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中哲史】郭象的《庄子注》为什么会如此优秀?谈谈“寄言以出意”

《庄子》作为道家经典,影响深远。以神话、寓言见长,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注》则以注疏的形式,发掘了庄子哲学,成为魏晋学史、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高峰。

500

《庄子》和《庄子注》文本的最大差别在于

《庄子》中斑斓而瑰丽的寓言和想象的隐喻之义

在《庄子注》中被转化成平实而明晰的论说之理。 

如此转变得以实现的关键,

即在于郭象运用了“寄言以出意”的玄思方式。

500

郭象注《庄子》走的是“六经注我”之路。

郭象进一步认为,阅读《庄子》,只要明白庄子所要阐述的意旨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的阅读,

应该是“遗其所寄”而“要其会归”的过程,

领会语言及其情境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郭象深得魏晋人“清通”、“简要”的真传,注《庄》很干脆

500

如果因为文本言词与文本意蕴之间的相关性,

而过于对载体(“所寄”)本身进行细致探求,则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可能会替代对思想的体会。

结果可能是得“言”而忘“意”。 

事实上,这种经由阅读的寻大意、明道以后,再返过来回味《庄子》的过程,

就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人乎其内”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即是所谓的“受用”、“体味”的过程。

与王弼的“得意忘言”相较,郭象的“寄言以出意”虽然与其主旨相通。

但二者之间依然有重大不同

它主要体现在郭象比王弼多了一层 “入乎其内”

在此意义上,玄学方法中所隐含的回归意蕴才落到了实处

玄思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平实而非虚渺的归趣。

每天学点中哲史~欢迎关注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