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所说的“数字鸿沟”,究竟指的是什么?

前两天,澎湃新闻报道了两会上的一则提案。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个人电脑应该作为国家战略的必需品。因此,他建议国家出台促消费扶持和保护政策,鼓励个人电脑“消费升级”,以缩减社会中的“数字鸿沟”

这则建议一经报道,便在微博上引发了不少批评的声音。网友觉得杨先生可能是把两会提案当成直播电商的机会了,“想卖电脑想疯了”,无非是在为自己的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不过,这些批评可能没办法直接击中靶心,因为数字鸿沟中的重要一环,的确是硬件方面的差距。这里面可能缺少另一种更有趣的视角。

500

这份提案的逻辑很简单,无非是将“个人电脑消费升级”和“数字鸿沟”两件事情嫁接在一起,把前者当成后者的“解药”。如果我们再往前走一步,这份提案嫁接的,其实是一种商业行为与一个学术概念。不过,它们之间真的可以划一个等号吗?换句话讲,假设真如杨先生所期待的,全中国每个人都购买一台个人电脑,数字鸿沟问题就可以大部分解决吗?

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回到“数字鸿沟”这个词的历史现场,它始于上世纪90年代,背景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里,高速公路的比喻象征了四通八达的“网络”社会。人们拥有了电脑和网络接口,就可以从此上路,与世界连为一体。不过,在1996年的数字鸿沟报告之中,实际上却包含了两个部分,除去我们刚刚谈到的接入鸿沟(access divide),还有另一种更加隐性的使用鸿沟(usage divide)。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回到这份提案中继续分析。

500

在对于这份两会提案的报道中,出现了一则有趣的图片。图中有两位老人,凭借衣着(草帽)和背景(稻田),不难推测他们的农民身份。其中一位老人手持笔记本电脑,望向远方的稻田。这显然在强调技术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如果我们足够仔细,电脑屏幕却是黑的,没有任何的内容。

500

这面黑色“屏幕”,或许才是数字鸿沟更本质的关切。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位拥有了个人电脑的农民,与一位城市中的青年白领相比,他们之间的数字鸿沟可能出现在哪里?答案可能至少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心理鸿沟(mental divide)。农民与城市白领是否都做好准备,同样拥抱新技术的到来?这不仅因为教育水平、居住环境可能会让某一部分人更容易成为创新扩散中的滞后者(laggards),更重要的是,每当一项新技术进入社会时,资本出于对利益的追逐,总会将它与年轻人的未来“绑架”在一起,有时恰恰是甚至是以牺牲上一代人为代价的。

例如,在互联网的社会普及过程中,大众媒体的广告总在试图建构出孩子与科技的一种天然连接,例如将孩子描述为“网络一代”(net generation)、“赛博儿童”(cyberkids)、“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放佛他们天生就了解互联网了;相反,他们的长辈则被描述为“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放佛他们注定会在技术时代中不断挣扎、充满焦虑(Facer, 2012)。

第二是使用鸿沟(usage divide)。简单做个比喻:我拥有一辆可以驶入高速公路的汽车,并不意味着我会驶向何方。根据今年4月CNNIC的统计数据,我国网民规模为9. 04 亿,普及率达64.5%。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十分惊人。不过,9亿网民驶入信息高速公路,就一定意味着,他们的车速和目的地都一样吗?如果从使用的层面,我们可以分出客观的优劣,那么,硬件设备的普及是否有可能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不但没有弥合,反而越拉越大呢?

第三是参与鸿沟(participation divide)。简单来讲,在我们这样一个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的时代中,即便都拥有了个人电脑,不同群体生产信息、参与公共事务、获得的影响力等方面,隵仍旧会存有本质上的差别?Hargittai和Jennrich(2016)认为,参与鸿沟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察:

1. 分享资料的平台

2. 分享形式

3. 表达的内容主题

4. 公共性与流通层次

5. 社区类型和主要观众

举两个例子来讲: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讲,用户的平台选择可能与自身的教育程度有关,早期的抖音和快手可以作为例证;从性别来讲,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参与编辑维基百科词条,这可能会加深维基百科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在维基百科的名人词条中,男性名人往往不会提及性别,但女性名人往往会使用women或female等词。

500

在我们的简单梳理中,已经可以发现数字鸿沟这一概念中,拥有了不同的、复杂的面向。没人否认,数字鸿沟一个明显带有“红利”的学术概念。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带有“红利”的学术概念,都会被资本所攫取。Web 2.0也许是最好的例子,由此生发出的用户参与,在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同时,也为资本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力(廉价抑或免费)。要知道,这种学术商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几乎发生于所有的科学和艺术创造之中

回到这份两会提案之中。通过否认个人电脑拥有率与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证明这份提案的错误,恐怕是不明智的。问题也许在于,作为联想董事长的杨元庆先生,在聚焦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时,只看到了拥有率这个层面。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水平问题。所谓数字鸿沟的多面性,也不过是接近常识的梳理。或许应该提问的是,在拥有率之外,作为互联网界的两会代表,是否需要关注到更为多元的鸿沟(心理、使用、参与)?

虽然它们可能……不怎么会带动消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