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损10万伤敌1千,印度要练葵花宝典?

我从没见过印度这号国家,这段时间中印边界摩擦,其实管控好不是太大的事,前段时间禁了中国的APP,本来美国那边一片欢呼,结果印度转头就找俄罗斯准备采购33架战机,话音未落,英国简氏防务表示由于印度采购俄罗斯军工产品,违反美国禁令,如果印度不放弃这个计划,就会导致制裁。

印度方面直接打了个王牌:

500

表示要对“外国电子商务公司”征收数字税。

所谓的“外国电子商务公司”指的是谁?印度目前最大的两家电子商务公司,一家是亚马逊,一家是沃尔玛投资的Flipkart,Flipkart是当年沃尔玛迟迟找不到印度的入口,在2018年以160亿美元买下的公司。

不光是数字税,印度监管部门还提交了长达15页的电子商务规则,并且要组建一个电子商务监管机构,且授权印度政府可以随时访问电商公司的源代码和算法,且规定电商公司所售卖的产品中的印度制造所包含的比例。

对中美都重拳出击。

杀敌1000,自损10万

7月1日,印度宣布不再允许任何中国公司或与中国公司合资的企业参与该国道路建设项目。对此,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加德卡里表示,该项政策已获得批准,将在当前和未来的招标项目中严格执行。也就是说,现下任何中资企业参与的竞标项目,印度都将重新进行招标。

不得不说,我看到这个情况还是蛮惊讶的,和线上被禁的那59个中国APP不同,基建项目不是娱乐项目,它是直接和制造业紧密挂钩的,而印度最缺的就是这个额,而且基建项目,尤其是印度的基建项目并不是那么赚钱,其实之前我一直就疑惑中国企业到印度搞基建,是不是养虎为患,想不到印度居然自宫,这是要修炼辟邪剑法,还是要练葵花宝典?

如果印度不提倡印度制造,不搞制造业,而是继续专注于服务业,那基础设施确实无所谓,无非断点电断点水而已,以目前印度自身的基建力量,保障1亿人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印度现在把制造业排在前头,这就很迷了。

基建是一种什么行为?很多人把基建简单的和供水,供电,港口码头之类的联系在一起,以为基建就是降低了物流以及制造业的成本,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思想,基建是对整个国家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是能改变整个国家面貌的一种行为。

举个例子,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高铁,当时坐火车从老家到武汉,车上的人数和今天差不多,现在高铁越开越多了,上高铁一看,人还是那么多,可是中国的人口变化却并不大,为何?

其原因很简单:虽然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但是人的出行频率大大增加了,这道理和今天武汉地铁开通,但是地铁上依然是人挤人的道理一样,出行的方便大大推动了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这是对经济有相当促进作用的。

且印度的基建还有特别的意义:印度不像中国一样自古以来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彼此之间分裂的非常厉害,南北印度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人种,宗教,文化,甚至语言文字都不能互通,这导致大量的问题。

大力修建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口的流动是非常有利于印度整个的统一的,一个统一的印度,不管实力如何,毕竟有14亿人,不可小视。而一个分裂的印度,不足为虑。

可能有人说,在基建这个问题上,世界上不仅有中国,也有日本,土耳其之类的国家,离开了中国基建,也可以依靠日本土耳其之流的国家,并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土耳其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交恶,短期不要谈了。

至于日本,那就谈谈前段时间日本揽建的印度高铁。

从2014年到2015年,当时中国也想去竞争印度的高铁项目,做足了功课,最后还是日本拔得头筹,当时印度提出了建设七条高铁线路的构想,日本给了极其优待的条件:给印度贷了一笔还款期限50年,利率仅为0.1%的贷款,相当于白送,条件是列车之类的设备必须从日本公司购买。

这从利率这一点就把中国打败了,毕竟中国报价低,但是利率不低,中国利率是2%-2.5%。

项目刚开始,印度突然单方面把项目完工的期限从2023年调整到2022年,日本猝不及防,根本无法答应这种不负责任的半路更改计划,日本指出即便是日本同等规模的高铁-----东海道新干线建设,也需要四年半,而现在日本要在印度建造高铁,所有的材料都必须从日本运输到印度,在2022年之前完成简直扯淡。

可是为何印度突然单方面修改了工期?须知项目建设时间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哪能说改就改?

