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歪了,不是高周转惹的祸,碧桂园安全门真凶

文/曾高飞

500

      老成持重的创始人杨国强,年轻貌美的接班人杨惠妍,运筹帷幄的总裁莫斌,都没能将高速发展的碧桂园牢牢看住在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三位高人让碧桂园这匹房地产行业的野马跑了起来,但脱了缰,接二连三地造成了人祸。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城市之光项目建筑工地发生坍塌,导致6死多伤;数天前,同样这个工地,也发生了事故,让一位农民工兄弟丢了宝贵生命。七死多伤,将碧桂园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口诛笔伐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500

       这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继上海奉贤项目坍塌、杭州萧山项目坍塌后,碧桂园发生的第三场坍塌事故。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到一年,碧桂园在全国多地的项目中,屡屡摊上大事,已发生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多达5起,至少10人为此丧命。

       在我们眼里,命比钱重要;在碧桂园眼里,钱比命重要。所以,虽然事故频发,人命频丢,却并没被碧桂园引以为戒,提前整改,防患未然。

       很多媒体(包括自媒体)在报道分析碧桂园事故,都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认为高周转是引发碧桂园多起事故的万恶之源,言外之意,只要摒弃这种模式,碧桂园的安全隐患就迎刃而解了。

500

       高周转模式是碧桂园这两年高速发展的首要功臣。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公开评价,“高周转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高周转是抵抗任何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将碧桂园安全门症结归结到高周转模式上,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导,从本质上看,碧桂园安全门缘于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对品质控制把关不严。

       得益于高周转模式作用,从2016年开始,碧桂园突然再次发力,销售额突破3000亿;2017年,达到5508亿,一举超越了万科、恒大,成为全球最大。

500

       2018年,碧桂园继续高歌猛进,上半年实现销售额4124.9亿,遥遥领先恒大、万科的1000多亿。在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中,碧桂园跃居353位,较2017年上升了114位,在房地产中,成了世界龙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周转核心在快,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建设、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这是重资产的房地产企业找到的破除行业发展魔咒的有效途径,并非碧桂园一家法宝,具有普适性。

500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最早将高周转引进企业运营的,并非碧桂园,而是曾经的龙头万科。在王石治下,万科是行业多年龙头企业,也是其他房企学习取经的对象。高周转由此在房地产企业中流传开来,并被广泛借鉴运用。2017年11月,恒大许家印曾发文明确实施高周转奖励和考核细则。2018年5月,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表示要贯彻高周转做法。秦禾也曾强调要高周转。在业内,碧桂园推行高周转不早也不晚,但最成功。从公开资料看,2018年4月,碧桂园才在一周内连发三份由总裁莫斌签署的内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大三四五线城市项目的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

       碧桂园推行高周转模式与最近频发的安全事故,只是在时间上有点巧合而已。为啥其他房企也在运用高周转发展模式,偏偏只是碧桂园事故频发呢?

      由此看来,高周转模式只是碧桂园安全门的催化剂,不是根源。把碧桂园频发的安全事故归结到高周转模式上,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也无法杜绝这种人间悲剧以后再次上演。

500

       根据碧桂园定位,其发展重心在三四线城市。杨国强提倡“为全世界建又好又便宜的房子”。但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让人对其中的“又好”理念产生怀疑。“又好又便宜”,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如何理顺两者关系,考验杨氏父女的智慧。虽然规模化可以降低成本,但比拼规模,碧桂园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房地产的施工建设,房子建好后给用户居住,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应该放在首位。

       从频繁发生的事故来看,碧桂园并没有找到将“又好又便宜”的矛盾对立化解的良方。施工现场这么频繁地发生,不得不让人对碧桂园的房屋质量打上问号。

       显然,碧桂园自身也是意识到了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在最近媒体见面会上,把对质量的重视和整改放在首位,希望这是碧桂园脱胎换骨的开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