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倒闭、跳楼...影院关门156天,横店正在复工

  2020年6月27日,影院关门第156天。

  最近几周,中国电影依旧坏消息不断——

  北京疫情反复,影院复工遥遥无期,博纳黄总坠楼去世,星爷被迫抵押11亿豪宅。

  数据显示,2020年初至今,有7000多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平均每天倒闭38家影院,是去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4倍。

  整个影视业被黑暗笼罩时,唯一传来的好消息是——

  横店开始复工了。

  最近据报道,横店111个剧组正在拍摄及筹备,剧组人员达1.1万人,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18%。

500

  作为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多年来,横店被看作影视圈的一面镜子,兴衰的晴雨表。

  这里曾诞生过《雍正王朝》、《小李飞刀》、《济公传奇》、《仙剑奇侠传》,也曾诞生过《琅琊榜》、《甄嬛传》、《延禧攻略》,中国三分之二的古装剧在这里诞生。

  2007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杂志干脆直接称横店为"东方好莱坞" alt="500" />

  这一称号,横店担得起。

  相同的是,横店和好莱坞都是从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小山村起家。

  不同的是,好莱坞是美国导演们迫于爱迪生的专利索取,主动扎堆入驻,一手缔造了如今的世界影视天堂。

  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却是一个农民一点点拼出来的。

  而外界不知道的是,明星扎堆闻名世界的横店影视与旅游产业,还不及整个横店集团总产值的10%。

  因为,除了横店影视城,这位老人还一手打造了五家上市公司,把穷的饭都吃不饱的小村庄,打造成了如今的横店帝国。

  这位出身农民的老人叫徐文荣。

500

  01

  徐文荣自称农民,因为他真的种过地。

  1975年,40岁的徐文荣初任横店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横店,是浙江省中部山区的一个偏远小镇,穷得掉渣儿。

  没有公路,没有港口,四周环山,当地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

  大意就是,横店人太穷了,穷得三餐只喝得起稀粥,乡邻女子都不愿嫁进来。

500

  上世纪70年代的横店

  徐文荣上任后定下的目标是:让大多数人都吃饱饭。

  他开始带着村民们下地种田,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经过不懈努力,横店粮食的年亩产由700斤提高到1500斤,农民收入由每个人工分两毛七分增长到七毛六分钱。

  虽然还不够富裕,但能保证温饱。

  之后,徐文荣开始狠抓副业生产——种桑养蚕、办养猪场。

  1975年,徐文荣借了1200块钱,开办了横店缫丝厂。在他的号召下,240名农民洗脚上田,走进工厂当起了工人。

  结果没想到,缫丝厂大获成功。

500

  横店缫丝厂

  开工第一年,工厂就盈利了7.6万元,超过了全公社的农业税。随后第二年赚了15万,第三年赚了30万元,包揽了浙江超过七成的丝产量。

  丝,成了横店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

  1978年,徐文荣提出向丝的下游延伸,创办针织厂,进军轻纺行业。

  当时,很多村民都不支持他,觉得好不容易赚了些钱,又要撒出去。最后徐文荣自掏腰包,开设了横店针织厂、内衣厂、印染厂、丝织厂、化纤纺织厂。

  不出几年,横店就形成了“针织一条街”,生意兴隆,浙江各地的商人都来横店订货,商客络绎不绝。

  横店成了全国著名的“织城”。

500

  横店的“纺织一条街”

  1980年,高科技在中国萌芽。

  徐文荣率先发现,磁性材料是个有前途的行业。

  正当横店针织厂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徐文荣出其不意,邀请陕西宝鸡4390厂工程师李国宁,用一年时间建成了横店磁性材料厂。

  还在工厂里轰轰烈烈织衣服的工人们,转头迈入了磁性材料。

  据横店影视城总设计师张大帅回忆,在徐文荣的办公室里,有一屋子的电视,每块屏幕对应一个工厂的实时监控。“哪个厂子什么情况他都知道。他每天骑自行车,后来自己开车,每个工厂去转一圈,事无巨细,全都亲自为之。”

