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从保护大熊猫获益10至27倍

  香港《南华早报》8月4日文章,原题:大熊猫值得拯救吗?中国从中获取的丰厚回报已作答  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代价不菲,但一个国际动物学家团队的研究显示,相关保护收益是保护成本的10至27倍。这是对一个长期引发争论的话题——中国每年为该物种花费约2.55亿美元是否值得——进行的首次量化研究。中科院自然保护生物学家、该研究首席科学家魏辅文一直希望量化保护大熊猫的成本和收益。

  该研究称,2010年中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但通过旅游业等文旅服务以及向海外动物园出借大熊猫等活动创收7.09亿美元,还通过为保护区当地居民和野生生物提供更佳环境而从改善的生态体系中获益19亿美元。把这两个数字相加再减去2.55亿美元成本,可得出2010年保护大熊猫收益总额约为23亿美元,这相当于那年保护大熊猫的收益率高达923%。该研究已发表在近日的科技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把熊猫从“濒危”下调至“易危”级别。这种降级是社会投资已开始在大熊猫数量恢复方面获得回报的迹象之一。中国约40年前为大熊猫设立首个自然保护区,如今此类保护区数量已增至67个。

  业内人士说,有人称不值得仅为拯救一个物种而如此大把花钱,他们并未看到这为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收益。魏博士的研究把此类收益以资金回报形式呈现出来,让人更易了解。由于受到公众无与伦比的喜爱,大熊猫已成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旗舰”物种。它们被称为“伞护种”,因为其栖息地也是其他物种的家园,这些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地区。除了保护野生生命,大熊猫保护区还有助于帮助种田和饲养畜禽的当地农民。

  成都大熊猫基地的门票为58元,但来自旅游业的收入还不到中国大熊猫保护项目总回报的1/3。把目光投向更大图景——电影、品牌商标和电游的熊猫形象,能真切感受到大熊猫的全球文化冲击力。研究称2010年大熊猫在全球产生的文化价值约为69亿美元,仅此一项就令中国保护该物种的年回报达27倍。(作者Alice Shen,王会聪译)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