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不敢打吗?

最近,中印两国一直在为边界争端各自加强着军事准备。但这里有一个区别,那就是中国的军事准备完全是被动的,是为应对印度可能的入侵,而印度的准备明显是主动的,特别是6.15事件之后,印度的反华情绪被激起,印度的增兵更显得不同寻常,正在逐步升级各方面的军事准备。尽管6.15事件事实清楚,是印度入侵我国境内生事,并先动手攻击我国边防军,后因我国增援部队到达,才将入侵印度士兵驱逐出境。其中发生的械斗出现的后果责任完全在印方。但印方并不这样认为,虽然事后中方希望通过谈判争取和平解决边界冲突,由于印度方面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对我国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致使谈判没有任何进展。从印度提出的无理要求来看,印度并没有打算通过谈判来解决这次冲突,似乎是在为增兵拖延时间,或者是在争取部署军力的时间,印度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反常?

一直有人说印度不敢再与中国打一场战争,否则就不谈判了。可印度为什么既愿意谈判又在不断地增兵?既要谈判却看不到丁点诚意,还提出无理要求?几十万大军放荒凉不袤之地,能坚持多久?表面上看印度是在准备持久对峙,他们认为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他们持久对峙,他们相信自己能长时间坚持,甚至可以永久驻军。但从另一角度考虑,难道印度不是在真的准备发动打一场复仇之战?很多人都坚信印度经过1962年的教训,并不敢再发动对我国的战争,但这种想法是不是一厢情愿呢?

一,印度对战争的理解与我国对战争的理解并不一致,这是印度可能发动对我国战争的重要因素。

其实,说印度敢不敢与我国再打一场战争有三个概念需要澄清。一是全面战争的概念,二是有限边界战争的概念,三是能不能发动一场战争的概念。

所谓全面战争的概念是指国家之间全面爆发战争,战争涉及到国家的各个领域。一般讲印度不大大愿意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都是拥核国家,全面战争的危险性太大,当然这是正常人的想法。如果印度不正常呢?也不能完全排除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空中、海上、陆地、各个领域全面开打,印度可能利用其地理优势,封锁拦截我国在印度洋上的运输船;

所谓有限边界战争指的是仅仅在边界地区爆发相对全面战争规模小得多的战争,不涉及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和领域。如印度与巴基斯坦最近几年在克什米尔的打打停停就属有限边界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亦属于有限边界战争。

所谓能不能发动一场战争有两个涵义,既是指有没有能力发动一场战争,另一方面又是指发动一场战争的意愿。

有没有能力发动一场战争,无论是有限边界战争还是全面战争,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它是决定国家是否开战的主要依据,如果一个国家根本没有相当的战争能力,那就不可能对邻国开战。而印度的战争能力从最基础上决定了它是否会发动对我国的战争。说明白点,如果印度有这种战争能力,无论是发动对中国的一场有限边界战争还是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就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具有高度可能性问题。之所以具有高度的可能性这取决于印度方面的国策和战略选择。而从战略选择角度来看印度,这就涉及到印度有没有意愿发动一场战争。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人在中印边界争端上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认识,印度不敢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一种,而不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则是另一种。为什么有人说印度不能发动对中国的一场战争呢?有很多的说法,主要的说法是印度不会从中获得利益,通俗讲就是不能从对中国的战争中得到好处,但这是预设前提,只是这一前提未必能成立,印度会是这样想吗?印度会认为不能从对中国的战争中得到好处吗?

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能不能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时,是不是能发现如果印度有能力发动战争,那一定会从战争的角度来谋划未来,既会看到坏处也会看到好处,当它看到好处大于坏处时就会产生发动战争的想法。于是,印度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一旦出现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战争未爆发之前就始终存在,发动战争的想法就始终存在,对中国发动战争就会在某一时刻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按照公开的说法,印度总体上的军事实力排在世界第四位,紧随我国之后。单从这一角度来衡量印度,它是有能力发动对我国的战争。6.15后,印度大规模在边界地区增兵似乎也在证明它的战争能力。很多人总是把印度的军工实力差,军备万国化作为劣势来形容,可这有些简单化印度军事的实力。正是因为军工实力差才不得不万国化。但万国化不是只有缺陷,也有优点。在短期内它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获取战争资源,减少本国的战争资源消耗,是利用外国资源来为自己发动的战争服务,还可以使战争准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为减少,有利于战争的准备,有利于战争的持续。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如果没有外来资源的支持,仅靠本国战争资源的支撑是很难持久的,即使是大国也会面临困境。因此,从现实出发,印度军备的万国化反而是一种优势而不是劣势。也正是由于军备的万国化印度才能在维持对巴基斯坦的压力下,至少还能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有限边界战争。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国对战争的理解与印度对战争的理解是不同的,我国把战争更多地理解为政治的一种手段。但对印度来说还有不同的意义,从印度几十年的作为来看,印度是把战争视为攫取领土的手段。想不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通过战争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土地,印度这种对战争的理解使它更愿意发动战争,有更强烈的意愿发动战争。

