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仰望星空还是脚踏实地?

500

今年一直都在北方家乡处理一些事情,这几天临时回趟惠州,有幸受一位神交已久的友人邀请,聆听了一场他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活动结束后,首先第一感觉是,时间太短了!这种活动要多搞,多花时间搞!

整场讲座以儒家文化的“仁义礼忠孝”贯穿始终,同时就坊间对部分错误理解的儒家学说进行了矫正。具体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微信“典故里的中国dianguzhongguo”,友人将会陆续把讲义分享在那里。

虽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但是,其实我建议把讲座的题目改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文化”一词的来源,不同的文化,衍生出来不同的信仰。邢老师研学的是中国文化,大脚大学时期的专业是英语,但是邢老师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样可以说胜于大脚。

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定义,真的十分形象:一个是仰望星空,一个是脚踏实地。

500

我的理解是,西方宗教文化空洞无物,只能仰望星空;中国文化教育人们脚踏实地,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带来万家灯火。

很多人总是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这是西方中心论培养出来的伪公知(网络上的一群以西方立场为己任、私心很重的知识分子,被网友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公知”,但是,大脚认为,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乃是老祖宗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把那部分人叫做“伪公知”)忽悠成的假象!信仰是什么,就是人类的追求,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就是一种信仰!

信仰是一种方向是一种规矩,西方的信仰无外乎就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宗教。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有的学者说是家族信仰,这有一定的道理。全世界,可能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即便有,也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逢年过节我们要回家团员,要认祖归宗。这就是一种信仰!

西方的宗教信仰是由虚构的上帝给信徒们定规矩。我们的家族信仰曾经是由族长、家族里的老人,这些个实实在在的人,按照一定的价值观给族人、家人定规矩;现在的信仰是由党组织定的规矩——中国共产党党章。

这里提到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仰,事实上,这个信仰,也是深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都和如今的社会主义理念是想通的。正如潘维教授讲的,中国自古就有社会主义理念。古代社会主义当然不可能是现代社会主义,正如计算机和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古代社会主义。但古代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相通的。

对比中国文化的“天下观”和西方的“国际秩序”这两个词,表达出来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己置身于天下,倡导天下大同,每个人都是天下的一份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所谓“国际秩序”,更多表现为封建城邦争夺,利益妥协,弱肉强食。所以,我们同样要感谢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他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西方的亚历山大也曾经驰骋欧洲,势力范围曾经到达今天的印度,但是,最终没有实现欧洲的大一统。“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确立“天下为公”的观念,同时认为“天下”可以建构为一个理想世界。如《吕氏春秋》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这种“天下为公”的认知,成为中华文化天下观一大基石。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

张维为教授把中国定义为文明型国家,是十分有道理的。就拿中外各文明在发源初期都流行的神话故事来讲。中国的故事是与天地人共奋斗,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精卫填海、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雷泽华胥、常羲沐月、大禹治水、嫘祖养蚕、愚公移山等等,都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上古诸神所普遍体现的献身精神,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英雄所不具备的。在希腊神话中,其开辟神话充满了血腥。巴比伦神话和北欧神话同样也都带有浓浓的血腥味。记载着巴比伦神话的《埃努玛·埃立什》说,开初,神族有两大派:一派象征着无规律的“混沌”,是从汪洋中生出的神怪;另一派象征着有规律的“秩序”,是从汪洋中分化出来的天神。创世的过程被理解为混沌与秩序的战斗过程,最后秩序战胜了混沌,且以混沌族神怪们的尸体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北欧神话则说,天神奥丁杀死了强有力的冰巨人,以他的尸体创造了世界上的万物。

不同的文明起源,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拿今天来说,中国一直讲共融同发展,而西方在看到中国崛起时,担心什么修昔底德陷阱,认为中国挑战了西方的秩序,必然会引起战争。

湖南师范大学刘先江有这样的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在西方,由于基督教文明中存在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人,对人享有绝对权威,因此,上帝与人的纵向关系便始终是基督教关注的首位。而在中国,则没有相应的人格化的上帝,也没有任何相应的神,这使得中国的先哲们不热心对天人关系做纯思辨性的探讨和争论,而是充满着对现实的关怀。他们不重视思辨理性,而热衷于实用理性。在他们眼里,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因此,他们思考的着力点便越过神而直接投向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关系当然是君民关系,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于是在中国先哲们的论述中,天与人、君与民这些对应的概念总是缠绕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没有抽象的“人”,而只有具体的“民”,“人”与“民”几乎同义,“人”就是“民”,“民”就是“人”。因而,“以人为本”就为“以民为本”所取代,天与人、君与民的双边关系也就演变为“天”、“君”和“民”的多边关系。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在这种多边关系中得到论证与说明的。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是用“以人为本”,与《诗经》齐名的《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应该说,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见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

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做主。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西方社会总是喜欢鼓吹民主,那么,什么才是最大的民主呢?在我看来,人类社会现阶段,人民群众能够幸福、安定地生活在一方土地上,就是最大的民主。

学者梅新育去年看到一条关于耶路撒冷骚乱的新闻时曾经讲:其实,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成功是生在中国,而非中东。要我说,应该改为: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成功是生活在中国,而非世界上其他地方。因为,我们有跨越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浸润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总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2009年曾经热播过一部电视剧《走西口》,主人公田家有一块乾隆皇帝御赐金匾,上书“仁、义、礼、智、信”为田家的家训。在不同时期,剧中人物对其做了不同的解释。最后,就和大家再回顾一下这条家训的不同释义:

最初,田老太太的解释为:

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

后来田青《走西口》创立了“志同贸易公司”,而公司的训诫仍为“仁、义、礼、智、信”。他接受革命党人诺颜王子、徐木匠(宝音)的影响,其意被徐木匠修正为:

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营为智;以义取利为信。

后来田青从一个努力复兴家业的年轻人,逐渐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成为一个忧国忧民,为之求翻身解放的共产党人。重新赋予了“仁、义、礼、智、信”新的内涵:

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并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

【用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阐述世界文明】

500

长按上图,关注大脚看天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