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普遍不了解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孤独

文 | 栩然  赵清

发布 | 栩先生(ID: superMr_xu)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追梦路上遇到困惑的人!

1

进入了20世纪时,中国还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下,却已山河破碎、尊严扫地、民族危亡,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只是那时只有7岁的毛泽东还懵然不知。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看的书多了,才慢慢知道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世界。待他走出韶山冲到省城求学时,才真正体验到整个湖南,甚至整个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走向了共和,但局势并未好转。

久乱的中国,路在何方?

这就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最大困惑。他已感到胸中怀有凌云壮志,他已准备好走上一条波澜壮阔的道路,只是尚且说不清、道不明。为寻求答案,他做过多次尝试:

他曾当过半年的兵,曾考过商业学校去做生意,曾考过警察学校去做警察,曾考过法政学校去做法官,还考过肥皂学校来让中国人卫生条件好一些……

可这些,统统不是答案!

想必,那时的毛泽东极度渴望找到同道中人,共商“救国之策”。

虽然史册上并没有记载,但青年毛泽东在寻求同道中人的过程中,应该被泼过很多次冷水,受过很多次讥笑、白眼。 

毛泽东与身边的人谈“救国之策”,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不想谈!

不是他们已经想明白了,而是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要么丝毫不关心,要么觉得这简直是痴心妄想、天方夜谭!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想必,后来共产党员之间互称“同志”,也是青年毛泽东内心渴求的表露吧?同志同志,需要有相同的志向才行。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内心一直蓄积着难以言说的孤独。

这种孤独之所以难以言说,是因为它本就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若是同道中人,无需多说便可心领神会;若非同道中人,说再多言语也难以同频共振,换来的只有嘲笑、打压和忽视。

只是,眼下共商“救国之策”的仅蔡和森、萧子升等寥寥几位,难道天底下就再也没有同道中人了吗?

事实上,同道中人虽少,但天下并非没有,远在千里之外的沈阳,一个名叫周恩来的少年已经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500

 

只是,那时二人并不认识,并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同道中人。

青年的毛泽东,虽遭受了讥笑、打压和忽视,虽尚未找到足够多的同道中人,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虽未找到“久乱的中国,路在何方”的答案,但他坚定的在探索之路上走了下去,他坚信必有柳暗花明之时。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谁的青春没经历过困惑?谁没有产生过“寻求知己”的渴望?

命运也许不会马上给年轻人答案,只是时机未到,待经历人生冷暖、阅尽世间浮华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命运早有安排!

 

 

2

近代史里,除毛泽东之外,也有人在青年时代遇到过困惑。

1892年,26岁的孙中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先后在澳门、广州两地行医。由于孙中山医术精湛,名噪一时,广州医局的事务比在澳门时还要繁盛,更有甚者,有一年的收入竟高达万元。

500

 

收入提升了,可孙中山却愈发困惑起来。他原以为救死扶伤、强身健体就能使国富民强,可当他亲眼目睹了晚清政府的黑暗政治、外国列强在中国的肆意践踏之后,便越来越怀疑自己之前的人生选择:

医人却不能救国,医人却不能救国啊。

必须改“医人”为“医国”!医人者在于肌肤,医国者在于思想啊!

于是,孙中山果断“弃医从政”,开始了随后一系列的革命......

1904年,23岁的鲁迅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谁知1906年的1月,他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后来,鲁迅回忆起那段经历,说: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500

孙中山的“弃医从政”与鲁迅的“弃医从文”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的并不是强健国民的体魄,而是改变国民的思想、精神。

鲁迅在作品《药》中描写了普通百姓买“人血馒头”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也暗示了中国亟需一场彻底的思想革命。

鲁迅的另一作品《阿Q正传》更是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阿Q是个极小的小人物,扔到人堆里就看不见的那种。

这些社会底层的人物根本不知道“革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甚至传出了“革命就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戴孝”的谣言,而阿Q懵懵懂懂的也“革起了命”,他认为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阿Q因为革命糊里糊涂的死了,可小说在最后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这意味着那时的中国社会,像阿Q这样愚昧无知的人,在人群中随处可见。

《阿Q正传》写的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底层人民现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青年毛泽东遇见阿Q这样的人,跟他共商“救国之策”,会立即把他改造成一个“同道中人”吗?

不可能!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不是毛泽东在痴人说梦,而是他的思想太超前,已经超出了阿Q这些愚昧无知之人的理解范围。

偏偏阿Q这样的人又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要想把革命变成“全民性运动”,就要把无数的阿Q变成革命者!