尽管普遍认为印度相比我国的军事实力,不再敢轻易发动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但这不等于印度不会发动一场有限边界战争,它是在权衡利弊。既然扩张为印度的国策,那么就是要攫取他国的领土,而企图攫取他国领土那就需要战争,这就是印度的逻辑和对战争的理解。

因此,我们判断印度敢不敢与我国再打一场战争应注重考虑印度有没有能力。由于双方对战争的理解不同,由于印度有发动战争的能力,由于印度有意愿发动战争,故而印度并不存在敢不敢发动战争的问题。

二,印度敢于发动一场新的有限边界战争是因其野心作崇。

从印度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印度的野心是不断膨胀的。印度在对待边界争端上有一个基本的处事逻辑,谈判不是为解决问题,互谅互让,争取和平友好相处。印度是把谈判当成是讨价还价的场所,是为摸底他国,是为吞并他国领土争取时间。从目前印度的所作所为来看,它根本不是想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它实际上是想通过谈判摸我国的底线究竟在哪。曾有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在下不清楚,但流传的非常广,那就是我国早年在与印度谈判解决边界争端中曾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我国放弃藏南换取印度承认阿克赛钦地区属于我国。和别的国家进行这种谈判,谈成的可能性极大,但和印度谈,没有什么可能性。如果这一设想曾经是真的,那么,就被印度摸到了底线,既然中国愿意放弃藏南,那印度就想当然地把藏南排除到争端之外,开始专门争夺阿克赛钦地区,这或许就是最近印度开始在拉达克地区进行挑衅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印度的野心还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任何国家在面对强敌时,一定是先要有信心战胜敌人,这也是老人家说过的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印度人在这一点上可谓表现甚佳。印度始终认为自己是亚洲最为强大的国家,如果发动战争,一定能赢,尽管1962年它输了。1962年,印度人一直以为它的军队是世界上极为强大的武装力量,经历过二战的洗礼,根本看不起我国的军队。从战略上讲这是科学的。只不过,印度人把战略与战术混为一谈了。低估了我国捍卫国土的决心,没有认真地研究过我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但值得警惕的是,如今印度的信心不再是来自于某种无知,而是来自于它本身的能力,在我国周边的敌对国家中,印度仍是最强大的,印度不会再犯1962年的错误。

面对印度的扩张国策,印度的所有邻国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尽管印度才独立几十年,却是一个具有极大野心的国家,不是只有南亚国家处在它觊觎的范围内,中国也被纳入其中。

面对印度的野心,南亚国家都有一个基本的斗争经验,那就是绝不能让步!印度人不会感恩戴德,只会得寸进尺。我国和周边很多国家都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为什么与印度总解决不了?不是我国不想解决,而是印度不想解决,办法就是不停地节外生枝,额外要价。印度不是想多捞一点,而是根本没有想达成任何协议的意愿,要不停地占便宜,一旦占了便宜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还要再进一步,印度吞并尼泊尔的领土就是这么形成的。如今,尼泊尔不再承认印度吞并的所有领土,并从法律上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学学?无论是藏南还是阿克赛钦地区,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都不能放弃。与印度谈判一定要全面否定所谓英国人私下划的没有任何国际协议的麦克马洪线,还有那个什么约翰逊线,坚持中印之间的传统分界线。我国只要一让步,印度会认为侵吞我国领土的门就此打开了。

从另一角度说,如果中印双方没有争端,印度怎么发动新的战争?怎么找回1962年的面子?怎么继续扩张?印度为什么坚持豢养藏独分子,这是包藏祸心的。为实现扩张的目标,印度企图把中印边界争端进一步扩大。一句话,野心是印度这个国家的重要特点。换个说法那就是印度没有侵略和被侵略的概念,它想要的,那就把其列为就是它的,没人驻守那就去抢占,有人驻守那就想法夺占。最近看到有些媒体报道中提到一个词,叫印藏边界,这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纠正,我国的所有媒体应该禁止这种词的出现。对外国翻译过来的也要进行纠正处理。中印边界争端那就是中印边界争端,不是印藏边界争端,这是某些媒体在混淆视听,是为印度分割西藏造舆论,而印藏争端恰恰反映出印度的野心。

