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说:“学校可以滚,但是书不可以不读”,后来她成为风靡两岸的女作家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橄榄树》中的歌词是三毛一生的概括。

三毛的一生,似乎总是在流浪。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三毛一生的概括。 

三毛所开启的“流浪文学”曾在八九十年代掀起一阵文学热。

(三毛算是我阅读其作品最多的第一位女作家)

她的很多说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听过,比如《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的宝贝》、《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闹学记》、《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亲爱的三毛》。

500

而她本人也是一个传奇的女子。

她的人生就是一本小说。

1943年,三毛出生于重庆市,后举家迁往台湾。幼年时期喜欢读书,在诗词古文、英文、绘画方面,打下基础

1967年,只身远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学习和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1970年回国,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2年,著名作家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的病房浴室内以丝袜上吊身亡。 

三毛逝世后,贾平凹曾发文《哭三毛》和《再哭三毛》悼念。贾平凹对三毛的评价很高: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三毛的文字充满天真烂漫、爱与希望,但是同时她的文字也常常带有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她的文章中,神秘事物主要集中在三毛和荷西婚后定居在西非撒哈拉,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沙漠地区生活那段时期。

500

她自己曾说:

在我的一生里,我遭遇到很多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第六感并非答案。而我始终认为,到今天为止,人类的科学知识还是很有限的。在另外世界里——即使不要扩大到太空,宇宙里,也可能就在我们所处身的环境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去实证的世界呢?

这也契合于好友倪匡对三毛之死的评论: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这或许与她封闭孤独的幼年遭遇有一定的关系。

三毛幼年,由于家中姊妹很多,父母亲难免有所疏忽。朋友很少,也不得到老师的青睐,在被老师误认为考试作弊,并在其脸上写字,游“班”示众,之后产生了很严重的厌学情绪,最后选择退学。三毛有句名言:“学校可以滚,但是书不可以不读。”休学以后,她常常一个人跑到墓地去看书,因为那里没有人。

500

三毛年轻时候的感情也很不顺利。未婚夫婚前猝死之后,直到遇见荷西,才开始了短期的稳定与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荷西几年后溺水身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