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思维vs精英思维:孙中山没干成的事,毛泽东是如何做到的?

文 | 栩然  赵清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500

1

辛亥革命之后,人人都知道那个“天下围着皇帝一个人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帝制这个旧秩序已经坍塌,可适合中国走的路在哪儿?

当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现成的出路。

历史的发展总会有些相似,虽然历史的变革与现代商业的变革不属于同一范畴,但它的底层逻辑却是相通的:旧秩序坍塌、新秩序还未成熟,注定要有一批人在黑暗中探索出路。

在近代史上,有很多探索救国之路的人,其中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就是孙中山和毛泽东

先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登场。

500

辛亥革命之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后让位于袁世凯。之后,袁世凯便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独裁统治。

1913年至1918年,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全都以军阀内部的混战而宣告失败。

1925年,壮志未酬的孙中山先生带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离开人世。

接下来,便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登场。

500

1927年9月到1949年初,毛泽东一直将共产党的革命工作重心放在农村,长期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复述历史,而在于从“孙中山路线”到“毛泽东路线”的转变,来寻找时代变革时期的主旋律,破解无数在变革时期迷茫者想寻求的答案。

事实上,只要我们查看近代史其他人主导的革命路线,都绕不开此二人的革命路线思维体系。

仔细剖析就会发现,孙中山、毛泽东二人基本思维不同,走的也是两种不同的革命路线。

 

2

孙中山的革命路线,是典型的“精英思维”。

500

怎么说呢?通俗来说,就是依靠有资金、有军队、有地盘的精英阶层来进行革命、改造中国。不管是“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还是“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更多依靠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军阀。

为什么很多人都爱讲这些呢?因为这意味着他能接触到精英阶层,拥有“资源优势”。

若是十几年前,在传统经营秩序占主导的时代,“资源优势”可让很多人无往不利。可近几年,估计很多人都会发现:那些“资源优势”,那些以前积累出来的关系,真的会越来越指望不上。

这是一个商业变革的时代,太多人依然想方设法去靠近那些品牌资源、渠道资源、产品资源,殊不知商业底层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旧的秩序已难以发挥作用,这些“优势资源”本身已经年年下滑,甚至销声匿迹。

在顺境时,如果你依靠自己的“关系”获得了回报,那么很容易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本事,而且这一招可以吃遍天。

只有在逆境时,你才会明白:你眼中的“关系”,或许仅仅是通讯录的一个联系人、微信里的一个好友、见面时的一句招呼,如此而已。

归根结底,让任何人产生选择和行动的驱动力不是“关系”,而是“切身利害”。

就像孙中山先生主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为的是全民利益,依靠的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军阀。在顺境时,所有人都可以一呼百应;在逆境时,各方就必须反复权衡自己的切身利害了。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军阀来说,其最关注的不是普通群众的利害,而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内部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

只要涉及到利益,各军阀内部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争夺,呈现出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态。即使扳倒一个袁世凯、段祺瑞,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

“精英思维”本身代表的就是精英阶层的利益,怎么可能关心“全民利益”呢?

虽然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你若请别人一起做事,每个人优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切身利害,怎么可能会优先考虑你?这是人性使然。

只有你自己依靠自己,才不会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

更何况,从整个中国的人口总数量来讲,精英阶层只占极少部分,又怎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呢?

要在全国范围内革命,必须依靠全民的力量。

事实上,孙中山先生本人也领悟到了这一点,1924年1月,他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这就是大革命的指导纲领,也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从这个政策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已经开始关注民众的力量,而不是精英阶层的力量。

只是疾病让他的生命没有太多时间了,1925年3月,他就在59岁的年龄过早辞世,没有足够的时间实践自己的想法。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事实上的继任者蒋介石并没有朝着民众路线继续探索,而是回归到了“精英路线”。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也意味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结束。

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来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后世人们经常探讨:如果孙中山先生身体健康,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被改写呢?

