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空及激光技术。。。

美军成立太空司令部,试射激光武器,大搞太空武器,那么中国的水平如何?

结合国内外的资料做一分析。

一,中国反卫星导弹能力;

中国的反导反卫星计划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640工程。

此工程开发出反击1/2号反导拦截弹,装核弹头在外太空拦截敌方的弹道导弹。后下马但90年代后全面恢复。

根据公开资料和美国的报告,中国已开发出地基直升式反卫星导弹,地基反卫星(反导)激光器,天基轨道反卫星卫星(太空雷),高能微波反卫星干扰系统等四类反导反卫星武器系列。

美国智库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提交一份名为《外国太空战能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有能力攻击、摧毁或干扰1900公里至3.5万公太空轨道上的500枚美国卫星。

1,中国的SC19(红旗19,KT1)/KT2、动能1/2/3系列地基反导反卫星导弹。

2005年中国开始测试SC19导弹。

此款导弹的测试已有六次,成功率很高。这款导弹原型是“开拓一号”(KT1)火箭。这是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款四级全固体火箭,主要往太空运送小卫星,有这款全固体火箭,可以将卫星发射的准备时间从数天直接缩减至10个小时。

SC-19自身优势较多,比如说可以快速发射,这对于反卫星导弹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虽然SC-19反卫星导弹的具体数据和信息是保密的,更无从知晓其制导方式。

可以试想一下,在太空中想要准确击中渺小且快速运动的卫星,除要对轨道进行精准计算,更需要先进的制导技术,可见中国在精密制导技术上已经有新的突破。

2007年1月12日中国用CS19摧毁报废的“风云一号”卫星。该卫星在864公里的轨道,而这高度轨道上有美国系列间谍卫星,用于太空侦察和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标。

2010年进行的第二次试验中,中国人似乎并未指定靶标,而仅是将反卫星拦截导弹发射至位于轨道上的某一目标位置。可以初步推测出的是,中国人在前两次试验中均使用KT-1拦截导弹。

KT-1同时承担着两种任务:作为战略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拦截敌方的战略导弹;打击敌方部署在低轨道区域的侦察卫星。

美国《环球防务》:中国于2010年01月11日在境内进行一次动能-1(DN-1)型导弹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在大气层外击毁来袭弹道导弹,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中方进行的第四次反卫星试验出现一种更为强大的武器系统。中国测试一种被称为DN-2的新型反卫星武器。DN-2将用于摧毁高轨道卫星(距地面约2万千米)。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具备摧毁全球定位系统(其中也包括美国的GPS)组成卫星的国家。

新型反卫星武器--DN-2直升式反卫星导弹。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该导弹能够破坏位于高轨道的战略卫星,如GPS卫星和间谍卫星。

《日本时报》2013年报道,中国进行的导弹试验,从发射车上发射的导弹飞抵3.6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最高的卫星轨道,也是很多通信和导航卫星的高度。中国又进行“动能-3”反卫星导弹试验,尽管试验并没有成功。。

2013年中国发射射高1万公里的火箭,美指为反卫星试验;

2013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非公开发射火箭,至距地面1万公里的异常高度,中方事后解释说发射高空探测科学卫星,而美国认为是测试新型反卫星拦截导弹。

此次中国发射的火箭升至1万公里高度,返回大气层后坠入印度洋。路透社报道,不以发射卫星为目的的火箭发射达到如此高度,这是37年以来的第一次。

美国航天局1976年将一枚原子钟发射到距地面10,280公里的轨道。中国这次并没有向轨道投送任何物体,两国发射1万公里高的火箭性质不同。

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专家麦克道尔表示:“一般的科学探测火箭上升高度为1500公里左右。

中国新型鲲鹏七号稍加改进就可以变身为反卫星导弹。

对于5月13日的实验,西方很多国家和媒体都做出激烈反应。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两次实验的高度差异。这次实验与4月5日的实验相比,探测高度有了较大提高,由数百公里提升到1万公里以上。

