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的袁隆平不真实,回归才是王道

500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一下子点燃了舆论。毕竟袁隆平是中国当红工程院院士,是国家工程院的一张名片,平常就是流量主,何况这篇加持袁隆平就此成果扒皮的文章呢?再加上中兴事件凑热点走上前台的《科技日报》对《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继续加持,这两个流量主加在一起,此问题不想红都把持不住。

 

从改革开放后,媒体无限的拔高袁隆平,说中国人的饭碗是袁隆平给的,袁隆平是神农再造,是新时代中国农业标杆式的人物。在不断地闪烁镁光灯的迷离下,袁隆平也乐于享受这种被媒体和中国人关怀、神话的场面。全然忘却了新时代中国水稻改造,走在他前头的老师,与他同步前进的同事,以及身后的后辈。

 

划时代人物要么就是开创新产业的人,要么就是创新产业改良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人。这两个方面袁隆平一个都不占取,开创新时代稻改的属于丁颖,或者说是袁隆平的老师管相横,袁隆平之所以孜孜不倦的找雄性不育系,和他老师的研究以及国家的方向有关。毕竟从孟德尔之后,大家都明白杂交优势,只是苦于找不到雄性不育系材料,无法让梦想成为现实。李必湖先生野外工作,让袁隆平的研究成为现实。

 

按照《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作者检索说,目前中国大地的水稻研究成果推广最多的品系,一个属于黄耀祥,一个属于谢华安,没有袁隆平的成果。

 

500

媒体为了拔高袁隆平,胡乱宣传,让中国人一直错误的认为我们中国大地目前种植的稻作,都是杂交水稻,而真实的情况是,杂交稻占一部分,常规稻占主导地位。而且杂交稻的稻种,袁隆平的研究少的可怜,属非主流状态。

 

多亏了《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这篇文章,多亏了《科技日报》对袁隆平的学生安徽农科院研究员朱启升的采访,让我们明白常规稻种选育和杂交稻选育同等重要性。网络早前就有文章说,远在袁隆平还在学习研究阶段,中国的“杂交水稻”就在广东和东北两地大面积推广了,和袁隆平没有屁的关系。当然,由于当年自媒体作者的份额权重太轻,没有引起多少人重视,不了了之了。但这篇文章的作者的观点可以小范围的传播,我怀疑《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公众号和此有关。

我看过当年介绍早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推广的那篇文章,下面很多读者的回帖对于袁隆平榜样人物还是认可的,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愤恨的是袁隆平“贪天之功为己有”,毕竟当年稻改是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每个县都有农科所,都有配套任务,美国人都付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功劳。不要看不起那些螺丝钉,那是一个机器高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即使今日《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以及《科技日报》后续报道,大部分对袁隆平荣誉有意见的,并不是攻击袁隆平这个榜样,只是认为袁隆平不厚道,自己功成名就,面对镁光灯,从来不愿意说自己只是团体的一个幸运者,功劳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所有的参与者都有份。当然也包括现在的海水稻,大家都知道袁隆平,谁还认识陈日胜?人家陈日胜才是海水稻的开拓者啊!媒体和袁隆平又一次把他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大奖后,面对镁光灯,是这样说的,你看人民如何看待屠呦呦的?珍宝岛英雄冷鹏飞也是一样,2017年国家设立八一奖章,冷鹏飞有幸成为首批十大获奖者之一,从习近平主席接过奖章后,冷鹏飞把当年参与珍宝岛战斗健在的人员着急一起,说这个奖章属于大家,不属于我自己,是对我们那场流血牺牲战斗英雄壮举的肯定,大家都有份,我不过代表大家接过这个奖章而已。

 

我在《科技日报》文章“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后面留贴大致说,拔高和抹黑一个人都是错误的,极端的,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认识一个人,给他一个合适的社会评价。

 

目前的社会为了宣传袁隆平杂交水稻,把中国大地的稻作生产都称之为杂交水稻,是错误的。趁着这波学术论战,把先前走入极端的宣传改正,告诉世人,中国大地的稻作仍然以常规稻为主,杂交稻有一部分,但不占主流,多好!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