  不出几年,在厂长的带领下,横店东磁牌异军突起,一举成为中国磁材料的龙头企业。

  横店也从“织城“变成了“磁都”。

500

  享誉全国的“横店东磁”

  在这期间,徐文荣不忘返利于民。

  镇里的财务经费不够,他就每年捐出一大笔资金,建邮电大楼,开通长途电话,拓建村镇公路,吸引更多的商客来投资。

  同时,他每年发放200万元煤气液化气补贴,鼓励村民不要上山砍柴,保护横店的生态环境。

  1987年,小有规模的横店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1亿元,成为浙中地区首个“亿元镇”。

  横店从一个穷山沟,变成了工业强镇。

500

  开满工厂的横店

  横店的工厂越开越多,徐文荣却停了下来。

  他发现,横店四面环山,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都很有限,工业继续搞下去,一眼就能望到头。

  想可持续发展,得另辟蹊径。

  90年代初,徐文荣看准了旅游文化产业这条路。

  他去找浙江省旅游局局长,满怀信心的说横店要搞旅游,结果局长质问他一句:“横店有没有名山大川和名人圣地?”

  徐文荣想了想直摇头。

  局长说:“没有名人名景,你搞什么旅游业?”


  “就连地图上都找不到横店,你还是老老实实搞你的工业吧,别异想天开了。”

  雄心勃勃的徐文荣,被浇了一盆冷水。

  回去之后他不服气,心里想:“没有景点,我就不能造出景点吗?”

  一个月后,他开始着手治理南江、造桥修路、建设宾馆,根据横店的山水和文化特点,他先后在横店建起了文化村、度假村、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

  小小的横店,文旅产业看起来五脏俱全。但没有名人名景,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横店,根本没几个人来旅游。

  横店转型的第一步,看起来迈出去了,但未来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500

  02

  八十年代,中国影视城的风刚刚刮起。

  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剧组耗费46万元搭建的“圆明园大水法”,拍完以后当成废品处理,只回本4000元。

  人们发现,既然卖废品不值钱,干脆留着当景点。

  1984年,电视剧《红楼梦》在北京西城区建造大观园。1987年电视剧播出后,大观园也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红极一时。

  同一年,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城基地建成,这是中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城。

  1991年,其中的唐城开放参观,不出一年就实现了赢利。 

  1992年,徐文荣去唐城参观,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他动心了:“这个横店也能搞。”

500

  无锡影视城唐城

  他回去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结果镇里立刻就炸了锅。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徐文荣。

  大家说他这几年在横店建了娱乐村、度假村,但根本没几个游客,别提赚钱,本钱都收不回来,况且横店人自己一年都看不了两部电影,建影视城岂不是痴人说梦。

  更有人说,徐文荣现在膨胀了,整天五迷三道想着挣钱,一开始这条路就被他带歪了。

  回忆起那段时光,徐文荣说:“那时镇里人谁都看我不顺眼,走在村里都要低着头,把帽檐拉得低低的。”

  面对大家的指责,他压力巨大。

500

  1995 年底,转机出现了。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导演谢晋打算拍一部《鸦片战争》,需要建造一条重现十九世纪南粤风情的广州街。

  在全国各地转了大半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外景,正巧在东阳卢宅选外景时,消息被徐文荣得知,主动邀请他们顺道来横店看看。

  当时横店已经造出了一些人工景点,比如封神演义宫、大智禅寺等等,但尚未成规模,且土味十足,名字也不伦不类,比如大智禅寺所在地被命名为“天堂村”。

  在酒桌上,徐文荣非常热情,承诺为谢晋造景,双方相谈甚欢。

  但日后据张大帅回忆,离开时谢晋一上车,就双手一甩:“这地方怎么拍啊?没法拍啊。”

  双方不欢而散。

  彼时的徐文荣还不知道谢晋在中国电影圈的地位,只是听说这位导演要拍的电影是和香港回归有关,他知道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大事。

