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运70年:金正恩的出路在何方?

叁·朝鲜密码

我们说起朝鲜,第一印象就是三代世袭,和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不一样,简直是蓝色星球里的一股泥石流。

但朝鲜之所以奇葩,就在于其他国家都经过的历史阶段,朝鲜竟然全部错过。

这个怎么理解呢?

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都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区别无非是过渡方式而已。

比如英法等西欧国家,经历过数次社会革命,才把人人平等与共和的观念普及到国民,并且形成议会、选举等现代制度,让王室成为摆在台面的花瓶。

比如立国初期的美国,和现代美国完全是不同的国家,这中间就经历了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阶层平权等社会过渡改革。

中国也一样。

清朝灭亡之后,4亿人民逐渐接受了共和的观念,从此不能忍受再出现一个皇帝,坐在紫禁城里装神弄鬼。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距离溥仪退位仅仅4年,按道理说皇权思想还很浓吧,但大家依然不接受袁世凯做皇帝。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的人民一旦知道共和是怎么回事,便再也不愿意回到皇权时代,谁要是敢开历史倒车,绝对是自找死路。

不信你看欧洲的断头台上,有多少想复辟的国王头颅?

只有经历这种过渡时期,让各种势力和理念进行深度博弈,才能找出符合自己国家的路,真正进入现代社会。

日本和德国没有经过社会革命过渡,直接从封建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就有了什么为天皇玉碎之类的玩意,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亲自动手改造,才把日本和德国的封建痕迹消除掉。

而朝鲜恰恰没接受过任何世界潮流。

李氏朝鲜原本是明清的附属国,日本占领朝鲜之后,又直接进入奴化统治的殖民地时代,紧接着便是美苏划三八线而至。

朝鲜直接从封建王朝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是很要命的。

朝鲜人民听说过人人平等、共和之类的名词,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没有任何向往和憧憬。

那么皇权、世袭、贵族等等封建糟粕,依然留在朝鲜的土地上,以及人民的心里。

韩国被美国占领,多年来和世界交流挺频繁,也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历史过渡时期。

封闭的朝鲜就没有这样的机遇。

这才是朝鲜人民可以接受三代世袭的根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世袭之外的生活,更不知道其他继承制度的体验感。

既然不知道,就没有其他可能。

500

正是因为朝鲜没有经历过世界潮流的影响,知识分子基本是朝鲜培养起来的,所以纯粹的一塌糊涂,很少有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没有带路党。

大家看朝鲜劳动党的党旗,除了斧头镰刀这种社会主义的标致以外,中间还有一支毛笔,这支毛笔的意思就是知识分子。

所以......朝鲜劳动党可以把知识分子完全吸纳进来,而不必像其他国家一样,区分什么左右、新旧等等。

可以这么说,朝鲜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封建国家。不是朝鲜想这么做,实在是历史进程把朝鲜塑造成这个样子的。

正是朝鲜的独特环境,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传承,才能如此顺利。

1964年,24岁的金正日大学毕业,进入朝鲜劳动党中枢工作,5年后便出任党组织指导部副部长、宣传鼓动部副部长。再过5年也就是1974年,金正日被正式推举为接班人。

这个过程仅仅10年,根本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的意见。

再经过20年的岗位锻炼,金正日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1994年金日成去世,金正日为父丧守孝三年,1997年正式成为朝鲜领导人。

人,终究不能脱离环境啊。

而那时候的朝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折。

500

肆·先军政治改造朝鲜

众所周知,朝鲜做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用的是计划经济,和经互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也是换货贸易和支付协定。

但朝鲜是想过改变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朝鲜开始和日本洽谈无烟煤、电池等领域的合作,1982年和西德、法国谈勘探石油的合作,还和芬兰谈了合资开发矿山的合作。

这些都是朝鲜曾经做出的努力。

1989年,金日成甚至放弃坚持几十年的重工业路线,提出“轻工业革命”的号召,如果顺利走下去,朝鲜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