三,印度发动有限边界战争是一场可控的战争,这使印度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当然,有人会疑问,印度敢于发动对我国的战争难道不担心战争会失控吗?难道不担心会对本国造成更多的损失吗?难道不担心国内问题重重等等?其实,印度最不担心的就是战争失控的问题。有了1962年的经验,印度相信如果它发动对我国的有限边界战争,那一定只会限制在边界地区。

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是想着我国会打破印度的如意算盘,如果印度胆敢再次发动对我国的有限边界战争,战争的发展就不以印度的意志为转移了,难道不能变成是对印度的一场全面的灾难性战争?还别说,我们不能指望印度想不到这一点。如今的印度不是当年一厢情愿的印度,印度既然敢发动战争一定会设想几种结果和可能性,至少它会想到国际舆论不会对它不利,它会得到大量的国际支持,而国际舆论、国际社会肯定会限制着中印战争的范围,限制着中国的手脚,就像1962年那样。

回忆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虽然打赢了建国以来的那三场大战,但这三场战争都留有极大的遗憾。虽都为我国赢得了一定时间内的和平发展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但还是留下了三大隐患。一大隐患是朝鲜半岛始终不得安宁,战争是停止了,可美军始终站在我国的家门口,由于美军不撤,这种不安宁导致出现核武器,致使世异事变的可能性升高;第二大隐患是南海争端。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的最主要对手是越南,没有把越南打服是令人遗憾的。最近东盟出台的一个关于南海争端的声明凸现了越南这一黑手在作怪,提高了这一隐患的危险性;第三大隐患就是中印边界争端始终无解,极大地牵制着我国西南的发展精力,这意味着我国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面临战争。

如果当年中国的国内国外环境不是那么恶劣,我国打的那三场战争完全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不会留下隐患,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借鉴当年,我国如今的国内国外环境若何?因此,当印度再度发动对我国的一场有限边界战争时,印度还是会指望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很快就会纠集在一起,大规模地支持印度,这对中印双方来讲,战争是可控的,胜负仅仅是战术上的,并不会带来解决边界争端的任何推动,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印度敢发动一场有限边界战争的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可控性导致印度发动战争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另外有人判断印度的国内因素是阻止印度发动对我国战争的重要因素。这种判断在正常情况下是有道理的,但在非常时期就另说了。在目前印度的国内形势下,印度国内的因素反而是印度发动战争的催化剂,是凝聚国内人心的重要手段,也为转嫁国内危机,为转移国内矛盾找到出路,印度发动战争似乎更为紧迫。

如果说印度有能力发动一场战争,也愿意发动一场战争,那么我国应该清楚,不会再出现1962年的那种情况,即使印度会输也不会太惨。至少边界争端始终存在,这可是印度的底牌。可见,印度不是不敢打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关键是印度不会从战争中失掉什么。因此,我们在思考印度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时,重点应放在印度的能力上而不是印度的决心上,也就是要从客观方面来分析印度发动对我国战争的可能性。

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几十年战争,其中有限的边界战争是没有停息的,这告诉我们印度没有不敢打的!那印度至今没有和中国打起来是因中国国大、国强吗?当然不是,在印度的主流舆论中,印度是比中国强的。可见,如果主观判断印度不敢发动对中国的有限边界战争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判。

四,印度敢发动对我国新的有限边界战争不是一种战役战术的选择,而是一种战略选择。

按照上述的说法,印度至少敢发动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已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支撑,一个是能力上的,一个是国际支持上的,一个是为转移国内矛盾焦点上的,但关键的一点则是它的战略选择。过去,印度曾有过一个打赢两场半战争的说法。不管这一说法多么夸张,有一点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那就是印度的战略选择。

从战略角度讲,在下一再强调我国与印度是有战略性冲突的,这种冲突现在看是处在升级的态势中。这种战略性冲突是导致印度不肯认真解决中印两国边界争端的主要根源。而这个战略性冲突的主要根源又在于印度是一个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印度作为一个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靠什么扩张呢?自然是靠武力扩张,武力扩张的形式是什么呢?自然就是战争。也就是说,我们对印度的认识不能局限在它是一个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特别需要警惕的它也是奉行战争解决争端的国家。

明确讲,从战略角度定义印度仅仅是一个长期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现实的,是有极大缺陷的,应该给印度重新定义。印度不仅是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也是奉行战争解决争端的国家。

印度作为一个奉行扩张国策的国家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这从它独立后的历史中能看得很清楚。而扩张必然带来战争,对于这一点过去理解不够深刻。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把美国作为战争国来看待,美国总是在发动战争或者是在参与战争,国家是在战争中成长扩大称霸的。不过,当我们翻翻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至今的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印度与美国是类似的,战争无时无刻伴随着印度,而这些战争完全都是印度发动的侵略战争,无论是对巴基斯坦还是对中国,还是它曾经吞并的土邦国,还是它侵吞的小国,它都是战争的发动者。虽然1962年印度侵略我国被打败至今没有再发动对我国的战争,但仍出现了几次相当危险的导火索,印度仍然像当年一样企图通过蚕食行动来攫取我国的领土,也一直企图报1962年那一箭之仇。

完全可以认为,印度的战略完全继承了英国的衣钵,攫取我国西藏地区是它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印度的战略目标中我们是不是能看到当年美国的影子?

