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的境界:从经典中创造自我 | 艺海拾真

天才画家利皮是如何博采众长而又有自己的创造性的?

撰文 | 张羿

上期(最美圣母像:浪荡天才的传奇创作 | 艺海拾真)我们欣赏了一幅充满人文主义精神与人间温情的画作《乌菲齐圣母》,该作品出自浪荡天才利皮之手,影响了后世画家。而利皮早期也受到很多大师的影响,“偷师”画过不少圣母像,那么,他是如何博采众长而又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呢?

1 早期写实主义作品:沿袭马萨乔风格

利皮创作的圣母加冕(图1),其主画面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顶端都是一个半圆形。这种构图方式应该延续了中世纪时期佛罗伦萨绘画中同类题材的传统构图方式(图1a和图1b),尤其是图1a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利皮的创作。在图1利皮画中的最旁边两侧分别是圣·安博罗修(Sant Ambrogio,左)与施洗者圣·约翰(St. John the Baptist,右),他们坚实的身体造型、简单的服饰和面部表现形式显然受到了纳尼·迪·班科(Nanni di Banco,约1384年–1421年)在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的《加冕四圣》雕塑与马萨乔的《交税金》中诸位圣徒造型的影响(图5e与图5f)。虽然前面已经介绍过利皮曾经认真学习过马萨乔的绘画方法,但不得不说:作为博采众长能力很强的画家利皮,他对佛罗伦萨同时代雕塑家们的作品有着精准的把握。如图1f中加冕四圣左边第二位人物的造型,特别是他用自己的右手提起身上穿的袍服的这一造型被利皮画在另外一幅名为巴尔巴多利祭坛画(Barbadori Altarpiece)的作品中(图2),即画中排在左边第二位天使的形象。在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中另一幅利皮的早期作品《御座上的圣母子与众圣徒》(图3),也同样展示了纳尼·迪·班科与马萨乔创作风格对利皮的影响。

500

图1. 菲利普·利皮,《圣母加冕》,木板蛋彩画,1441年-1447年绘制,高220厘米,宽287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a. 唐·洛伦佐·莫纳克(Don Lorezon Monaco),《圣母加冕》,1414年绘制,高450厘米,宽360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b. 乔万尼·达·彭特(Giovanni da S. Stefano a Ponte),《圣母加冕与圣徒》,木板蛋彩画,1420年-1430年间绘制,高209厘米,宽215.5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e. 马萨乔,《交税金》,湿壁画,1425年-1428年绘制,宽247厘米,高597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布兰卡契小礼拜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f. 纳尼·迪·班科,加冕四圣,大理石雕塑,1414年-1416年制,雕像高203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2. 菲利普·利皮,《巴尔巴多利祭坛画》,木板蛋彩画,1437年-1438年绘制,高208厘米,宽244厘米,现陈列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3. 利皮,《御座上的圣母子与众圣徒》,木板蛋彩画,约1445年绘制,高196厘米,宽196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到底谁是《圣母加冕》的作者?我们今天当然一定会认为是画家利皮,那么文艺复兴时代早期的人呢?图1c展示的是整幅画作的右下角,跪在右侧的是此画的赞助者,他面前有一条弯曲的丝带,上面写有ISTE PERFECIT OPUS(完成作品之人)的字样,显然这位出资人认为自己是画的作者,这在当时应是约定俗成的观念。但利皮显然不太同意这一看法,他不仅把自己画入了作品的左边(图1d)。在画面正中的底部,现在被画框遮住的地方,利皮还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500

图1c. 菲利普·利皮,签名与人像,《圣母加冕》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d. 菲利普·利皮,自画像,《圣母加冕》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利皮的另一幅签名画作为《森林中的朝拜》(图1g),在作品左下方施洗者圣·约翰的斧柄上有画家的签名,这幅画作是由美第齐家族赞助的,在文艺复兴早期他们允许利皮将签名留在画作上,应该说是对画家才华与工作的认可。也许正是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这些点滴细节,让后世的人们在几百年后愿意将美第齐家族视为文艺复兴艺术的最重要推手。