原因是2022年正是印度独立75周年的日子,莫迪的印度人民党需要在这一年为自己的政绩添光加彩。

当然这个问题很快就过去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别说2022年,2023年也无法完工,首先遇到的就是征地问题。

高铁是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孟买就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非常不巧的是由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大选后乌达夫·撒克里上台,而这个乌达夫·撒克里是湿婆神军党的人,湿婆神军党和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不对付,一直在攻击印度高铁项目,认为这是一个“白象项目”(大而无用的政府工程),在征地方面迟迟不见动静。

因此印度高铁现在除了搞搞培训以外,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土建压根没有动,不但如此,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还宣布直接冻结项目一年,以后再审查这个项目。

日本也傻了,土地征不了咋办?

这还不算,就在7月1日的时候,印度突发奇想,和日本商量是不是可以让印度公司承担一些“高价值的技术项目”,由于高铁长达508公里,中间会经过很多桥,印度方面要求由印度公司建造其中的27座钢桥。

印度国家高铁有限公司的官员宣称,已经向印度工业界评估了这个要求了,且对于印度国内工程师来说,印度可以架设钢桥是“一项重大的能力的进步”,对于印度工程领域“将大有帮助”。

目前日本方面还没有表态。

我能理解日本方面的感觉,尤其是对于最近印度出的事情。

前段时间中印对持的时候,印度在72小时抢修了一个钢桥,然后一辆重型卡车经过的时候,桥塌了

500

连拖车带挖掘机一共不到30吨,居然能把这个钢桥压塌,中间还淹死了两个人。这就是印度的基建能力。

现在印度要承建27座由高铁经过的钢桥,你是日本承建方,你会怎么想?

如果到时候真出事了,是日本背锅,还是印度承建方背锅?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缺乏一个理性的执政

直到今天,印度似乎还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国家,如何处理国际贸易上的问题,从建国起一开始就搞出来的许可证制度,到高关税高贸易壁垒的方式,让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都无法和印度打交道。

印度每年向中国出售大量的铁矿石,也从中国进口钢铁,但是当韩国浦项钢铁意图在印度建厂的时候,我搜了一下新闻,这就印度的反应:

2004年的

韩国浦项千万吨钢厂选址 印度势头直逼中国

2005年

必和必拓撤出印度钢铁项目 韩国浦项单独承揽

2006年

米塔尔面临最大挑战 进军中印市场困难重重

2007年

浦项钢铁将于明年4月在印度筹建钢铁厂--印度官员

2008年

浦项制铁印度钢铁厂项目可能进一步推迟动工

2009年

浦项对印度钢厂充满信心 明年有望动工兴建

2010年

浦项制铁在印钢厂投资项目遭阻碍

2011年

浦项印度钢厂征地面临新阻碍西本新干线

印度奥里萨邦农民反对兴建韩资钢铁项目

2012年

印度钢铁部将与奥里萨邦政府协商加快浦项钢厂项目进程

2013年

浦项印度建厂喜忧参半-新闻频道

2014年

印度政府介入浦项制铁许可证审批

2015年

浦项制铁印度奥里萨邦钢厂项目前景堪忧 - 中国钢铁新闻网

浦项暂停印度奥里萨邦120亿美元钢厂项目 - 中国钢铁新闻网

故事的结局:

2016年

浦项和安赛乐米塔尔终将放弃印度建厂计划西本新干线

印度的有些执政策略让你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想什么,比如说两次审查制度,印度本来就没有负面清单,所有的投资都需要审查,当然投资审查并不是多大的错,问题在于同一家公司在印度投资的时候需要被审查两道,难道印度政府就不会提高执政效率, 把两次审查合并吗?

中国在印度这个阶段的时候,对于招商引资是极其重视的,一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尽管我们一边和美国有贸易摩擦,但是一边还是优待特斯拉进入中国,美国也是一样,富士康在美国建厂,当地政府提供了巨额补贴,唯独印度,别说优待了,不拿棍子赶你走都算幸运了。

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个接着一个喊,什么2025年达到5万亿美元的GDP,什么印度重视环保,在2030年不出售汽油车,只出售电动汽车,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毫无疑问的第一电动汽车生产大国,中国目前都没喊出这类的口号。

其实一个国家有民族主义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民族主义已经强到足以扭转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政策,这才是大问题。

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印度经济情况并不好,找借口封杀中国制造,包括中国APP,会让印度经济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印度每年依靠海外印度人的侨汇来填补国际贸易的逆差问题,现在美国方面停止了H1B签证,同时印度人现在也无法出国打工,侨汇断绝,很快就会面临一系列收支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评级公司以及IMF给印度降级的原因。

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刷了一下《印度经济时报》,赫然发现评论最多的新闻是

500

意见:给中国点“面子”。

下面一堆的印度人痛骂写这篇文章的不爱国。

唉……作为一个中国人,能说什么呢?

谢印度宽宏大量。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P1Mn24l1uEO-ti8tedU6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