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祯皇帝与亡国之君

论崇祯皇帝与亡国之君

(栾德乾20160616)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农民军迫近京师,北京城岌岌可危,崇祯皇帝召集大臣讨论局势。在群臣皆劝南迁走避、以图恢复时,崇祯怒叹:“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一句话,竞也成史学家千古争论。

500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这是板上钉钉的史实。但崇祯皇帝的意思是,我的所作所为不能划到亡国之君里面,都怨你们这些无用的大臣啊。按照中国儒学的传统,崇祯皇帝说的也不错,只有桀纣、隋炀帝、陈后主、李煜等这样的暴君、昏君才是亡国之君。且看崇祯皇帝继位以来力挽狂澜、剪除阉党、勤奋节俭、励精图治等等作为,哪里有半点亡国之君的影像呢?

但是我认为,崇祯皇帝就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呢?因为大明朝是在错误的时间、把一个错误的人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此人就是崇祯。

从中国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去看,崇祯本人的人品、道德、能力,都堪称完美。但是如果让他当一个普通农户家长,应该是个典范:节俭不奢、勤奋劳作、不淫不乱、自律自责,等等,多么完美的好人啊,一个理想的管理者啊。但是这样的所谓好人,却是导致大明朝亡国的首要原因。

那我们再看崇祯皇帝的另一面,皇帝是需要管理上亿人口的大明王朝的,对皇帝的需求是完全不同于好人的,至少需要他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和大局观。再看崇祯皇帝,恰恰最缺乏这些,反而他的一些缺陷对整个国家是致命的。小农思维的大家长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大局观和战略思维。因为小农家长最相信自己,鸡毛蒜皮什么都要管,事必躬亲、处处插手,心胸狭隘、不容差错。

500

另一方面,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处于很危险的局面,这时候不是需要皇帝有多么好的道德和声誉,而是需要他具备最起码的战略判断,认清形势,做好全局的战略布置,然后支持团队去执行应对。而这时候,把崇祯这样一位好人、小农家长放到皇帝的位置上,又那么的刚愎自用、轻狂好动,不亡国才怪了。而且这种小农意识也决定崇祯皇帝用人的错误和无能,“不用能人而用所谓好人”是很多小农统治者的通病。

所谓韩非子的“宰相起于州县,猛将发于卒伍”是非常有道理的,从一个国家官员队伍到一个公司团队,用好人是不错,但更要用能人,能承上启下,带团队完成任务、拿到成果,这才是真理。人品道德再好,高谈阔论再妙,有什么用?而崇祯皇帝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信用所谓好人,而且其本人又是焦虑性格,猜疑多虑,总是信用一些所谓自己信得过的人。结果就总派一些外行文人去带兵打仗,压制前线有军事才能的武将。处理地方和后勤,又走太监行事的老路,地方官吏办起事来,处处掣肘。好不容易有几个能干的武将,如毛文龙、卢象升、贺人龙、洪承畴等,杀的杀、跑的跑,用袁崇焕等文臣管兵事,损失也太大了,好不容易锻炼出有些打仗的能力了,又迫不及待地凌迟杀掉。

而且还是好人乱用,国家财政被掏空,导致大明朝被内贼釜底抽薪。东林党人,固然受魏忠贤等迫害,但其本质就是一群自私的禄虫。表面上看,他们非常符合所谓儒家好人的风范,总披着学者外衣,到处慷慨激昂、高谈阔论、斥责贪腐,实则裹挟民意、结党营私。这种人其实对社会的危害最大,往往总能迷惑一些所谓不知真相的人民群众。

500

结论:崇祯皇帝就是另一种的亡国之君。让一个局限于小农思维的好家长,去领导一个上亿人口的国家,又处于那么一个内忧外患的危难局面,不亡国才是奇了怪了。

末后,插两段题外之话啊。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按照中国中古王朝时代金字塔的统治模式,管理总是单向的,最高统治者在上边用力一挥鞭子,不过一二尺,但鞭子的尾部已经十数米出去了,鞭子头已经是超音速,发生音爆了。这就是我命名的所谓“鞭子效应”。管理层级越多,鞭子就越长,鞭子效应就越明显,音爆越大。再看看崇祯,其实就是轻狂好动,不放心,到处插手细节,对前线将士和地方官吏的执行,产生了过多的干扰和掣肘,音爆效应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很多明史学者,总把明朝灭亡归罪于从嘉靖万历时期就埋下的祸根,其实崇祯皇帝真还不如他爷爷,他爷爷不行,可以几十年不上朝,最起码还有张居正等人维持局面。万历等皇子皇孙身居大内,没有基层阅历,并不具备领导国家的能力,如果万历也和崇祯那样亲力亲为,怕是明朝早就灭亡了。

再说说《万历十五年》,黄仁宇是以一种东西方的全局观去分析中国中古社会的结构性缺陷的,已经大大超越了普通中国历史学者的思维了,是巨大的进步。但是,我认为中国中古王朝时代的衰落是必然的,《万历十五年》说是结构性缺陷,靠道德治国,还不够深度和本质。我认为正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即“竞争是生物的本性”,决定了中国中古王朝必然走向封闭、内敛和道德治国,必然衰败。因为没有竞争啊,只想保持垄断统治和安逸啊。所以从宋代以后的,特别是以朱元璋为代表,统治者者的理想都是二元制的小农社会,耕读被上升到无比的道德高度,统治者只希望保留勤俭的小农底层和官僚统治阶级,很讨厌有大地主、商人、市民等中间阶层存在。目的就是保持垄断和安逸。相比还处于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的欧洲,那是高度的竞争啊,没有大一统,仁义道德一分钱不值,只要结果和利益,办事用能人,交易用协议。所以说,无论怎么,中古的中国,衰落是必然的。

当然,1840年后,中国又被抛进全球范围内的春秋战国时代了,那中国的改变和复兴其实也是顺理成章而不可阻挡的。(栾德乾20190616于龙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