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的基本矛盾

教育问题的基本矛盾在于教育学家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知错位。

教育学家眼中的教育:让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行为机制,即培养人的机制

人民群众眼中的教育:通过竞争来分配高附加值就业岗位的机制,即淘汰人的机制

这可以解释许多现象。

比如教育学家眼中的理想教育,即素质教育,无法解决以下矛盾:大批量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与稀缺的高附加值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就算素质教育经费全部由国家来出,可是高附加值就业岗位就是这么多啊,就更不用说财政窘迫下的教育私有化带来的教育军备竞赛了。

比如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刷题补习就为提高一分,仅仅为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实际上提高一分对人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意义。

比如最近的“顶替上大学”事件以及教育私有化,人民群众愤怒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一样会被用权力和金钱而不是公平竞争淘汰掉,教育公平一句话概括便是“公平竞争,愿赌服输”。

说到底,在全面解决“三大欲求”(食(已基本解决)、睡(住房私有化下租来的房子睡不安稳)、性(没钱tm谈什么恋爱,更不用说结婚了))之前,谈全面发展太奢侈了。

对于这个问题,各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苏联是公然承认教育就是分配就业岗位,所谓“培养社会机器的螺丝钉”。

美国则是教育经费大部分依赖所在社区房地产税、高额学费及名流捐款,政府拨款只用于特定项目,最终便是中下层人民“放羊”。这套模式也带来上层子弟“象牙塔”问题突出(白左思潮的源头),实质上是古希腊奴隶主哲学家阶层的延续。

中国现在则是在学习过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后,进入一种迷茫状态,表现出来则是教育政策的反复和“瞎折腾”。

说到底,教育问题不是教育学家能解决得了的,它是更庞杂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