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新机枪终于被曝光,中国新机枪采用美制弹药?|轻武专栏
中国的M240要来了?
我发现最近208所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先进人物的事迹,在配图中,意外曝光了下面这样一挺机枪:
▲新式机枪惊鸿一蹩
结合之前中国军队为DJP201 7.62毫米机枪弹招标弹药箱,难道国内存在已久的“中口径机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了?
▲我想起了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这挺机枪
外观很相似,难道这就是真身?
相对于步枪来说,中国的机枪可谓中国陆军轻武器发展中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抗美援朝初期,由于志愿军急缺机枪火力,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了一批的DPM“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盘鸡)和苏联SG43重型机枪。
▲英雄王成用的这把“大盘鸡”轻机枪伤害力爆表
这两种机枪简单可靠火力猛,因此战后中国对这两种枪械进行了仿制,命名为53式轻机枪和53式重机枪,这些机枪和53式步枪同样使用7.62*54R步机枪弹,可以说对装备杂械为主的中国来说有了巨大进步。
▲SG43重型机枪给美国人造成痛苦回忆
但是这种枪械配置毕竟是二战水平,已经不能跟上世界潮流,于是没经过几年,我国开始全面引进SKS、AK47和RPD机枪,仿制成为了56枪族,作为中国步兵班火力的中坚。
▲对印自卫还击作战中的56式轻机枪
从56半+56冲+56机,再到后来的81步枪+81机,中国追求的都是轻便易携,能够让一个士兵拎着冲锋作为班组中坚火力的机枪,同时还要求机枪子弹要与步枪通用便于弹药补给。
▲中国师从苏联,更喜欢伴随步兵冲锋的机枪
当遇到基层班组火力不足以覆盖远距离的目标时,就需要营连用机枪出马了(平时编制在营属机枪连,战时下放加强到普通连排),中国的连用机枪主要是仿制RP-46机枪的58式连用机枪和自研的67式通用机枪。
▲67式机枪
67式为了追求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弹道性能,没有使用56式步机枪弹,而是仍然采用7.62*54R 53式枪弹,作为轻机枪使用时,67式主要用于打击800米内的目标,或者是对空500米的目标;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则可打击1000米内的集群目标或单个重要目标。
▲67-2式通用机枪
很快,世界小口径化的浪潮来了,中国也推出了5.8毫米的95步枪和95班用机枪,为了5.8弹药通用化和替代营连级的67系列机枪,中国又推出了88式通用机枪。但是很快发现,使用小口径子弹的88式通用机枪的火力作为营连级机枪根本不够。
▲88通机
那么一个尴尬的情况就出现了,在野外开阔环境(特别是重型车辆难以上去的高原山地),步兵在打击远距离目标时往往力不从心,而召唤营连机枪打击时,机枪排可能并不在步兵排身边或者不具备射击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战中会把营属机枪连的89式12.7MM机枪作为支援火力,但89式虽然被称为最轻的重机枪,但仍然太沉,仅靠人背肩扛难以跟上轻便的步兵,而且携弹量只有300发,火力持续性不足。
▲结果就是这样
这种尴尬局面,要求中国开发一种能发射7.62毫米中口径子弹,能对800米-1000米集群目标射击、重量轻便能由步兵携带或安装在车辆上的中口径机枪。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并不是没有做过尝试,比如曾以缴获越南的PKM机枪为蓝本,仿制出了80式机枪。
▲肌肉猛男和PKM(最下面那个)
PKM重量小,子弹口径中等,适合快速机动作战,性能很不错,但随着苏联机械化步兵建设完善和步兵战车、装甲车的大批装备,连一级配备的机枪排、营一级的机枪连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PKM被撤装。
▲PKM的重量可以轻松单人操作
但现实狠狠打了苏军的脸,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中,面对崇山峻岭和超远的交战距离,5.45口径的AK74和RPK74很难给游击队造成威胁,于是在1983年,苏联又将改进过了的PKM,作战时加强到了步兵班里。
▲阿富汗的苏军使用PKM
中国仿制的80式机枪全重仅重8.9公斤,连小二这种身板都能勉强拿得动。不过由于随后掀起的小口径化浪潮,这种本来潜力很大的80式机枪并没有大批装备。
▲海军陆战队有少量装备的80机枪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