  于是,徐文荣主动追到了北京,又到了上海,他听说影片拍摄时间紧迫,他对导演说:我免费给你建,人家用一年时间,我们用三个月,保证按你要求建好,绝不耽误你一天拍片时间。”

500

  众人都觉得他吹牛吹过了头。

  谁知徐文荣第一天签约、第二天看现场、第三天直接炸掉了一座山。

  随着推土机轰隆而上,炸山当天120个工程队同时动工,每个工程队建一栋房子,徐文荣下了死命令:“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下雨还是下雪都不能停工。”

  据当时手下员工回忆,启动的一刻甚至是没有政府批文的,但为了抢时间,徐文荣对他们说先开工,同时进行申报。

  “当时政府不敢批那么多土地,但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那我就创造个理论,边批边建,先建后批,不批也建”,徐文荣回忆道。

  在这种背景下,一边赶着有限的工程期,一边面临批地的不确定性,横店广州街开工了。

  开工的过程也一波三折。

  众所周知,谢晋在制景细节上是出了名的严格苛刻,他提出筑墙只能用青砖,红砖不可以,屋顶瓦片要用木柴烧制。道上的石板,一定要真的、旧的,新烧好做旧的不可以。

  “实际上青砖价格又高,筑起来以后,只露了一点点出来,不要那么多。我说你们真混蛋”,徐文荣后来说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文荣先订购新石板,再去附近乡里换购旧石板。

  四周都换购没了,徐文荣唯有派人去偏僻田野挖旧坟,当时开着拖拉机,还翻下去十来个人。

  愚公移山的徐文荣,要为这座小镇逆天改命。

500

  三个月赶工出来的广州街,让横店名声大噪。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个月后,占地六万多平方米的“广州街”拔地而起。

  包括官府、民宅、当铺、赌馆、烟馆在内的160多座建筑如约建成,还包括以假乱真的珠江口岸。

  《鸦片战争》在横店如期开机,谢晋十分满意,专门邀请徐文荣与他一起观看第一场戏的拍摄。

  但据说,因为遭到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开机仪式启动后,广州街外观已成,内部修建还在进行。

  因为电影要求同期录音,一旦拍摄要拿着对讲机喊话,让施工队暂停。

  但无论如何,电影最终大获成功,也打响了横店在中国的知名度。

500

  左为谢晋,右为徐文荣

  横店能有今天,不仅仅在于徐文荣敢想敢干的魄力,还因为他善于用人。

  1996年,《鸦片战争》拍完后,剧组成员、北影制片厂美术师张大帅回到北京,却意外受到了徐文荣的登门拜访。

  “你来做厂长,带横店搞文化、搞旅游”,徐文荣看中了他的才能,广州街就是他参与建造的,徐文荣想邀请他做横店影视城的总设计师。

  此时的张大帅已临近退休,收到徐文荣的邀请很意外,“原本要退休的,但徐文荣的热情打动了我”,随后他从北京迁居到横店。

  这为横店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1997年,张大帅从北影厂一个朋友处听说,导演陈凯歌的团队正筹划拍摄《荆轲刺秦王》,他用4年时间考证、制作图纸,但由于资金出了问题,河北易县的景没造起来。

  这又是一次转瞬即逝的机会。

  汇报后,徐文荣让张大帅马上去见陈凯歌。

  当时交通尚不方便,张大帅坐班车去杭州,结果没有航班,他再去上海,买第二天最早一班飞机去的北京。

  见到陈凯歌后,他说从未听过横店这个地名,东阳也不知道,直至说到东阳隶属的金华市,陈凯歌才恍然大悟:“金华出火腿。”

500

  在张大帅的介绍下,陈凯歌得知《鸦片战争》在此拍摄,对横店表现出兴趣。徐文荣知道后趁热打铁,特意当天飞到北京,在北京的一个宾馆里,双方见面,合作促成。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设计。我们负责建筑,出钱”,徐文荣说。

