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书籍是不是少读为妙?

前几个月在朋友圈里,一篇两千字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转的沸沸扬扬,就是在一个人成熟之前,要少读文学类书籍​,下面是作者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四条论断与文章全文。

有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

文学书

1、实用性并不强,这是文学书的第一大弊病

举栗来讲,你看10本文学书所吸收的能够真正对改善生活质量起到帮助的营养,老实说,可能比不上别人看一本专业书或工具书来的实在。

哪怕你看的都是像《红楼梦》啊、《百年孤独》啊、《尤利西斯》啊、《追忆似水年华》啊等这些名家作品 .... 那又如何呢?

无非就是和朋友共餐时可以增加点饭桌上的谈资;或者看的时候,自己内心情感能得到一些抒发共鸣,仅此而已。

论起实用性,这些文学作品在所有书目门类中处于低层位置,并没有多少价值的。

看看那些创作文学的人吧,算是集大成于一身了:

卡夫卡死后成名;麦尔维尔写《白鲸》时不被人重视,自己活得马马虎虎;波德莱尔一辈子写诗的稿费才挣了3万5法郎;曹雪芹中年后很穷,经常举家食粥...实际上大多数文学家,只要不是门德尔松、托尔斯泰之类祖上富,生前大都窘迫。(摘自张佳玮)

文学其实本来就应该是不愁吃穿的殷实子弟才有闲情去搞的东西,作者如此,读者亦复如此。

在一个人自我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硬知识尚未掌握完全以前,我并不建议他去读太多文学类虚构或抒情作品。

一来浪费时间;

二来,在这样人人都鼓励读书的大环境下,容易给自己产生一种我读了很多书、我在用功的错觉。

实际上读文学书大都是无用功,对个人生活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

所以我很不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制定年计划月计划时,喜欢给自己开一份有具体数字的长条书单,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学书目。

就算你能把书单全部读完,你通晓《红楼梦》《百年孤独》,那又如何呢?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不就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么?你生活还是在原地踏步。

在还需要为生活奋斗以前,我认为,要多读书。

但文学,只能算作一种等同于看电影般闲情消遣。

所读之书,应该更多讲究功利和实用。

所以,在2018刚过去还两个月没到,我觉得,你的年度书单上那些书目或许可以考虑换一换了。

2、看多了文学,人容易得病,矫情病

立下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我必须首先承认自己有病,矫情病。

因为从高中到现在,本屌差不多也看了快近千本文学书。

有陈忠实、王安忆、王朔、村上春树、严歌苓、阿城....

也有郭敬明、大冰、饶雪漫、八月长安等...

无奈,还是一穷酸屌,而且患上了一身矫情病,经常被朋友嘲讽,“xx,人家可是个读书人”。

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是个迂腐书生、满身矫情的意思。

如果你不相信这身毛病都是文学惯出来的。那么我告诉你,错了,这身毛病就是文学惯出来的。

大概在我读了很多像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这类灰色作家的书以后,我才慢慢发现一个事实。

在谈论这个事实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串死亡名单:

1893年
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1916年 作家杰克·伦敦在卧室注入过量吗啡自杀 1948年 太宰治于《人间失格》发布后自杀 1961年
作家海明威,在病症和精神的困扰下手持猎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1970年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自卫队总监室剖腹自杀 1972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含煤气管自杀,生前他极力反对自杀 1989年 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1991年
台湾作家三毛在荣民总医院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知道这串名单是什么意思么?

记住我这段话,牢牢地记住,这样明年你列新年计划时就不会再傻到去写一大堆待读的文学书目了。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厚重精神能量的一种承载物。

无论人生极乐也好、大苦大悲也好,这个世界上,那些经历过内心地狱和天堂的人,他们用文学的手笔去把这一切感触记载下来,然后,文学才有其巨大价值,才被人们所追随。

这是文学的核心要义所在。

所以,这就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前一点已经说过,那就是文学书实用性并不强,它更多是一种精神消遣。可能比打游戏看片档次高点,但本质上来说,它和游戏看片并没任何区别。

第二个问题,由于好的文学作品承载的精神能量过于厚重,这就要求读者本身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将其消化。

一个年轻人,在生活阅历极为粗浅的情况下,去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两个结果:

第一,没病

第二,得病,得那所谓的矫情病

后者概率高于前者。

再极端点的,想必太宰治你们也都听说过了。

3、

综上,这就是我建议你少读文学作品的原因。

我建议你,多去读那些以确定知识为内容的书籍。

什么是确定知识?

讲通俗些,就是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种,一比一写的全是确定无误的知识。

当然,这种书读起来可能有些乏味,但你可以再调试一下,

像《影响力》、《怪诞行为学》、《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等这些书其实也不错。

这一类书,才是真正值得你写在计划清单上花笨功夫身体力行去读的。

而不是像买张电影票轻轻松松看场电影一样去读几本文学,这有任何难度么?