但是历史不可能重来一次,孙中山先生的过早辞世确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他需要一个继承遗志的人,接过火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新路来。

显然,蒋介石并不是这个继承他遗志的人。

500

无论是当年乱世之中国,还是当今的商业变革环境,“精英思维”有其局限性,在有思维局限的层面上做的任何关于方法层面的探索,其结局也是注定的。

无数血淋淋的教训教会我们四个字:独立自主。

这四个字,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效。

正像《国际歌》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3

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是典型的“平民思维”。

“精英思维”关注的是那些有钱、有势、有资源的人群,而“平民思维”关注的是没钱、没势、没资源,但是总数量极其巨大的普通人群。

正因为这类人群没有资产,所以才叫“无产阶级”。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近代史,就会发现毛泽东的很多言论都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因为他深知:辨别利益是看透一切事物真相的不二法则。

500

毛泽东的“平民思维”与“精英思维”完全不同,甚至说是格格不入。

在精英看来,那些农民面黄肌瘦、见识短浅、目不识丁,根本就看不入眼;可在毛泽东看来,农民恰恰才是革命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革命为了谁,谁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那么,革命为了谁呢?为了最广大的群体。

谁是最广大的群体呢?农民!其数量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关注的是精英阶层,想依靠军阀的力量进行革命;而毛泽东关注的却是农民阶层,想依靠农民的力量进行革命。

500

那么,“平民思维”是否适合于当今呢?当然!

那些拥有“精英思维”的人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搞定大客户、怎么成交大单,而拥有“平民思维”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天天琢磨的是:

怎么获得最广大的用户群体?

怎么与最广大的用户群体产生密切互动?

太多数的精英一开始都看不懂小米公司在创业初期的做法:为什么要亏本卖手机?这不是把自己往死里整吗?

可雷军关注的根本就不是利润,而是用户规模,之后小米的“粉丝经济”便让那些精英们望尘莫及。

太多数的精英一开始都觉得拼多多很low,可这偏偏戳中了绝大多数平民的切身利益。

于是,拼多多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用户数量就突破了6亿。

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了最广大的用户群体!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书中说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500

 

在解释“政治”一词的含义时,毛泽东更讲得通俗易懂: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在此这句话的基础上,便形成了“三大法宝”之“统一战线”。

什么意思呢?用大白活讲,就是尽一切办法,把更多人的利益都与自己绑定起来,让越来越多人都跟自己是一伙的!

在“精英思维”看来,“优势资源”本来就少,占有具有排他性,所以必须进行争夺。一旦涉及到利益层面,就会导致“朋友”少,“敌人”多。

在“平民思维”看来,“优势资源”带来的短期价值比不上“朋友多”带来的长期价值,因此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统一战线”。

在压倒性的“朋友资源优势”面前,那些原本占有优势资源的“敌人”往往也会不攻自破。

在原有秩序占主导的时期,“精英思维”就占有优势地位,毕竟它代表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

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秩序坍塌、新秩序还未成熟,因为利益的重新分配,原精英阶层就会随之解散,那些仍把“精英思维”当法宝的人便会付出血的教训。

这时,“平民思维”才会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好,既然要用“平民思维”来“统一战线”,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那么自然也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这不是与“精英思维”一样吗?

等一等,别误解,这里面是有本质区别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这决定它不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什么意思呢?“孙中山路线”是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导力量,而“毛泽东路线”只是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可争取力量,但绝不是主导力量。

那么谁才是主导力量呢?毛泽东一针见血的指出:“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正是基于“平民思维”,毛泽东才会长期把战略要点放在农民数量最多的农村,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也正是基于“平民思维”,毛泽东才会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500

4

翻开史册,我们可以看到:从开创汉朝的刘邦到中共建政的毛泽东,从17世纪的华伦斯坦到20世纪的斯大林,从天潢贵胄的李世民、曹操到起于氓民的朱温、朱元璋,这些在社会变革时期有所作为的大人物们,实际上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共同点——

爱与平民打交道,或者自己本来就是平民出身,利用了最广大平民的力量。

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现实:一旦旧秩序坍塌、新秩序尚未成熟,在社会的变革期中,那些有“平民思维”的人一旦获得了与其他人群平等竞争的能力,将显示出无可匹敌的竞争力。

“八七会议”之后,瞿秋白曾提议,让毛泽东到上海中央去工作,但毛泽东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愿去上海住那些高楼大厦,我要去农村跟那些绿林好汉交朋友。”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又在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中说道:“什么北大、人大,还是那个大学好!我就是绿林大学的,在那里学了点东西。”

这些都是“平民思维”的表现,只有深入到群众,真真切切的懂得什么是平民的切身利益,才可以把最广大平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星火燎原。

“精英思维”讲产品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而“平民思维”只讲用户优势。

有个大佬说过:“我最大的担忧,就是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

变革的时代,才是新生事物产生的时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