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的远水,能解金门的近渴吗?

【风闻社区专栏作者 王晓笛】

不久前,台湾当局欲借东亚青运停办的由头,反制大陆,“友善”地提醒金门暂缓举办金厦通水典礼,希望可以省去典礼,直接通水,却反被金门县政府以结婚就要明媒正娶的比喻呛声,典礼也会在8月5日如期举办。

一场两岸交流里程碑式的事件,再一次被蒙上一层政治阴影。

远水解不了近渴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金门都很口渴……

金门县主体是个海岛,降水量不多,又没有山川大河的滋养,自然条件已经决定了其缺水的宿命。

在军管时代,由于台湾的支持和资源上的管控,缺水问题还并不明显。军管时代结束后,金门开展城镇化建设,对水的需求相应提高。为此,金门政府曾建设下湖水库和海水淡化厂来弥补,但供量杯水车薪。前者因为气候变迁,变成了海水淡水混合蓄水池,后者则因为加工成本过高,成为鸡肋。二者每年仅能提供不到1000吨的淡水,无法满足金门4-5万吨的需求,因此还算丰富的地下水成为金门用水的主要来源。

500

谷歌地图上的金门

但地下水对金门人而言并不是雨露均沾。由于金门酒厂对金门财政的特殊贡献,其拥有对地下水的优先使用权。即便是现在有了引水工程,出于品质和盈利的考量,地下水依然会对金酒倾斜,民生用途只能退让。

500

金门酒厂产的金门高粱酒

此外,对于金门这个小岛而言,使用地下水就意味着土地盐渍的风险,金酒又存在过量开采和污染的问题,现在金门农民放弃水井而改用自来水浇灌已经成为生活常态。

好在只有半小时船程的大陆并不缺水,金门也很早便有引用大陆水源的想法,但因为两岸大环境的问题,这个想法直到马时代才付诸实施。2014年,台湾“行政院”敲定“金门自大陆引水工程计划”。2015年,金门引水工程成为“张夏会”上的一个重要成果,此后开始迅速推行,直到今日竣工。

500

7月30日,金门县“议会”表示,全力配合和支持“县府”的通水仪式(@中时电子报)

但是,尽管金门热切期盼大陆水,碍于政治因素,仍然需要对台湾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在引水量方面,大陆引水只能占金门用水量的30%,未来则会降到25%。在台湾官方的定义中,从大陆引水只是“短期补充性”的方式,金门也为此制定了一套亮眼的“自力更生”的用水计划。尽管金门在通水典礼的事情上打脸了小英,但县长陈福海亦表示只会邀请大陆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官员。

这种两岸关系中的尴尬地位,也让金门的缺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白天不懂夜的黑

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金门对台湾一直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一方面,金门和台湾因为两岸政治被捆绑成一个共同体;另外一方面,台湾却并没有给予金门应有的理解和重视。

戒严之前,出于军事的需要,金门和台湾之间存在很深的制度隔阂。金门人不能随便到台湾,金门也有自己的货币流通,这使金门独立于整个台湾发展进程之外。多年来,金门人只知道炮弹和坑道,在台北已经出现繁荣的夜市的时候,金门还在宵禁,社会生活一片死寂,金门人一直觉得台湾欠金门一个现代化。到了90年代初,金门解除战地状态,当金门人想利用地缘优势大展拳脚的时候,台湾又开始对金门指三道四,金门人又觉得台湾拖了他们的后腿。

对于金门而言,喝水是生存问题,而对台湾而言,喝水却是政治问题。如果让金门人来理解这个事,自然是作为上位者的台湾不懂民间的疾苦。

当然,此时的上位者,自然不会用心去关心一个国民党的铁票仓。但无论掌权者对金门是怎样的了解程度,至少在台湾的社会层面,人们对金门的观感无异于“边疆”,在离岛服兵役的“金马奖”的段子,反映了台湾人对金门的陌生和轻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张夏会”时,金门民意代表唐丽辉会对前来抗议的台湾人说:“我们谈的是金门的民生问题,关台湾什么屁事!”

500

2015年5月23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金门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政策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

这股积怨,长期存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金门人之中,和他们接触就会发现,对于台湾,他们客气一点叫本岛,直接一点就叫台湾,在认同上自觉和台湾之间划了一条线。

上天待金门也不薄,让金门高粱畅行于世,为金门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同台北叫板的本钱。多年来,金门死守着“福建省政府”的招牌,在一个乱世中竭力维持着相对超脱的位置,却始终摆脱不了两岸前沿的原罪。

一国两制的试验区

纵使金门财大气粗,人民生活水准高出台湾一截,金门在台湾始终处在一个边缘的地位。但也因为这样的边缘地位,又让金门极具焦点。

哈佛大学学者Michael Szonyi在研究金门地方史时,认为金门存在“地缘政治化”的现象,即金门的生活与全球局势密不可分。冷战时代,金门作为意识形态的桥头堡,是东西方对抗的重要场域之一,尽管是区域边缘,但在对抗的大环境下,金门成为蒋介石“三民主义示范村”的重要宣传窗口。而在冷战结束后,金门又成为了两岸交流间的一块灰色地带,从两军之间神秘的黑市,再到扛起“小三通”旗帜的交流先锋,金门的边缘位置又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00

金门大担岛上有巨幅标语“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当然,金门需要的远不止这些。金门县副县长吴成典曾私下透露,若两岸进行统合的政治实践,金门就是一块一国两制的理想试验区。细想之下不无道理,由于现代化程度较低,金门没有路径依赖的困扰,制度建设的成本不高,且体量不大,又处于边缘地带,对两岸的实质影响有限,其实很适合作为政治制度试验的场域。

只是理想终归是理想。对于当下的两岸关系而言,金门的发展方向更多体现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仅仅是一条水管便能引发一场政治角力,金门特区的设想恐怕会带来更大的政治风波,纵使金门已经具备了这样和那样的条件。

但是金门也清楚,与其对两三百公里外的台湾抱有期待,不如务实地和大陆开展合作,按部就班地推进“金厦一日生活圈”的计划。当一位最普通的金门店家,拿出计算器和支付宝和讨价还价的时候,你会感悟,对于百姓而言,过日子比什么台湾价值要重要得多。

(风闻社区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