4、最后,算是一点佐证

500

5、

嗯,早料到喷子不会少,不过无所谓了。

反正理性讨论我是接受的,至于一上来就骂娘的,我会直接拉黑你。

我想说,我看的文学书可能比你们多;而这其中滋味,你们了解的未必比我多多少。

别人一旦提出一些看似有违你们脑子中常理的观点,动辄就开喷。

这到底是我狭隘呢,还是你们没教养呢?

并且我一篇文章将近2000字在陈述我的观点,而你,区区一句话,甚至就是一个语气词,就把我给全盘否定了。

老实说,我不知道尔等键盘侠们何来的自信。

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最大的两个特点是1、生活窘迫2、头脑混乱。而且这俩特点还不是按顺序表现出来的,相反它们是共生的,互为因果的,也就是因为头脑混乱所以生活窘迫,或者因为穷的嗷嗷叫所以饥不择食。

之所以说它头脑混乱,这里用它是因为我说的是那篇文章,是因为它把阅读和学习混为一谈。说的是读书却只考虑读书功利的一面,完全不考虑读书非实用甚至非谋生的一面。说到这里作者当然可以跳出来喊“你都没财务自由,享受什么?”但是我也可以说“你都没财务自由,跳出来高台教化?轮的到你么?能给你赚钱么?”你写这么多字用了多长时间?给你打的那点赏跟你的时间比起来,超过打扫卫生的小时工了么?为什么不去别人家擦擦地或者换换猫砂?是不是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

500读书的快感远比不上吃东西,而读书的正向反馈和打游戏相比也来的有限,但是读书,有趣。

穿件西服套件外套拿个ibm往咖啡馆里一坐,其实大冬天腿儿着来的,冻得骨头都疼,但喝口美式,马上觉得自己《老友记》了,以前还得弄一翻盖儿手机给一空号打个电话谈谈A轮融资什么的,现在有微信了只要拿语音喊几嗓子,马上国产硅谷精英气息拂面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浪费时间写这些啊?有十万加伐啦?为什么不去开滴滴?没有牌照?还是买不起车?为什么不去作小时工?抹布都不用你买,现在作小时工哦!扫地机器人用的爽的来!哦哟哟!

说到这我估计作者最后的杀手锏就是“老子早就财务自由了!写这些就是想积点德!”那么他真的是为了积德么?还是为了刷优越感呢?

他把每一个支持他的人都看成穷的嗷嗷叫或者因为穷的嗷嗷叫所以脑袋里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的嗷嗷叫的动物,这叫积德么?这叫指着鼻子骂街好伐!

而且他让你们看的那些书能帮你赚钱?看百科全书能赚钱?我们这个时代最蠢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应该什么都懂!可实际上呢?你好好学习了微积分,最后作个年化收益4.7的理财,算算利息可能就是这辈子最复杂的计算题了,而且你手机里还有计算器!

500如果说人真的应该什么都懂..那么牛津通识读本或许是个很好的选择

在这个网络化的年代,什么都懂一点的下场就是什么都插不上嘴,你觉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直播的妹子没我懂数学,那个夏季八侃的胖子没我懂物理,那个面目狰狞的眼镜男没我懂洋流,我还能自己修Xbox呢,怎么大伙儿都看他们去了?

因为有趣啊!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实在太多了,从知识到理想,甚至性格都是塑造出来了,你站操场主席台上认识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一操场,而百科全书就是给这种人设计的。

在我们这个眼球经济的年代,哪怕为了博眼球你也应该让你活成你自己,而不是活成隔壁老王!而且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隔壁老王被人记住了,而老王送帽子的那个男人连名字都没有?就因为那个人几乎可以随意代换啊!如果隔壁老王成了一或者其他数儿,你成了他后边的零!胖友你颤抖伐!

所以我一贯主张读书和学习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学习是学门手艺,古代如此今日依然,今天俩中产阶级见面问“哎你做什么的呀!”是问你靠什么生活,问“哎那你学什么的啊!”那就是问你当年学的哪门手艺,这里边就体现了几百年来社会的自由度的增长,因为我们这年头一个学管理学的人可能去管考勤,而明朝学打铁的多半只可能打铁。

500

学是指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习是指知识和经验的实践。这和读书并不一样​

但是你这辈子不可能一直学习,你要真是一直学习你也不可能看见我,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与其跟那哥们瞎琢磨什么你该读什么书,不如琢磨琢磨怎么管好你的手!你要是放不开你的爪机,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看那种玩意只有一个用就是麻痹自己。你别说把时间花在莫泊桑的书上,你就是花在《金瓶梅》上都比看他那玩意有用,哪怕是电影版呢!

如果你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手,而且你情急之中终于意识到其实老子也得劳逸结合吧?那恭喜你,你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人总得享受一下吧?那么再次恭喜你,你找到看文学的理由了,而那哥们都混到财务自由了还没明白这一点,这辈子的命也真是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