此前,中国火箭和导弹的射高均不超过2000公里,而这次实验不仅打破中国纪录,而且打破世界纪录。

这是人类自1976年以来,射高最大的地球亚轨道火箭。美国国防部所做的轨迹分析发现,该火箭甚至曾逼近过赤道上空高度约3.6万公里的同步卫星轨道。

二,中国的地基高能激光武器。

中国激光包括战略性激光武器(反导反卫星用)、战术性激光武器(防空、空战及陆战用)等两种。

台湾称大陆已研发成功的激光武器种类已多达8种之多。

1)战略性激光系统有神光1/2/3 ,美报曾三次照射过顶美卫星致其失灵。

2012年7月,中国神光3号的实验平台实现激光单束出光1.65万焦耳,是继美法之后第三个实现单束万焦耳的国家。

中国新一代飞秒超强激光装置研制成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标志着中国的强激光技术又踏上一个新台阶。这个设备是中国第一台用于超短超强激光研究的精密装置,专家认为它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强场中的物质及行为研究开拓了道路,是国际上重大研究项目之一。

高能激光站系统;

基地所在区域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纪上层火山岩。附属设施有直升飞机场和天文站

平时以42.86亿k的经济电量从下水库抽水到上水库,作为能量储备。

战时以天文站观测同步校正目标。水库放水,以6台30万kW机组为最大功率X兆瓦的CO2激光发生器供电,激光束无须提前量,持续照射直接破坏卫星的主体结构,令其脱离轨道或解体坠落。

铁路机动激光系统;

高铁,中国的CRH2—350动车组,十六节编组,

高铁的轴重限制是十九吨,机动激光站不超过十吨,一个车厢就够了,整套系统包括雷达装置用一个动车组就可以装下……想象一下在中国覆盖全国,2.9万公里的高铁网上,机动式激光武器系统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机动,神出鬼没……这是打隐形机打曙光女神的。

可以肯定,中国已部署专用反导反卫星的高能激光系统,而俄国在激光领域的实力不在中国之下,美报曾多次照射过顶美国卫星,使之失灵。。

2)战术性激光武器,中国已经实现小型化。

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网站报道,

低空卫士II”和“沉默猎手”激光拦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激光武器之一。

500

低空卫士II”系统是安装在激光炮塔上的一种更强大的移动式激光武器,不仅可以击落无人机,还能防御迫击炮和火箭弹袭击。该系统由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和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研制,由保利科技公司负责销售。其前期型号“低空卫士I”于2014年首次亮相。后者通过使用电子传感器来瞄准无人机。其打击范围翻了一番,达到4千米,最大输出功率增加了300%,达到30千瓦。美《大众科学》:中国的激光技术目前已达到足够的紧凑水平,能够将一部功率高达30千瓦的激光器安装到一辆轻型四轮卡车上。该系统能够以15至50千瓦功率的激光攻击无人机、小型舰艇和直升机。

低空卫士II”激光拦截系统拥有一个可移动的穹顶状保护罩,能够在非战斗状态下保护该系统的光电摄像头和有源器件,同时也有利于在运输过程中对激光炮进行伪装。“低空卫士II”可被安装到中型卡车或者6x6装甲运兵车上。在测试中成功击落30多架无人机,实现百分之百的击落率。美国的同类系统还在试验阶段。

激光枪;

中国展出两型激光枪;

ZM-87激光器,有效作用距离3公里,加上一个放大器后更增至5公里这套系统可用增加能量的方式来加大作用距离。实际上ZM-87系统的作用距离可达10000米左右。

成都恒安警用装备制造公司生产的ZKZM-500型激光枪。

它重约3公斤,接近AK-47步枪的重量,采用充电式锂电池组供电,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和平台适应性,可安装在汽车、舰艇和飞机上。射程达1公里。

2009年,美国试图研制手持式激光枪,但最终成品发射的激光能量不足,“连一件衬衫也烧不穿”。而中国ZKZM-500激光枪的性能非常出色,作用距离达到800米,每次发射时间持续2秒钟,可连续发射激光1,000次,相当于发射数百发子弹。它发射的激光可以穿透窗户,让敌人的皮肤“瞬间碳化”。如果被攻击对象身着易燃布料,整个人可能都会被点燃。