500

图1g. 菲利普·利皮,《森林中的朝拜》,木板油画,1459年绘制,129.5厘米,宽118.5厘米,现陈列于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虽然图1所示的《圣母加冕》因各种原因非常出名,但笔者认为,在利皮绘制的同题材作品中,斯波莱托主教堂(Duomo di Spoleto)中的圣母加冕天顶画(图1h),应是一幅更成熟且更具吸引力的作品。它那炫目的色彩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当你仰头观看这幅作品时,会充分感受到利皮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与张力。

500

图1. 菲利普·利皮,《圣母加冕》,湿壁画,1465年-1467年绘制,斯波莱托主教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本节最后,我们介绍一幅利皮绘画生涯早期绘制的圣母子(图4),作品中的人物尽管有着瓦萨乔的写实主义风格,但其背景上大块的金色显然仍旧是中世纪圣像画的延续。利皮把传统圣像画中平面化了的金色作了处理,将其绘制成布幔的形式,增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倾向,而在布幔后面的暗色衬底加上植物,则给人一种优雅的装饰感,同时也对圣母与圣子头上的金色圣晕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圣母的蓝色衣袍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颗耀眼的金色星星,它应该表示的是代表圣母的那颗恒星,海洋之星(Star of the Sea)。这幅作品明显是文艺复兴初期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与中世纪圣像画艺术的结合。

500

图4. 菲利普·利皮,《圣母子》,木板上用蛋彩加真金,约1446年-1447年绘制,高75.5厘米;宽52.3厘米;现陈列于美国巴尔迪莫市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Walters Art Museum)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成熟时期作品:写实主义与华丽装饰风格相融合

2.1 《三王朝拜》

这幅圆形的《三王朝拜》(图5)曾是美第齐家族的收藏,1492年豪华者洛伦佐·美第齐去世时,这幅作品被列入美第齐宫的财产清单中。它应该最早是由佛拉·安吉利古(Fra Angelico)开始绘制的,但由于画家去世没能完成。目前的技术检测结果认为利皮应是这幅作品的主要绘制者,画面上除圣母以外的绝大部分人物与风景都出自利皮之手。由于作品的完成时间漫长且在绘制过程中数次易手,我们还会在画面上看到一些其它助手绘制的痕迹。画面中央偏上部分的孔雀、抓住了雉鸡的苍鹰和画面底部中间的狗等是由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在1460年前后绘制上去的,孔雀与苍鹰应与老柯西莫的两个儿子皮耶罗(Piero di Cosimo de' Medici)与乔万尼(Giovanni di Cosimo de' Medici)喜欢用这两种飞禽作为代表自己的徽章有关。作品中让人略感不足的地方应是图画正中偏右位置的草棚,它似乎有些过于巨大。

500

图5. 佛拉·安吉利古和菲利波·利皮,《三王朝拜》,木板蛋彩画,约1460年完成,直径137.3厘米,现陈列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国立艺术廊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外,值得注意的两个细节是:一个在画的正中偏上位置极其引人注意的孔雀,是古代罗马神话中天后朱诺(Juno)的化身,在古罗马文化中具有永生的意思,而在后来的罗马帝国时代的早期基督教文化中,它又被赋予了人类因基督的降生将得到救赎的意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画中底部花草的画法让人自然想起来自于欧洲尼德兰地区的地毯上的构图艺术,这种从地毯中获取艺术设计灵感的方法我们还可在波提切利等人的作品中看到。

画面中东方三王正将礼物献给圣母玛丽娅怀抱中刚刚降生的耶稣(图5a),在圣母身边站立着的是圣·约瑟夫(Saint Joseph),在这些人物后面则是描绘耶稣降生(Nativity)情景时常常出现的公牛、驴与动物的食槽、草棚等,在画面左侧三王身后,则画了大量的跟随而来的随从(图5b)。此画还将传统的有关耶稣降生时的牧羊人朝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可以在圣·约瑟夫的身后与其头部上方分别看到三位衣衫褴褛的人,他们正是路加福音第2章中所描述的在天使指引下前来祝贺耶稣诞生的牧羊人(图5a)。牧羊人朝拜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圣经艺术题材(图5c),但在这幅作品中被一起绘入了《三王朝拜》中。

