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枚核弹论”说到“珍宝岛之战”

01

前几天,著名媒体人胡锡进先生忽然在自媒体上提出

“中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东风-41战略导弹。”

胡先生的主张引发热议。

很多朋友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我一直没有参与讨论,因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 为什么呢? 

首先,中国核威慑力量是真实可信的,这一点,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是众所周知了;

 

其次,中国核弹头的战略储备究竟是何等规模?国际战略平衡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胡先生为什么突然觉得核弹头不够用了?为什么必须要千枚而不是900枚或1100枚?

对所有这些问题,胡先生都没有做任何论证,给人一种张口就来,想一出是一出的印象。 没有根据的问题就是伪问题,就不必回答,也无法回答。

500

02

不过,观察了几天讨论中的各方观点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可能一开始就被“带歪”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胡先生的论述中,其实隐含着一个带有很强唯武器论色彩的逻辑前提——只要有足够多的核弹,就一切OK! 

热烈支持胡先生建议的人,其实都默认了这一前提。 

但这一前提却是错误的。 核威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核弹头数量问题,而是包含了复杂的多种因素。一定数量的核弹头,仅仅是确保核威慑的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

03

著名国际战略学者,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R·S·克莱因 ( Ray S.Cline )教授在其《世界权力的评价》一书中,曾经这样论述国际冲突中的国家实力:

“在国际舞台上的所谓实力,简言之,乃是一国之政府去影响他国政府去做本来不愿意为之的某一事情之能力,或是使他国不敢去做其本来跃跃欲试的某一事情之能力,而不论其影响方式是利用说服、威胁,或明目张胆的诉诸武力。”

核威慑能力,即迫使任何一个国家放弃对我进行核打击念头的能力,无疑也属于这一范畴。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公式:Pp=(C+E+M)×(S+W)。 

在这个公式中,Pp为“被确认的国家力量”;C为“基本实体,等于人口加上领土”;E为“经济能力”;M为“军事能力”;S为“战略意图”;W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以这个公式来衡量中国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C、E,都没有什么问题,且为常量。M,即军事能力,胡先生认为由于核弹头不够“千枚”而出现了短板,但从这个公式来看,即便增加到千枚,对“被确认的国家力量”这一结果,影响也是有限的。 S,即“战略意图”,中国一直都是清晰的,包括“不称霸”,“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W,即“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却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变量,并且会对“被确认的国家力量”产生倍增或倍减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头号陆军大国法国和头号海军大国英国,由于缺乏足够坚定的战略意志,一再错失挫败纳粹德国侵略野心的机会,结果法国惨遭德国占领,英国虽有英吉利海峡的保护,免于亡国,但却从此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沦为美国的小跟班。 

500

04

在依靠坚定的“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使得“被确认的国家力量”极大增强,确保自身安全方面,也有正面的例子。

1969年3月2日,中苏边境爆发了珍宝岛之战【点击阅读】 

珍宝岛之战的背景是,1968年8月,苏联入侵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捷克斯洛伐克,武装干预“布拉格之春”。在行动发起6小时后,苏军就控制了捷克全境,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只进行了口头上谴责,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反应。

500

在武装入侵的基础上,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即:

“一国的社会主义危机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全体的危机,其他国家不能对此毫不关心,为了保护全体的利益,可以超越一国的主权。”

这对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并且已经和苏联发生严重分歧的中国来说,立刻就面临严重问题,因为苏联完全可以依据这一“理论”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

中国必须用实际行动让苏联明白,“有限主权论”对中国行不通,中国的主权是绝对的,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侵犯。

这才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珍宝岛之战,固然是为了确保中国的领土完整,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苏联清晰地、没有任何误解地领悟中国的这一战略意志。

苏联对珍宝岛的入侵,恰好给了中国表达这一战略意志的机会。

500

05

通过珍宝岛之战,中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完美地实现了。

尽管当时中国核弹头总数连苏联的零头都不到,但珍宝岛战斗中方胜利的结果、中国边防军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中国坚定的不容任何质疑的战略意志,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

珍宝岛之战的另一个后果是,世界格局从两大阵营向中美苏大三角转化,并且中国处于最有利的一角。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翩然来华,到毛主席的书房求师问道,奠定了几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

500

06

今天,相对于胡先生主张的“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保持足够的核威慑力量是必要的,这毋庸赘言),我认为中国当下最迫切的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战略意志——就如同光荣英雄的先辈们在珍宝岛战斗中曾经做过的那样——不给美国留下任何误判的空间。

 过去几年,这种机会在萨德入韩、台湾当局放弃九二共识、美舰进犯南海时都出现过,今后相信还会继续出现,端看我们能不能抓得住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