ZKZM-500发射的激光不属于可视光波段,发射过程中不仅肉眼看不到,而且不产生任何声音。被攻击者很难察觉攻击来自哪里,即使被攻击,看上去也更像是意外。

ZKZM-500型激光枪单价为1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具备批量化生产装备能力。

总体激光成就。

中国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中国有世界第二条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中国航空制造技术重大突破。

中国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雷达,

2013年4月23日,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在武汉光谷问世,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中国能实现激光单束出光1.65万焦耳,地球上只有中国,美国,法国能做到!

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制成的了KBBF棱镜耦合器件在地球上首次实现1064nm激光的6倍频输出,将全固态激光波长缩短至177.3nm,首次将深紫外激光技术实用化、精密化,并已获中、日、美专利。。。。

中国独立研发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中国2013年独立研发出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

2014年9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平均功率达81瓦的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最大功率全固态钠导星激光器。

2013年起!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磁流变和离子束抛光装备研发能力的国家。

2012年7月,中国神光3号的实验平台实现激光单束出光1.65万焦耳,是继美法之后第三个实现单束万焦耳的国家。

中国新一代飞秒超强激光装置研制成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标志着中国的强激光技术又踏上一个新台阶。

中俄激光技术合作;

继中俄两国合作卫星导航体系、俄罗斯帮助中国构建反导预警体系后,中俄两国再度达成合作: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声称中俄两国将合研超大功率激光器。

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已经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上海成立联合激光实验室。谢尔盖耶夫院长认为,中俄联手可以争取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的前面。

中国近些年在高峰值功率激光领域的研究受到各界的关注,俄罗斯科学院就是其一,他们注意到世界上现有的能量源的连续功率大概几十太瓦(1太瓦=1012瓦),短脉冲激光的功率是拍瓦级的(1拍瓦=1015瓦),而中国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率先制造出功率10拍瓦的激光。

三,共轨反卫星卫星(太空雷);

曾任兰德公司高级物理学家的布里恩乔提到中国的 " 太空猎物追寻者 ",并称其为美国卫星面临的 " 改变游戏规则的严重威胁 "。

乔写道:" 自 2008 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研制一种新型共轨反卫星武器。这些太空猎物追寻者可能会在和平时期放在轨道上,并在危机期间被调动来追踪美国卫星。

这些共轨卫星通常与无害卫星无法区分,但它们能在很近的距离上,利用各种武器,如动能武器、爆炸装置、破碎装置和机器人手臂等,将卫星击毁。

中国一直在测试其使用太空猎物追寻者的能力,通过进行一些交会 - 接近操作,这些卫星将潜在目标置于其打击范围内。

例如,乔提到 2008 年 9 月的一起事件,当时中国的卫星在未经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抵达距国际空间站不足45公里的地方。

另一个例子是 2010 年中国发射 " 实践十二号 " 卫星,该卫星试图撞击中国的另一颗卫星。

中国发射的实践12号卫星,经过一系列机动变轨,将一颗实验6号卫星撞出轨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2013年7月,中国发射一枚火箭,将 CX-3、SY-7 和 " 实践十五号 " 卫星载入太空。

2013年8月6日,“实险七号”卫星在接近目标“实践15号”卫星3公里处突然机动变轨,靠近目标并用机械臂将其捕捉住。实际上,中国多次发射的神舟飞船所携带发射的小卫星就是这种共轨式反卫星试验。

四,中国微波武器;

中国已公开展出战术级短程的微波武器:车载MB1系统。

关于中国的微波武器,国内外报道很少,只有国内微波专家黄文华的一篇报道和加情报局的报告。

1)黄文华事迹报道;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黄文华副所长及其团队获奖项目高功率微波反导系统,该系统在2010年11月18日在我国西北某地进行打靶试验并取得成功。