500

图5a.《三王朝拜》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5b. 《三王朝拜》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5c. 吉兰达约,《牧羊人朝拜》,木板蛋彩画,1485年,高167厘米,宽167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三一教堂(Santa Trinita)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幅画用了相当长时间才完成,且经数位大师之手绘制,因此整个画面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其画面主调虽然具有国际哥特式的风格与特征,包括整体构图设计、人物的华丽衣衫与线条;但人物、建筑与风景则是用写实主义风格绘制出来并运用了透视技巧等科学手段。纵观整个画作,各种艺术风格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老柯西莫时代佛罗伦萨绘画艺术的结晶之作。

佛拉·安吉利古和菲利波·利皮绘制的《三王朝拜》是一幅承前启后的画作,其创意与许多人物的处理手法都来源于更早期的画家真蒂莱·法布里亚诺(Gentile da Fabriano)与多米尼克·威尼奇亚诺(Domenico Veneziano)在佛罗伦萨绘制的同题材画作(图5d与图5e)。而在1460年代初,安吉利古的学生贝诺佐·戈佐利将这一作品中许多的创意进一步细化,绘制出了美第齐宫内贤士小礼拜堂中的系列壁画《朝圣之旅》(图5f);而利皮的最优秀学生波提切利则从这幅作品中汲取养分,创作了数幅著名的三王朝拜画作(如图5g)。

500

图5d. 法布里亚诺,《三王朝拜》,木板蛋彩画,1423年绘制,带框高301.5厘米,宽283厘米,现在陈列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5e. 多米尼克·威尼奇亚诺,《三王朝拜》,木板油画,约1439年绘制,直径84厘米;现陈列于德国柏林画廊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5f. 贝诺佐·戈佐利,《朝圣之旅》,湿壁画,1459年-1462年绘制,现陈列于佛罗伦萨美第齐-里卡尔迪宫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5g. 波提切利,《三王朝拜》,木板蛋彩画,1470年-1475年绘制,直径130.8厘米;现陈列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2 圣·奥古斯丁的幻觉

这幅图画描写的是有关早期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年-430年)的传说故事(图6)。据说当时作为北非西博地区主教的奥古斯丁,有一天在散步并努力思考有关圣三位一体(Holy Trinity)的理论时渐渐进入了一种沉思与幻想的状态。他仿佛见到一个化作男孩的天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洞,然后用贝壳作为工具不停地将水灌入这个沙洞,希望能够让水把它填满;奥古斯丁看到这一情形后告诉男孩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男孩却回答道:“我所作事情的难度不会难过你正在沉思冥想的问题。”画家用他的画笔所描绘的基督教世界的传奇故事向我们问出了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问题:用我们人类的智慧是否能够探索出宇宙的终极真理?我们通过这幅画作多少可以体会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深刻的哲学思想通常不像哲学书籍般写在纸上,而是用各种形式表现在当时的视觉艺术创作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应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小礼拜堂中绘制的天顶画《创世纪》与大型祭坛壁画《末日审判》,冬宫博物馆中利皮的这幅小画在早于米开朗基罗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用绘画进行哲学思考的倾向。

500

图6. 菲利普·利皮,《圣·奥古斯丁的幻觉》,木板蛋彩画,作于1460年前后,高28厘米,宽51.5厘米,现陈列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4.3 《希律的宴会》

这幅画作(图7)取材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第14章中1-12节与《马可福音》第6章中14-29节。它描绘的是曾经为耶稣施行洗礼的施洗者圣约翰受难的故事。施洗者约翰因在传教时指出了犹太统治者希律·安提帕斯(Herod Antipas)的错误而被捕并被监禁,但后者顾忌施洗者圣约翰的声望而不能下决心杀他。在希律·安提帕斯生日宴会上,他的女儿莎乐美(Salome)为其跳舞,看了舞蹈后很高兴的希律·安提帕斯答应可以赏赐莎乐美任何她想要的东西。莎乐美在母亲希罗底(Herodias)的怂恿下提出要施洗者圣约翰的头颅,希律·安提帕斯借此机会派人杀死了约翰,并将其头颅放到盘子里交给了莎乐美。画面的中间部分是莎乐美舞蹈的情形,左边描绘的是她要求其父王杀死施洗者圣约翰并得到后者头颅的故事,而画面右边描绘的是莎乐美将放在盘中的圣约翰头颅献给其母亲的情形。

