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中必赢”时,我为何不喊“中必赢”?

去年时候,一个网络大V朋友来找我吃饭,跟我聊起时政文章的写法。

他说:“陶陶,你知道吗?公众号文章要想做好,除了文笔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锁定国内客户的政治倾向,然而写针对性的迎合文章,你不需要有什么深度,只需要写出他们认可的东西即可,这样下去你的文章肯定火。譬如当前‘中必赢’、‘美必输’就是两个最大的概念,只要是这种风格的文章,必火。money多多的!”

500

我听完之后,笑了笑:“哈哈,中必赢只是一时之风,不必过于迎合,你别看现在舆论乐观得很,相信我,过段时间,舆论这条笨狗就会变得悲观,这点我心里相当有数。”

前几天,这位大V哥们儿来找我吃饭,再次谈及时事和舆论,他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似乎更为准确。

他问我,“为何你能够预见到中国的舆论会突然转向?”

其实,这个很难回答。

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舆论会转向这么快,但我当时知道一点,那就是中国的国运未来几年必然会面临着重大考验。

毕竟,作为黎塞留和俾斯麦的信徒,我从不相信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存在什么“以少胜多”的奇迹。所以,几年前,我就开始忧虑。

当我看到中国舆论都在鼓吹:

中国向西碾压了印度,向东碾压了日本,向南碾压了美国、澳大利亚时,我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外交报复数年之内必然到来。一个横跨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史无前例之强大外交联盟将会形成——就像一战前的德国舆论鼓吹德意志民族应该同时碾压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反过来却刺激列强团结起来灭亡德国一样。今天国内这种不切实际的社会思潮,必然会产生反向的政治和外交效果,从而把国家引向孤立无援的地缘困境。

要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交环境,当外部遏制逐渐成型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必陷困境。这种困境在我看来,乃是一个外交不成熟的民族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须接受的历史磨炼。

记住,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在外交问题上都有可能被洗脑,但一个黎塞留和俾斯麦的信徒,是永远不可能被洗脑的。所以,无论舆论之风如何凛冽,我是很清醒的,所以我预见到了(链接:《航母耀兵的背后 走向困境的中国外交》)。

另外,作为曾经的基层维稳干部和现代政治的真正理解者,我从不相信一个财政陷入困境的社会能够出现良好的舆论氛围。

几年前,我不仅经常看到各种夸张到极点的“中必赢”言论,我也注意到了这些言论的提出者大多现实基层政府工作经验,他们与真正的民众接触有限,对具体的官民事务缺乏理解,对国家政策落实的认识不深——就像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那样,很多对此深信不疑的人,大多只是脱离实际工作的学生或者老人。

这种盲目乐观显然是错误的,就像那些缺乏政治见识的愚蠢反对者一样,这些盲目乐观者并不能理解,也必然会忽视什么才是一个体制的真正阿克琉斯之踵。对于我来说,中国体制的最大弱点在于地方财政,一方面地方财政由于体制问题,缺乏对直接税的抽取,财政汲取能力相当匮乏;另一方面,地方财政也缺乏预算控制的有效约束,极易陷入盲目的低效财政扩张。这两种弱点,决定了中国的地方财政体系必然会陷入愈来愈深的债务困境——加入世贸和卖地井喷带来的财政繁荣只是转瞬即逝的短期幻觉。

然而,当一个体制陷入财政困境后,就不得不减少开支,这意味着减少对体制内外的承诺和福利,并不得不增加对社会各阶层的种种税负,以维持政府财政的基本平衡。这必然会在未来导致民众眼里的“竭泽而渔”和“敛财贪掠”的表象,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出现良好的舆论预期呢?

我的老读者们一定清楚,从2016年以来,我就不断反复重申财政困难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三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痛心之悟。

正所谓,时势在变,问题在变。世界上并不存在永远的中必赢,也不存在永远的中必输,盲目地鼓吹一项,只会诱导读者走向真正的灾难。就像我所知道的几位朋友一样,因为盲目地信任“中必赢”而押注未来,至今陷入巨额亏损而不能自拔。

所以,无论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我们的民族,都没有必要去鼓吹所谓的“中必赢”或“中必输”。只有真正的实事求是,才是我们解构现在,理解未来,并顺势而为,捍卫自己利益和民族未来的根本之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