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成大事者,往往都会经历这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因为他们思想太超前,常人难以理解。

青年孙中山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思想太超前,看清了“医国者在于思想”的根本,所以弃医从政;

青年鲁迅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思想太超前,看清了“思想愚弱”是中国社会的病根,所以要用手上的笔唤醒国民;

既然吾辈任重而道远,那么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多年之后,他站在橘子洲头沉思了很久,写下诗词: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现代商业历史上,也有追梦人承载过这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1999年大年初五,杭州湖畔花园风荷苑16幢1单元202室,18个人坐满了一屋子,一个长得像外星人的小个子,激情澎湃的向大家讲了2个小时,并且专门请了摄影师全程录像。

 

500

 

“外星人”讲得手舞足蹈,什么“电子商务”,什么“2002年上市”,什么“做102年的企业”.....

但听的人一个个都神情肃穆,据参与者事后回忆,反正也听不懂他说啥,但是看他讲得这么有激情,又不好意思打断。

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的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全员大会,这个形似“外星人”的马云也曾有过难以言说的孤独:

几年来,他四处奔走,宣传“电子商务”的趋势,却被视为疯子、骗子,被拒绝、被驱赶,遭人白眼和讽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马云在采访时说:“我曾邀请过24个人到家里,听我讲述美国奇遇记和互联网启发之旅,并说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其中23个人投了否决票,只有一个叫宋卫星的人说可以试试,不行再回来呗。”

他的想法太超前了,在他在规划“阿里帝国”的梦想蓝图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连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电子商务都搞不懂。

万幸的是,面对这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时他没有放弃,即使这18个人都没听懂,他依然在追逐心中的梦。

我曾看过一段名叫《为什么这支片子让滴滴CEO泪流满面?》的视频,看完后确实泪流满面。

 

谁也想象不到,“滴滴出行”在创业初期竟如此艰难。

出租车司机从来没听过“用手机接单”,乘客也从来没听过“用手机打车”,创业团队常常被质疑、被驱赶、被误解......

滴滴创业团队的思想太超前了,即便他们看清了“网络约车”将是未来的趋势,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必须承担这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滴滴创始人程维感叹:“创业者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TA就像推开一扇门,外面是漆黑一片,那条路是不清晰的,要时时刻刻一边摸索,一边认知,一边修正。”

腾讯的人给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说,马化腾经常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之间来回切换。傅盛说他以前不理解,但现在他理解了,因为这也成了他的常态。

 

500

创业者也知道自己思维超前,大多数人还不理解,可即使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依然难以避免这种无法言说的孤独。

因为一旦给别人说,聊一个人说不靠谱,聊两个人说不靠谱,聊三个人说不靠谱......当这样的反馈多了,就会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做错了?

很多创业者每天晚上睡觉前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马上就要完蛋了,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又觉得自己太牛逼了,可以改变世界。

没有经历过这种无法言说的孤独的人,不会理解这种反复无常的状态转换。

正如《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句的论述,拥有超前思维的成大事者,在绝大多数人还不理解的时候,就必须承担难以言说的孤独。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悲喜自渡,他人难悟。成大事者都是大磨难者,必须接受这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可即使磨难重重,即使会暂时失去勇气,为什么成大事者却依然愿意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呢?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程,这种渴望永远在内心深处召唤着他们,让他们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

这种特殊的感觉,不是含在口中的一点甜、穿在身上的一种暖、握在手心的一种柔嫩、夏日冷饮给的一份清凉,而是远超出物质感受的体验,在其他地方难以体会...... 

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使命。 

 

4

从1917年到1949年,毛泽东从青年步入到中壮年,在这条磨难重重却矢志不渝的探索之路上,他从一名湖湘学子成长为共产党领袖。在他的心里,始终未忘年少时的那个困惑:

久乱的中国,路在何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如果1949年时就有现在的网络歌曲《少年》,也许他还会在心中哼上几句:“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当年那些难以言说的内心孤独,此时终于得到了释放。

当年那个让他日夜难寝的困惑,此时终于得到了解答。

如果这个困惑没有根植于心,那么这么多年早已被放弃甚至遗忘。

如果这个困惑不会因超前思维而不被他人理解,那么“天之大任”也不会降在他的身上。

如果这个困惑当年很快就得到了解答,那么他就不会穷极一生去上下求索,找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

其实,这份难以言说的孤独背后,恰是使命所在。

 500

命运早已有了安排。

当孙中山得知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时,他明白,曾经长期困扰他的孤独恰是使命所在。

当鲁迅得知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越来越多中国人从沉睡中唤醒,激发了中国人爱国、救国的热情时,他明白,曾经的困惑恰是使命所在。

当马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阿里巴巴挂牌上市的时候,他明白,曾经的不被理解、难以言说的痛苦恰是使命所在。

当程维宣布滴滴出行平台的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的时候,他明白,曾经的被人驱赶、误解的痛苦恰是使命所在。

 

......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承载着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去追逐心中的梦,最终达成自己的使命。

毛泽东为此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虽在本文开头已说过,但文末还是有必要再说一遍: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追梦路上遇到困惑的人。

有裂缝的地方,恰是光透进来的地方。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