“该成果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实现重大跨越,在国际上也为首创。”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黄文华率领他的团队研发的某新概念技术成果荣获一等奖。这项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国防安全增添一道新的屏障。

黄文华是从1992年开始从事定向能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的。

20多年的坚持与努力,黄文华和他的团队终于收获成功。

2010年,作为我国原创成果,该项目外场试验取得成功。又历经6年的时间进行应用、提高,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加拿大情报局报告提到中国研发干扰卫星的微波系统。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学术外展项目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决意发展超越美国并将战争性质向中国优势转变的新一代军事技术。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这份题为《中国和战略对抗时代》的文件是基于学术外展项目2018年3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的成果。

北京正在寻求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军事现代化,

重点要在新兴技术上取得进展,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武器系统、以微波干扰卫星的定向能武器和量子计算。

美军官眼中的中日反卫星能力;

詹姆士.麦凯,美国空军中校:中国的ASAT(反卫星)能力

中国尽管没有公布关于太空战争的官方文件,却正在将天基支援系统整合到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此类战术包括利用动能毁伤能力、干扰和致盲来阻扰敌方使用其天基系统。中国通过持续建设独立研发的天基系统,试图成为具有军力投送和高强度军事行动能力的现代化军事大国。

中国还努力研究可锁定及攻击卫星的其他非动能武器,包括大功率激光、微波、粒子束和电磁脉冲装置,目的在于使敌方卫星失去作用,但是不会产生动能毁伤武器造成的太空碎片场。

2007 年 1 月 11 日,中国未经宣布发射一枚KT-1导弹,一举击毁其报废的 FY-1C 气象卫星。

这个事件证实情报部门关于中国 反卫星能力的估计。

FY-1C 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轨道高度为 845-865 公里,轨道倾角大约为 99 度。与其相似的美国卫星包括国防气象卫星和美国海洋与大气总署的极轨卫星。

击毁 FY-1C 卫星的动能毁伤飞行器是一枚 KT-1火箭。该枚导弹携带一个大约 600 公斤重的动能毁伤飞行器。

中国能用动能毁伤弹头在数万米高度击中一颗较小的卫星,清楚地显示出中国的技术能力。

两国反卫星行动比较

美国和中国的 ASAT 任务都依赖动能毁伤飞行器。与冷战时期最初阶段的装备相比,今天的反卫星行动没有使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反映了系统的精准度有显着改进。

美中两国 ASAT 试验的其他相似点包括使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机动发射台。(尽管中国具有机动发射能力,但是这次任务可能是从固定式发射台执行的。)

从理论上讲,凡是拥有太空运载能力、能将必要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国家,都能够实施基于高爆力弹头或小型核弹头的反卫星计划。

中国居亚洲国家之首,已经确凿无疑地在ASAT领域大显身手。中国的载人太空计划日益发展,最近“神舟”飞船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反映出中国开发太空的信心和技术能力。

中国追求无人登月飞行、部署通讯卫星群和实施可导航卫星群计划,也证明中国的指挥和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一系列的成功和技术发展导致民族自豪感上升,中国要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日益增强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的太空能力仅次于中国。

日本尽管不是一个核武国家,但已经显示有能力发射卫星和拥有部署有效拦截器的技术手段。

日本在 2007 年使用自制的 H-2A 火箭发射称为“月亮女神”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该种火箭曾经多次运载重达四吨以上的有效载荷,将卫星送入远远超过近地轨道的运行轨道。

此外,日本还是 SM-3 导弹/宙斯盾系统研发项目的一个主要合作伙伴。最近,它与美国导弹防御局合作,参与设计和试验先进的反弹道导弹头锥。

日本自卫队已在其“金刚”级战舰上部署 SM-3 导弹,并且购买了“爱国者先进能力-3”反弹道导弹系统,派驻在日本本岛。

显而易见,日本拥有快速建立 ASAT 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作战经验。

中国凭借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军力,试图利用非对称的军力投送手段,使技术型敌方军队丧失卫星使用能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