可是时代变了。

1991年“经互会”在匈牙利宣布解散,12月25日苏联解体,成就朝鲜辉煌的环境彻底消失了。

从前朝鲜可以从经互会以“友好价”买到石油,然而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后,不再以友好价格卖石油了,要求朝鲜用硬通货原价购买。

所谓硬通货就是美元或者黄金。

朝鲜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国家,能过上好日子,全是经互会国家的订单帮忙,哪来的美元和黄金啊。于是朝鲜的石油进口从1990年的1847万桶,锐减到2014年的388万桶。

这就掐断了朝鲜的命根子。

没有美元或者黄金,就买不到俄罗斯的石油,没有石油输入,那些钢铁、水泥和化肥工厂就不能开工,基建工厂不能开工,又导致上下游产业链断裂。整个工业体系瘫痪以后,更不能生产工业品,也就不能拿出去卖钱......

再加上美国对朝鲜的多年封锁,朝鲜陷入一种类似于大萧条的死循环。

如果仅仅是经济萧条就算了,天灾还来凑热闹。

1994年——1996年,朝鲜出现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朝鲜农业惨淡,出现粮食危机。

按照朝鲜人口估算,每年需要800万吨粮食,其中500万吨是最低标准口粮,300万吨是农业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可是自然灾害的肆虐,让朝鲜1995年的粮食产量只有345万吨......缺口这么大,又没有多余的钱买粮,饿死人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据统计,三年灾害期间朝鲜饿死几百万人。

这段惨淡光景,朝鲜称之为“苦难行军。”

好不容易挺过来了,金正日和朝鲜又面临新的麻烦:“东欧国家都倒台了,朝鲜做为经济崩溃的社会主义小国,到底该如何生存下去?”

金正日给出的答案是先军政治。

500

很多人以为“先军政治”只是财政向军队倾斜,比如提高军人待遇、增加国防预算、增加军人荣誉等等,其实不是这样的。

“先军政治”是金正日设计的社会制度。

朝鲜目前有2400万人口,却有120万正规军,而每个军人都有一个3、4口之家,那么就有500万人左右是先军政治的直接受益人口。

朝鲜还有130家军用企业,60家兵器企业、金属化学等重工业,这些企业也是军队的重要资产。

这500万人和数百家企业,就是朝鲜的既得利益者。

“先军政治”把这些人口和资源绑定在一起,让他们和国家组成利益共同体,成为朝鲜国运的基石。

也就是说,“先军政治”重塑了朝鲜的社会生态。不过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朝鲜也没其他办法,先活下去才最重要。

而且朝鲜是讲出身成分的。

金日成时代把朝鲜人民分成“核心阶层”、“动摇阶层”、“敌对阶层”,三个阶层又划分为51个类别。

军人、军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革命烈士遗孤,都属于核心阶层,占总人口的30%。

解放前的中小商人、手工业者、罪犯、其他党派的党员等,是动摇阶层,占总人口的40%。

战争年代的朝奸、地主、资本家、脱北者则是敌对阶层,基本被赶到朝鲜北部的山区生活,至于前途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那些核心阶层的人员,可以住在平壤,饥荒的时候优先分配粮食,上大学服兵役都有优待。

核心阶层和“先军政治”利益集团,才是朝鲜真正的倚仗。

我们在新闻中偶尔能看到金正恩的保镖,一个个天庭饱满神清气爽,简直是朝鲜的模范部队。

其实他们不是普通保镖,而是“护卫司令部”的军人。

这支部队的选拔要求十分严格,只有真正靠得住的人,才能进入护卫司令部服役。

那么在朝鲜,什么人靠得住?

当然是出生于核心阶层、并且是“先军政治”利益集团的核心家庭,完完全全和国家利益绑定在一起的才靠得住。

目前这支部队有12万人,堪称领袖的王牌利剑。

所以,现在的朝鲜是什么样子?

占人口70%的动摇和敌对阶层是地基,占人口30%的核心阶层是中层,先军政治既得利益集团是高层,金正恩在金字塔顶尖,他身后是12万护卫司令部军人。

只有彻底改造成金字塔的朝鲜,才能挺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浪潮,并且在经济危机中活下来,然后再寻找改变的机会。

那么朝鲜能迎来第二春吗?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