500

图7. 菲利普·利皮,《希律的宴会》,湿壁画加后期表面处理,1452年-1465年绘制,现陈列于意大利普拉托市主教座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幅画作在今天看上去已经失去了许多往昔的光彩,利皮在绘制此画时采用了一种中世纪流行的技术,他先绘制湿壁画作为图画的底部;在绘画的墙壁干透后,再在表面用蛋彩与描金等手法进一步加工形成其特有的华丽效果。但这种墙壁干后的处理因只是画在墙壁表面而很容易褪色,我们今天几乎已看不到任何痕迹。

画中跳舞的莎乐美(图7a),可谓是艺术史中的经典,这一形象毫无疑问超越了时代,其舞姿与衣着对后来的许多画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00

图7a. 菲利普·利皮,莎乐美的舞蹈,《希律的宴会》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4 巴尔托里尼圆形画

利皮绘制的《圣母子与圣安妮生平故事》(图8),又称巴尔托里尼圆形画(Bartolini Tondo),是文艺复兴初期最具创意的圣母像之一,画面极具纵深感,其前部展现的是坐在圣座上的圣母玛丽娅与圣子耶稣。圣母膝上的幼童耶稣正用手从圣母手中的石榴里取出其果实,在传统基督教绘画中石榴的红汁象征了耶稣未来将要为人类流血受难;而因预知自己孩子将来的命运,我们在圣母的脸上可以看到其略带悲戚的神情。此画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对圣母背后的画面纵深处的处理。与传统圣像画不同,利皮在圣母背后描绘了圣母的母亲圣安妮生平中的两段重要情节:在画面右上方的楼梯上描绘了圣安妮与丈夫约阿希姆(Joachim)会面时的情形;而画面左上方则讲述的是圣母诞生时的情形。实际上,利皮在此描绘的是15世纪佛罗伦萨富裕阶层的妇女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而画中的建筑采用了完全的写实主义手法,不仅展现了画家对透视技术的把握,而且也有效地将画面上的三个故事情节有效分割开来,让观画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整幅画作。

500

图8. 菲利普·利皮,《圣母子与圣安妮生平故事》,木板蛋彩画,约1465年-1470年绘制,直径135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披提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 简单的结语

利皮在艺术风格上并不孤独,与他同时代的人中就有风格相近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应是佛兰切斯卡·佩塞里诺(Francesco Pesellino,约1422年–1457年),后者晚年的画风与利皮非常接近,目前陈列在美国波士顿的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中的《圣母子与燕子》(图9),是文艺复兴时代早期曾被复制最多的一幅圣母像。图10所示的《玫瑰园圣母》,其签名为皮尔·佛兰切斯卡·菲奥伦提诺(Pier Francesco Fiorentino),现代学者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组画家,他们是菲利普·利皮与佛兰切斯卡·佩塞里诺的追随者,《玫瑰园圣母》是他们绘制的一幅著名画作。

500

图9. 佛兰切斯卡·佩塞里诺,《圣母子与燕子》,木板蛋彩画,约1455年绘制,高60厘米,宽40厘米,现陈列于美国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亚特·嘉纳艺术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0. 皮尔·佛兰切斯卡·菲奥伦提诺,《玫瑰园圣母》,木板蛋彩,约1470年绘制,高67.2厘米,宽46厘米,美国华盛顿特区国立艺术廊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利皮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传人毫无疑问是波提切利与他自己的儿子菲力披诺·利皮(Filippino Lippi,1457年-1504年),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利皮的风格(如图11);通过两人的学生,如拉菲艾里诺·德尔·嘉尔博(Raffaellino del Garbo,1466年–1527年)等人,利皮的画风传入了16世纪文艺复兴高峰期(如图12)。

500

图11. 小利皮,《圣·贝尔纳德的幻觉》,木板油画,1486年绘制,高210厘米,宽195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巴迪亚教堂(Badia Fiorentina)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00

图12. 拉菲艾里诺·德尔·嘉尔博,《受胎告知》,木板油画,约1510年-1515年间绘制,高58.4厘米,宽90.9厘米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作者简介:张羿,艺术史研究者,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