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冠军阿里,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高度的?
华尔街日报前驻华记者James McGregor曾经写过一本名为《十亿消费者》的书,以便于向海外推介在中国的经商之道,他的立意很明确:这里有十亿消费者,是一个空前规模的市场。
没错,这是一个拥有十亿消费者的市场,而真正理解并照顾到这十亿消费者需求的商业企业却并不多,阿里巴巴恰好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如智慧物流和云计算,跨平台为我们的核心商业、本地生活服务及娱乐业务提供支持,赋予了我们绝无仅有的独特洞察力,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在财报中,阿里如此表述其对消费者利益的关切。
事实上,阿里也的确受益于此,1万亿美元GMV(商品交易额)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以及极为活跃的月活用户。
后浪凶猛,阿里会退守吗?
有一种说法是“阿里艰难度过最差财报季”,在5月22日晚间阿里巴巴披露 2020 财年第四财季以及全财年财报之后,此类看空言论似乎更有市场了。
财报发布后,美股开盘,阿里跌4.3%,拼多多涨4.4%。当日收盘,阿里跌幅达到5.87%,拼多多涨幅达到14.50%。
这其中绝大部分因素正在于市场“偏爱”后浪的情绪。
截止3月底,阿里年活跃用户7.26亿人,比上季度新增1500万人,拼多多新增用户4290万人,总量达到6.28亿人。
上一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速是99%,天猫实物GMV增速是10%。
当然,市场向来追逐“短跑冠军”。选择与阿里巴巴同日披露财报,跟巨头阿里放在一起被人谈论,不管财务数据好还是坏,拼多多都不吃亏,着实聪明。
如果仅仅从财报数据上来看,阿里这一次的确没有后浪们那么“惊艳”。
阿里巴巴在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1143.14 亿元,同比增长 22%。
22%的季度营收增速创近3年历史新低,且首次突破30%红线。而1143.14亿元营收也是全财年中录得营收最少的财季,其它三个财季营收分别为 1149.24 亿元,1190.17 亿元和 1614.56 亿元。
同日发布财报的拼多多季度营收达到65.41亿元,同比增长44%。
单从增速来看,阿里不敌拼多多。
然而,另一个角度来看,拼多多44%增幅同样较以往季度继续放缓,同样达到新低。
从营收规模上来看,阿里也面临着另一个对手的挑战。
稍早前发布的截至3月31日一季报显示,京东第一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462亿元,同比增长20.7%。
同期营收,京东已超越阿里。当然,这是因为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就电商板块而言,京东是直营模式,平台的销售额(GMV)几乎就是营收,而阿里的营收则是GMV的抽成。也就是说,京东模式的营收天然就大于阿里模式。不过在净利润指标上,二者都面临着大幅下滑的状况。
一季度,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3亿元下降了84.9%。同期,阿里季度净利润则为31.62亿元,同比下滑达到88%。
但这可以理解为这是阿里让利中小企业。阿里管理层也在随后的分析师会议上透露,仅仅抗疫相关的驰援和中小企业扶持,阿里经济体就投入了34亿,明细也逐项公布了。可谓是亏得重情重义。
在净利润上,腾讯可以“笑傲”阿里,其在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294.03亿元,同比增长5.55%。
但在营收规模上,腾讯则落后阿里,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080.65亿,低于阿里的1143.14 亿元营收规模。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营收规模上,阿里“输”给了京东,净利润又败北于腾讯,营收增速则不敌拼多多。种种财务指标似乎都显得阿里似乎要被后浪们兵临城下了。
事实却正好相反。首先,这些对手们跟阿里的竞争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阿里已经成为社会的商业基础设施,而其余几家还基本是游戏公司、两元店、批发及物流集成的模式。其次,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点,面对汹涌的后浪,阿里没有选择退守,反而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敢尝试新赛道、开辟新赛道了。
这从阿里完整财年的财报数据中能找到论据。
2020财年,阿里巴巴收入达到人民币5097.11元,同比增长35%。经营利润为人民币914.30亿元,同比增长6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92.63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324.79亿元,同比增长42%。
收入与净利润均取得稳健增长。尤为难得是,取得该等幅度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体量。
2020财年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实现了1万亿美元 GMV,成功兑现5年前的承诺,也是首度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为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这是历史性的里程碑。”
以如此体量尚能取得财务指标的良性增长,正是得益于阿里巴巴对于原力的坚定:“无论时间怎么变迁,世界如何变幻诱惑,都要专注于最初的出发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新世界的船票
新冠疫情无疑让中国正常的经济生活停摆了至少2个月。但如果说因祸得福的话,那么就是中国从中深刻感受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疫情期间,正是阿里的菜鸟物流、支付宝健康码、钉钉在线办公、淘宝直播等让物资驰援和经济活动保留着韧性。
阿里已经深深融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正是阿里和互联网未来十年的机会。
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经营着一家服装厂的应梅珑失眠了,原本想在春季行情中有个开门红。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冰冻了线下销售渠道,积压的库存和2600名工人的饭碗成了他每天入睡前最大的心病。
线下受阻,线上呢?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梅珑尝试将直播融入生产及营运模式,两天时间内便在工厂展区搭起近1000平米的直播间,开始每天6小时的直播。
