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这个10分钟的记录片,展示了一个非常可爱的俄罗斯族

     黑龙江省逊克县的俄罗斯边疆民族村。

逊克县这个县,位于黑龙江省北疆,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南岸,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相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让这个县别具风格,目前全县总人口不到15万人。

500

几年前,央视搞了一个“边疆行”的栏目,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尤其是东南四北四个方向的边陲小县,那么,北部的逊克县成了央视的目的地之一。

2011年11月,记者来到一个叫“俄罗斯民族村”的地方,才知道这个村的官方名字就是俄罗斯民族村,笔者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太缺乏灵感了,还不如原来的名字小丁子村更有别样的风情。

淳朴的村支书告诉记者,全村316户,1180人中,有俄罗斯血统的占到全村的三分之一。

从CCTV给出的几个全村风景的“空镜”中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天湛蓝,水碧清。由于地广人稀(每一家能有20亩地,这对华北平原地带的农民来说是比较难以想象的),所以,家家户户的庭院显得特别宽敞。初秋时节,一派丰收的盎然景象。

500

500

记者采访了一户人家,问道,现在俄罗斯的传统节日啊啥的,现在还有吗?

村民告诉记者,老一辈逐渐逝去之后,俄罗斯风味越来越淡了,基本上都没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俄语渐渐也都不会说了,只会说一些很普通的单词。

500

500

这个叫李玉琴的老人,面部轮廓显然不类中土,有着鲜明的混血印记。父亲是闯关东来的山东大汉,母亲是逃难来的俄罗斯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把这个地方当成了第二个故乡,辛勤耕耘。都是穷苦人,黑龙江南岸的肥沃土地,加上他们勤劳的双手,把一片蛮荒之地建设成了美丽家园。

邱长利老人的出现给本片增色很多。记者看到他,笑着说:“大叔,你穿的很讲究啊。”

500

憨厚的邱大叔把记者请进屋,他说,村民们见到我,都说“邱演员来了,邱演员你好。”

原来,这个村子的不少村民,平时除了干农活,另一个副业是影视演出。邱大叔因为是俄罗斯族,长相基本就是个外国人,所以经常在很多片子里客串演一些民国时期的老外。

他从箱子里拿出了很多盗版碟给记者看(2333333333):“这就是我拍过的电视剧,和很多大腕合作过。”

其中有和他唐国强合作过的《同龄子》,还有《大掌柜》。

500

邱大爷和李玉琴这样的混血居民还不一样,他是纯血统的俄罗斯人。爷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战死沙场,父亲也是俄罗斯军官。


生于1953年的邱大爷在60年代来到中国定居,那时候他还小,只有10岁左右。他的原名叫格利别果夫·阿里克赛耶夫。

500

最让笔者惊讶的是,他居然是无国籍人士,这也印证了俺之前的存在的一个疑惑:是否存在在中国长期定居但是没有国籍的人,答案是肯定的。

邱大爷当时在苏联就没有办好户口,来到中国后一直被当做旅居的外国人看待。几十年来为啥中国的户籍管理部门没有给他上户口,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邱大爷演的角色都很小,但他对演艺界也有自己的见解,说年轻一代演员不少都职业素养很差,很难管理,剧组很喜欢他这种朴实无华的。

说着说着,邱大爷的两个儿子来了,一个叫邱志海,一个叫邱志江。他的两个儿子看起来面部轮廓有点像中国人了,极有可能是混血。

500

有趣的是邱志海看到记者显得很腼腆,而且右手揣着一瓶酒,藏起来怕记者看到。

邱大爷的两个儿子在农闲的时候,也会去县城打零工赚钱。

邱大爷一提到演戏,勾起了他的戏瘾,他亲自给记者表演了一段是怎么演俄罗斯土匪的。从整个过程来看,邱大爷的俄语没有完全忘掉,虽然他现在一张嘴就一口大碴子味,比如说上街说成上gai。

500

旅游业也影视业无疑是逊克县的未来两大产业。


笔者对这个俄罗斯族的关注,最早是读清朝历史的时候,读到过大清和俄国的雅克萨战役的有关片段,当时清军俘虏了近百名俄国人,他们身体很壮,被押回北京之后被编入了八旗,是满洲镶黄旗,成了大清的臣民。

之后大清和俄国又有了《恰克图条约》《伊犁通商章程》《瑷珲条约》等等,中俄之前的商业贸易往来越来也多。

而且俄国的东正教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旧东正教徒因为被歧视迫害,往东转移,跑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还有塔城伊犁等等。

所以现在中国的俄罗斯族除了东北地区之外,一大分布就是新疆这些地方。

1882年,一个鄂伦春猎人在漠河地区挖出了沙金,风闻而至的俄国人来到这里采矿,雇佣了当时第一批闯关东的汉人,扎根之后汉人和俄罗斯人结婚生子,于是有了第一批混血。

俄国人大举移民中国是20世纪初的事情。尤其是在贯穿东北全境的中东铁路在1903年修建完毕之后。

之后,因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苏联卫国战争,来中国的政治难民也越来也多。

500

当时流亡中国的有不少是俄罗斯贵族

前文中提到的俄罗斯族无国籍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久远的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因为日本占据了中国的东北,斯大林对于生活在远东苏联境内的中国人不怎么信任,把他们驱逐回了中国。这一部分人有相当多的曾经在生活很久的原俄国侨民,血统上完全是俄国人,还有一部分是俄中混血。

由于俄国经历过沙皇——布尔什维克的国体和政体的更迭,在远东的侨民国籍认证问题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列宁时代本着自愿的原则,但落实到具体政策实施的时候却不得不强制很多俄国侨民选择国籍,比如中东铁路在招募劳工要有清晰的国籍属性,于是旧沙皇时代的俄国难民很多被迫还是选择了苏联作为国籍。

按照1924年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的《中俄悬案大纲协定》,承认了某些无国籍俄国人的存在。

1926年,苏联曾在新疆设有5个领事馆,这是中俄双方外交最频繁密切的区域。

中国的俄罗斯族,被当成一个民族来处理始于1933年盛世才当政期间,他把旅居在新疆的俄罗斯侨民,又不愿意加入苏联国籍的处理成了“归化族”,这个归化族就是俄罗斯族的前身。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了国内少数民族的大识别。当时报出自己是xx族的数量有400多个。最后划定50多个少数民族的时候,“俄罗斯族”最终成为了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不过,这里也有个现象比较耐人寻味。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是我国有俄罗斯血统的人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500

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的俄罗斯族

1966年的时候,人口普查,这里的俄罗斯族总人口不过才区区2人,到了1990年的时候,居然增长到了2063人,却是为何?

原因就是1985年的时候,内蒙古党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重视华俄后裔生产生活的通知》,其实是鼓励中俄混血把民族成分划成俄罗斯族。

但是到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民政部就不再受理中俄混血的把民族成分再划归俄罗斯族了。

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并且早就融入到了华夏文化之中,不过,他们的肤色、面庞和历史印记还诉说着东北、西北两百年的历史变迁。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