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流量和快手的套路

先理一下事情脉络

1、B站前段时间发了个《后浪》,掀起一波激烈争论,几乎是全网范围内的争论。

2、争论产生各种各样的延伸效应,非用户群体的态度以批判为主。

3、B站又发了个《入海》,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再次掀起一波争论。

4、快手发了个《看见》,表示B站带起的流量我也可以分一杯羹。

5、快手在多个媒体渠道发类似通稿的文章攻击B站,只收割流量不够还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下面根据这两个视频网站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一下这

       B站原先只是个小众的动画类网站,后来面越铺越广,最近拿到大笔投资准备做全领域的视频网站。因为要做全领域的视频网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活跃用户支撑,所以B站这段时间的最大行动目的就是吸引用户,而流量无疑是吸引新用户的最主要手段。

先说《后浪》

其争议性几乎可以肯定是故意为之。原因如下:

1、争议就意味着流量。

2、B站虽然需要吸引用户,但是主要目标依然是年轻人和孩子,这些人表面上不说心理还真就吃《后浪》这一套,这些人有4-5亿足够支持B站为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3、因为年龄大(35+)的人不是主要用户群体,所以B站不怕让他们不满,也不怕他们的批评。

再说《入海》

虽然不能确定是与《后浪》一起制作的,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是有意的结合了《后浪》,原因如下:

1、与承接前面的舆论潮,掀起一波新的流量。

2、摆出来一副想年龄大的主流舆论道歉的态度,注意是态度而不是道歉。这个刚好契合年轻人“惹不起你但我不认为我错了”的心理。

3、缓解前面“引战”操作带来的主流媒体的负面印象。

4、还有一个重点是就业,这就挠到官方的痒痒肉,所以几乎可以完全抵消前面炒作给官方的负面印象。

接下来是《看见》

眼见B站一波连环计带起大批流量,迅速扩展用户群体,快手当然不会袖手旁观,赶紧下场收割一波流量那是必须的,于是诞生了《看见》。

同样的模式,刻意选的演讲人,针对性的手法,说不是对标《后浪》都没人信。

毫无疑问,快手稳赚一波流量。

最后说通稿

《看见》出来之后不久,个大平台和门户网站也出现了疑似快手的“通稿”,这种新闻有大体相识格式的标题,例如:b站一直装却看不起快手的亲民,b站利用“奥利给”大叔却无视他生活困顿......

多平台同时出现类似内容和结构的文章显然是快手在操作,给自己打广告的同时再踩一波B站。

为什么是快手出来怼B站?原因就是B站目前开发的重点人群就是农村的青少年和年轻人,而这块市场的很大一块刚好是快手在控制。

总结一下,快手这波操作看似稳赚不赔,实际上却只是堪堪抵住B站对其市场的进攻,甚至可以说是败了一阵,因为从三个视频内容上看,B站的视频展现的是故事快手的视频展现的是生活,B站的两个视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大于快手的一个视频。

另外,买水军,发“通稿”就有点不好看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