  秦王宫占地800亩,包括99级台阶的四海归一殿,和周长2.5公里的城墙,面积是广州街两倍多,后广场就能容纳几万人,比广州街难度大得多。

  四面环山的横店没有这么大的平地,徐文荣当即决定,花费一个亿,炸平了八个山头。

  工程到了一半,水渗出来,炸药放进去总是变成哑炮。

  “后来大家想办法,有人提出来,用避孕套,把炸药放在里面”,后来附近三个县的避孕套都被一扫而光。

  用这个方法,山一下子就被炸开了。


  开山期间,炸出的土石填去低处,地貌每天都在变。有一个夜晚,徐文荣一个人开车去现场,回家时发现路堵上了,那晚伸手不见五指,他转了近两个小时才转出来。

  最终,耗时8个月,秦王宫顺利建成。

500

  此后,徐文荣再接再厉。

  1998年,横店紧挨着“广州街”建成“香港街”,供《补天裂》剧组拍摄。

  同年,“清明上河图”景区建成开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再现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汴梁的繁华景象。

500

  后来,陈凯歌想拍《李自成》,希望横店建紫禁城。于是,1998年,以北京故宫为原型,按1:1比例建造的明清宫苑开工,历时七年建成。

500

  他先后拿出30亿,打造了梦幻谷、大智禅寺、屏岩洞府、华夏文化园等13个影视基地,削平大小山头近百个。

  “我们这个老板是经常下工地。他儿子不是,有领导来了,他才陪一回”,张大帅说:“他跟我谈事也是,不在纸上谈,现场谈,到那儿谈,看过之后,这么办这么办。”

  在徐文荣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剧组开始进驻横店。

  03

  但其实,全国搞影视城的不止横店一个,建楼谁都会,为什么偏偏横店成为了亚洲最大?

  这一切,同样源于徐文荣的智慧。

  2001年,徐文荣出人意料的宣布,横店对所有剧组免收场租费。他算过,这至少能给每个剧组降低 300 万元的拍摄成本。

  这一决定震惊了全国。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影视基地步步维艰,十个里有八个赔钱,场景使用费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没了场租费,你横店靠什么赚钱?”

  然而徐文荣却说:“有水自然有鱼,关键先要把水养好。”

  正如他所料,免租政策吸引了大量剧组涌入横店,原本一年只有十几个的剧组,一下子涨至一百多个,最火的时候同时有4、5个剧组在拍摄。

  而原本十几万人口的横店镇,也突然暴增了成百上千个影视相关岗位。住宿、餐饮、运输、烟花、化妆、群众演员、服装道具等就业机会井喷式爆发。

  徐文荣迅速将这些服务分门别类,每个部门由影视城统一管理。

  徐文荣说:“别的地方拍戏,一个剧组要来二三百人,而来横店,只需要导演带几个主演过来就可以,其它全可以在当地找到。”

  同时,横店影视道具库也一应俱全,有多达一百多万件道具,能够满足所有类型片的要求。

  此外,很多剧组需要从中国北方到南方转场拍摄,一般剧组转场费很高。但在横店几乎不存在转场的困难,一个小镇就可以全部完成。”

  剧组可以“拿着本子来,带着片子去”,其他都交给横店就行。

500

  剧组带来的不只是影视拍摄相关的就业机会,还有横店旅游业的发展。

  2001年,当时横店的游客只有50万人次,徐文荣提出:以剧组带动旅游。

  殷旭当时刚上任东阳市旅游局市场处副处长,他意识到,不能让游客只看剧组拍戏,而要还原剧中之景。

  他将横店拍摄过的电影桥段摘出来,制作成一系列的演艺秀。他还将棚拍完成的电影场景,搬至景区内。摆设、道具,全是原汁原味的,一点没差。

  这项工作需要未雨绸缪,因为剧组一定会在离开前拆掉所有场景。

  比如电影《英雄》,他和张艺谋达成协议,在电影上映后,请美术师霍廷霄专程回来在秦王宫内复建场景。

500

  以上改变,再辅以重订的市场策略——将团队旅游的提成奖励归在各个出发城市的营销人员头上。

  没有名山名人的横店,旅游业竟然奇迹般地发展起来了。

  2002年,免收场地费的影视城实现盈亏持平,2003年开始每年盈利。

  而从1996年到2018年,横店共接待了共2亿的游客,仅2018年一年就吸引了1900万人。

  2014年,横店更是在“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列第四,仅次于故宫、张家界和颐和园。