20天后,工厂内上达100万件的成衣,通过淘宝直播而销售一空。
因为疫情割裂了传统销售模式,以南村镇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在以往日难以想象的速度涌上淘宝直播,就因为后者强大的“带货能力”。
就这样,在距离杭州湖畔花园1200公里之外的广东番禺南村镇,因为一根网线,应梅珑与阿里巴巴成了合作伙伴。
前者是20年前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地方,后者是无数个中国制造业小镇的缩影。他们之间共同的纽带是阿里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及在今天,这个使命前阿里巴巴董事长兼CEO张勇新加的一句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今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特别行动「春雷计划2020」,旨在打造“数字化产业带”,利用数码化能力帮助中小企业不仅度过眼前的「危」,更要找到面向未来的「机」。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认为,“平台经过自由发展,使得消费者、小生产商、小公司获得更大的选择权。正是技术和平台赋能了小人物。”
甚至在更广域的地带,阿里巴巴亦在助力数字经济的落地。
5月上线的上海“云上会展平台”即为一例,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阿里巴巴针对会展行业的特性为参展企业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匹配市场供需及保障交易安全,真正意义上拉开会展行业完全数码化的序幕。
之所以在前所未有的变局来临之际,实体经济能快速拿到通往新世界的船票,阿里巴巴的“摆渡”之力不可或缺。
而这,正是阿里巴巴“原力”的核心优势。
无论是疫情期间早早定好闹铃起床抢盒马鲜生的粮食与蔬菜,还是编辑一段无厘头的文案在闲鱼上“断舍离”,抑或是作为一家创业企业引入阿里云技术,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阿里巴巴已经与实体经济与生活融为一体,而背后的能量输出就来自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所积淀的数字基建效力。
2018年有一篇名为《我有一群同事,10年没给公司赚过1分钱》一夜刷屏,文中回顾了支付宝网上办事缴费十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却又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每4个中国人就有1个在网上办事缴费是用的支付宝?
无数的事实表明,互联网商业这个范畴,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比阿里效率更高,没有平台能给商家带来更多生意机会(1万亿美元的GMV达成),没有平台比阿里更全面,更有安全感。
无论是在核心电商体系、交易和信任体系、物流、云计算基础设施等哪一个维度,阿里巴巴都构筑了足够深的“护城河”。不难看出,阿里持续领先的逻辑,正在于其完整的底层操作系统始终在发挥强大的作用。
大时代与创世纪
1993年9月,美国开始实施一项名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的高科技计划。
这项被视为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还有另外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一年后的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因特网(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一个时代来了。
又过了5年,“十八罗汉”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拓展业务,并更有效地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
一个时代的巨子诞生了。
阿里巴巴创立的1999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这一金额如今可以在淘宝上买一部华为最新款手机。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则可以在淘宝上买一支CHANEL包包。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7倍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迅猛增长,中国GDP在20年间已经上涨12倍,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阿里巴巴遇到了“大时代”,正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同时阿里巴巴也开创了“创世纪”,无论是在核心电商体系、交易和信任体系、物流、云计算基础设施等每一个领域,阿里要么成为开创者,要么成为变革者,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国互联网商业的“革命之路”。
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9.60亿,其中7.80亿消费者来自中国,1.80亿消费者来自海外。
也许后浪奔涌,有一种声音担心阿里会成为那个“屠龙少年”,也有人想当然的认为阿里会丧失了斗志。
从阿里心无旁骛致力于数字化建设来看,阿里没有那么迫切地去攻城略地,也没有那么谨小慎微地固守一隅。
而从20年的竞合历程中,可以发现阿里巴巴从来不是“筑城者”,阿里的哲学不是筑起高高的城墙,把竞争对手挡在墙外,然后在墙内过小日子。
阿里是架构完成底层操作系统后,向整个商业世界敞开舞台,让商家在舞台上尽情展现才艺,让消费者观赏到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这才是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也是“系统性的力量”。
“建立崇高的道德价值观,人类就能够变得像宇宙那样沉静而有序。”
就像斯多葛学派(Stoicism)所推崇的那样,阿里更在意的还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再过4个月,就是阿里巴巴成立21周年的日子。
对于一家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周期中的科技企业而言,阿里巴巴已经成名成腕。
而对于一家致力于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而言,阿里巴巴还有很长一段星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