业还不能完全满足先端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人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日本,去日本大量购买国内尚不多,或者国内属于高端、高价格,但在日本只是普通的消费品。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百分之十的出国旅行者能去日本的话,一年将有1200万人访日,目前访日人数近700万人,他们在日本稍微买了一些产品,日本市场顿时震动了起来,“爆买”一词迅速流行开来。如果一年再增加500万人访日,让百分之十的中国游客去日本的话,对日本的影响将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访日游客回国后希望能继续享受日本的服务,购买日系品牌的产品。代表着日本消费模式的便利店,迅即在中国大城市遍地开花,中国零售市场也开始发生变化。

500

需要升级的便利店

现在去北京或上海的便利店,已经能够买到日本酒、日式零食,很多日常用品也渐渐地能在这里买到。但和日本比,商品还不够丰富,价格偏高。

日本的便利店是快递的收发点,是水电费的缴纳处,那里有存钱取钱的ATM机,这方面中国的便利店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中国的便利店仅仅是超市的一个缩写版的话,今后步超市后尘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日本便利店战胜超市,主要是因为纳入了快递、金融等方面超市所不具有的功能。

中国小学生上下学是需要家人陪伴的,日本则由便利店为出现危险的小学生提供了庇护场所。中国便利店如果足够多的话,今后也该担负起这方面的职责。

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成为日本便利店的新业务。中国也在向老龄社会漫步前行,需要有便利店这样的设施为其提供服务。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日式的便利店比华堂、永旺、平和屋等更多更广地深入到了中国基层,便利店在成为中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用好便利店,在这里推出新商品,在商品销售具有足够的规模后,加大与中国企业合作生产的范围,这该是中日企业今后携手努力的一个方向。

很多时候是日企将“后大量消费”时代的营销方式通过便利店告诉了中国,中国零售企业、物流及商品开发制造企业对日本的先进经验非常的重视,在大量引进生产技术之后,导入日本在流通、零售方式,在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方面向日本企业学习,这在中国将会蔚然成风。

(成文于2017年11月)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