  如今,影视产业甚至只占横店很小的一部分。

  2017年,横店集团已是拥有200多家公司,其中包含5家上市公司的航母型企业,营业收入达到733亿元,重点板块在于制造与金融,影视与旅游的产值不及整个集团的10%。

500

  而且,横店集团的资产不只是徐文荣的,属于横店人民所共有。虽然徐文荣曾有机会将其据为己有。

  1999 年,国家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股份制改革的政策。

  此时,许多人轮番劝说徐文荣,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横店集团彻底量化,说白了,就是实行股份制、私有化。

  浙江省乡镇企业局的领导对徐文荣说:“早搞早主动,按政策至少10%的资产可以量化给你个人。”

  这意味着如果推动下去,徐文荣一夜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500

  面对诱惑,徐文荣觉得对自己是福利,而对于横店来说,未必是好事。

  徐文荣的回答干脆得很,就两个字:

  “不行。”

  徐文荣说,横店坚持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很多地方搞「一股就灵」,结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很多企业也都倒下了。

  徐文荣提出了「社团经济」这一概念,宗旨是「共创、共有、共富、共享」,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横店集团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全体员工共有。


  按照他的说法,在集团之中的劳动群众,才是集团资产的终极控制人。但批评者认为,集体只是个空泛概念,作为其中员工并没有享受到特别的红利。

  这个制度延续至今,但在儿子徐永安接班后有了一点变化,增量资产上市后,一定比例的股份分配给高管个人,而存量资产依然是社团共有。

500

  横店产业的崛起,更是带动了整片区域的繁荣。横店人民有的在当地开店,有的在横店集团上班,有的去剧组当群演。

  2017年,横店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了6.4万元,在全国农村排进前三。

  客栈老板惠祥意回忆,2004年前后,有个老头儿开着挂有「横店人民感谢你,徐文荣万岁」条幅的三轮车,满大街天天溜达。

  其实,横店人都视徐文荣为偶像,有人甚至说他是横店的“救世主”,但徐文荣听了笑了笑说:

  “个人崇拜是不能弄的,像我们农民,你去崇拜干什么?”

  2001 年,奔波劳碌了数十年的徐文荣,卸任集团总裁职务。

  04

  以世俗意义的标准来看,他早已是个成功者。但退休后,他又做了一次疯狂的举动:投资 300 亿元,在横店修建圆明新园。

  被问及原因,他说源于他听说法国一个历史学家倡议重建圆明园来赎罪:

  “这不是心血来潮,很多年前我去北京圆明园遗址,看到遍地残垣断壁,看的我很悲痛,我当时就下定决心,等时机成熟,一定要重建圆明园,再现它的辉煌。如今法国人已经承认错误了,我们为什么不重建起来呢?”

  与之前所有外景基地不同,爱国主义成为了圆明新园的最大意义。

  但是,这个想法引来了质疑的巨浪。

  有人说,建山寨圆明园,还不如把钱捐给文物保护机构。有人说,横店经营困难,所以通过建圆明园圈钱。还有人说,圆明园残骸的警醒意义才是圆明园对世人最大的价值。

  2008年,因舆论反对声过大,施工尚未展开,就被国土部门认定违规用地而叫停。

500

  “当年有位专家就是不愿意给圆明园的图纸,我出钱买也不行,借也不行,因为对方认定我们乡镇企业建不好”,徐文荣坦言,“之前珠海的确做过尝试,要了10个景的图纸,但建得一塌糊涂。”

  后来徐文荣对专家说,我故宫都建起来了,圆明园怎么建不好,得到的回应是:“你故宫建得起,不一定圆明园也建得起。”

