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无废城市》:无废,道阻且长

原创 彭扬 科学大观园杂志 今天

500

500

据统计,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超100亿吨。如何将这些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去年初,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年来,试点城市和地区建设情况如何?发达国家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500

“网红”博物馆——故宫,最近又开了个好头。

自今年5月1日北京实施新版垃圾分类以来,故宫博物院累计收集可回收物超2.6吨。近日还通过官微呼吁,号召参观者一起参与“零废弃”项目,力争两年内打造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

之所以称其为“开了个好头”,是因为任何一种“零废弃”探索都有利于解决垃圾问题。

垃圾是固体废物的俗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超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500

根据北京市城管委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市每天产生2.6万吨生活垃圾,如果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输,首尾相连可以绕北京四环一周。

垃圾围城,已经让城市周边环境触目惊心,而我们都身在“围城”之中,无处可逃。

去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所谓“无废城市”不是说不产生废物,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500

“零废弃”的目标亦是如此。要如何实现?目前,全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条例,但生活垃圾分类只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中的一个环节,还有源头减量、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理等。

除了城市,农村垃圾堆积的问题更为严重。但是,农村人口密度不高,自己分类又很难。这也是“无废城市”建设中需要区别对待之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让城市“无废”,既是对政府管理水平的挑战,也是对公民素质的考验。社会要从一个吞噬资源的消耗体,转为资源的循环体,这个转变能力是社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500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无废城市”建设既能够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问题,还能够产生数万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共赢。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无废城市”建设将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道阻且长,会碰到各种技术、资金和管理上的困难。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目标达成,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500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生活垃圾随手分,出门带上环保袋,买回来的东西物尽其用,少一些冲动消费,多一些理性判断,便是离“无废城市”又近了一步。 500

《科学大观园》杂志编辑部

※ ※ ※

《科学大观园》2020年7月上(总第597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