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鞍钢文——关于综合国力的另类思考

读胡鞍钢文——关于综合国力的另类思考

撰稿人 沙太

 

胡鞍钢的关于中美综合国力比较的文章引起舆论场上的轩然大波,已经有段时间了。出于好奇,最近认真地读了《大国兴衰与中国机遇:国家综合国力评估》一文。

 

站在个人的学术素养上看,胡鞍钢这篇文章的首要问题,还不是模型设计和数据权重问题(当然,这类问题是科学评价该文质量的重要要素),而是基础概念定义不明。

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展开任何领域的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定义基础概念。而我在阅读胡鞍钢的这篇文章时感觉到的首要困惑就是,该文的基础概念定义不明。

该文称,“综合国力的定义是: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其中的重要概念“战略目标”一词没有定义!

由于“战略目标”这一概念没有明确定义,那就只能是个泛指概念。因此,中国的两个100年可以是战略目标, 2025计划可以是战略目标,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也可以是战略目标。对于美国而言,遏制中国可以是战略目标,把制造业搬回美国也可以是战略目标。由于战略目标可以随意界定,可大可小,可全局,可局部。于是,所需的相关战略资源也自然会有很大区别。甚至完全有可能在该文给定的综合国力要素之外。例如,稀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且属于自然资源。但在胡鞍钢文中的国力资源模型里,居然根本没有自然资源这一基本要素。

根据相关科学常识,为一个定义不明确的概念或命题提供模型和数据,没有科学价值和意义。或者换句话说,胡鞍钢文中所定义的综合国力,与某个国家的某个战略目标之间,完全可能没有任何实质性因果关系。

 

胡鞍钢文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国家生命周期”也同样语义不明。

该文称,“上升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上升,反之,下降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下降”。又说“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确进入了严重老化的阶段”。但是,全文自始至终没有给出国家生命周期的明确定义。我在想,如果不以改朝换代来计算,中国已经有5000年历史了,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有过若干次辉煌与衰落。如果从立国开始计算,美国至今仍然在综合国力上升期。如果按占国际总资源的比例计算,只要在200多项常规子项中取其所需(比如把自然资源给出最高权重),石油资源大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就会嗖嗖地往前蹿。

 

胡鞍钢文中还有一个概念: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说,“一个国家都会经历四个不同阶段:初步成长期;迅速成长期;高峰期;衰落期。我们将一个国家崛起或衰落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至少在25年以上),该国主要指标尤其是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比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

按照胡鞍钢文的这个理论,如果中国在未来25年的GDP增长平均值是6%,而印度的GDP增长平均值是7%(或者不止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平均值超过了7%),且其它要素和数据不变。那中国占全球国力资源总量的比例就自然会下降。于是,中国就成了一个衰落型国家?并且还可证明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

  

对胡鞍钢文中的诸多其它问题就不在此赘述。本文只是想强调一点,任何领域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提供给政府决策参考的研究成果,最起码要对基础概念给出明确定义,并且检验一下基础概念的合理性、严谨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不仅其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无从谈起,而且确有可能误国误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