  徐文荣气急了:“你带到棺材里去吧。”

  徐文荣就是不信这个邪。

  他指示张大帅继续收集资料。大学、图书馆、私人收藏者,能跑的地方都跑遍了,实地测量也去过无数次。

  徐文荣当时已离开横店集团,项目全靠个人集资, 银行不给贷款,他就成立新公司去筹资。

  他甚至写了遗言:圆明新园没建好,下一代要帮我建。

  2012年,项目另行选址,重新启动,通过申报。圆明新园仿建了84%的原有建筑,还扩建了40%。

  省领导建议「多做点外国的」,徐文荣就造起八座外国建筑,代表八国联军。他的说法是,侵略者以野蛮方式摧毁圆明园,中国人以文明方式重建他们国家的标志建筑。

  2016年,占地7200亩、宏大华丽的圆明新园落地建成。

  站在这些恢宏的建筑面前,徐文荣如释重负。

  他的下一步计划,包括复制布达拉宫、兴建中国尼泊尔佛教文化园、在杭州建起南宋古城。

500

  图左为徐文荣

  近几年,徐文荣又在捣鼓古玩。

  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回购中国近代的流失文物。

  2008年,他成立了横店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短短几个月,徐文荣耗巨资回购了5万多件古玩和艺术品。

  很快,徐文荣又冒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横店的艺术品市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古玩交易中心。

  这无疑又是一个神话。

500

  在多数人看来,徐文荣这次恐怕要栽个跟头。

  但他在香港和内地注册文化交流中心、拍卖公司、收藏家协会、担保公司、科学检测中心等相关机构,还集聚了国内上千位藏家和买家。

  他提出“平价拍卖”的理念,以便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艺术。

  徐文荣说:

  “我希望这些艺术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装饰品,做到来自民间,还于民间。”

  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代代相传,让中国人不只是在客厅里挂几幅低劣的油画,这相比于文物收藏,无疑更有意义。 

  对85岁的徐文荣来说,一个新的梦开始了。

  尾声

  1975年,徐文荣的身份是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85岁的徐文荣,仍然保持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直至下午5点半离开,一周七天,天天如此。

  而现在他的身份是五家上市公司,亚洲最大影视基地“东方好莱坞”的缔造者。

500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凭着自己过人的胆量和魄力,从一个农村小作坊起步,从乡镇集体企业开始。

  数十年的发展后,他们中的大多数经过股份制改革,捧得亿万身家;也有的仍然固守一方,成为集体企业的代表,虽然后来渐渐没落,比如华西村。

  在某种程度上,横店更像华西村。

  在这里,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医院到工厂,污水处理,路灯照明,道路铺设……甚至包括新修的一座机场,全由横店集团创造。

  这里的很多地方,都有徐文荣的影子:横店影视文荣奖、文荣医院、文荣中学,文荣基金会……许多在横店打拼十几年的人都说:“横店我只认识徐文荣,他太厉害了。”

  但与此同时,横店没有成为一个封闭的地方,甚至还与中国最前沿的文化产业——电影,紧紧绑定在一起。

500

  谈起中国影视的未来,徐文荣雄心勃勃。他认为美国已经走下坡路了,做的内容没有思想性。至于高科技,做也不是美国人做的,犹太人比较多,中国人也有。

  如今,横店已有三十个大大小小的影棚,徐文荣打算建到50个以上,他表示横店绝对要超越好莱坞。

  横店什么时候能超越好莱坞,我不知道,但中国影视人正在用自己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拍出属于中国人的片子,电影类现实片《我不是药神》、科幻片《流浪地球》、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电视剧《琅琊榜》《甄嬛传》《隐秘的角落》等等。

  我们拍的不是好莱坞式的大片,而是独属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故事和梦想,这绝不逊色于任何好莱坞式超级英雄大片。

  如今,受疫情所困,影视人们正在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一路走来,徐文荣所面临的困难,远比今天的疫情要困难的多。

  他走过来了,中国的上百万影视从业者们一定也可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