印度的战略选择是扩张,而支撑它扩张的战略手段就是战争。即使1962年战败后,印度也没有放弃针对我国的扩张国策,故而也不会放弃通过战争来实现扩张的战略手段。如果印度愿意认真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印边界争端,那印度向北扩张的历史就会完全终结,这是印度的战略选择不允许的。既然印度不打算结束边界争端,那印度早晚都会发动战争,只是时机的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印边界冲突不断的根源,也是印度敢于对我国发动一场有限边界战争的战略性原因。

五,印度当前的各种军事活动就是在准备发动战争。

从战略角度讲,印度是想发动对我国的有限边界战争,而从战术方面讲,印度确实是在进行着各种战争准备。印度国内的全面排华,抵制中国货正在大规模地实施中,这也成为它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更是激起印度人发动一场战争的序曲,除了少数清醒的印度人外,多数印度人都处在一种鼓吹向中国开战的狂热中,中印战争不是只有西方国家在造,印度自己也在造。

此外,还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最近的中印边界冲突与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的形势非常相似,也和洞朗的冲突有明显区别。洞朗印度是在阻止我国进行边境建设,虽双方都在大规模增兵,明显的是临时性,且印度因为没有得逞而罢手。可这次冲突印度不仅企图阻止我国边境建设,更是企图越界蚕食我国领土,没有得逞并不罢手,却不停地增兵。特别是6.15后增兵已变成是进行着各种战前的准备。由于印度有了1962年那场战争的教训,它不再轻易地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而现在印度的做法恰恰是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对印度我们必须清醒地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1962年印度并没有被失败吓住。我国撤军后,印度随后重新占领了我国藏南,甚至搞了个什么邦的名称。如果印度被吓住了,还敢抢占我国的藏南?不怕我国再来一次反击战?必须承认,印度不怕。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印度本国的发展、印度的胆是越来越大,正在重演1962年的前进政策,从洞朗冲突和这次班公湖的冲突中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

换言之,如果我们以为印度在中印边界的大举增兵是在玩吓唬战术,是企图利用驻军数量上的优势压迫我国撤军,从而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太天真了。在下怀疑,印度是在利用6.15事件作为借口来大规模地增兵,堂而皇之地准备战争,拉达克地区的不断增兵绝不是威胁威胁,它一定是想用兵。

有非常明显的迹象表明印度确实是在准备打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印度不只是在增兵,还大力扩充军备,临时紧急增购各种军火,包括飞机导弹等,若不是真的要打,即使这些都是需要,不急于一时吧?

不知诸位注意到没有,这次冲突与洞朗冲突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大规模增兵很快就停止了,这次印度却利用几次谈判得到的时间不停地增兵,没有停止的迹象,而增兵的规模空前。特别是把空军的主战飞机都派到了前线。空军司令,陆军司令都纷纷视察前线,就是为慰问6.15事件受伤的印度士兵?若印度没有想法,这么劳民伤财的动作,近二十万大军面向我国,几万大军部署前线不划算吧?

一些人认为,我国不要上了西方国家的当,他们一直在挑拨中印关系,希望中印打起来,但这是两回事,这不等于印度不准备发动针对中国的战争。

西方国家肯定是要挑拨的,唯恐中印之间事小,但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印度出手,用战争拖住我国发展的脚步,一旦战事一起,西方肯定会大力支持印度,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以便让这种中印战争尽可能地造成我国的重大损失。不过,印度人并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但他们更希望利用西方的支持来实现1962年的复仇。况且,印度人还有一种地理优势的心理,1962年我国不就是因地理原因而撤军的吗?印度离高原更近让印度的战争意愿大大增加。

总之,有四个结论,印度对我国发动有限边界战争并不存在敢不敢的问题;印度发动对我国的有限边界战争具有高度的可能性;印度正在进行发动对我国有限边界的各种准备;印度最后是不是真的要铤而走险,就看有没有突发阻止因素的出现。一句话,一定要警惕印度!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