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嘴莽汉人设难以支撑对俄务实转型重任

【文/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沈逸】

7月23日,美国时间星期一晚8点25分,喜欢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总统又发推了,核心观点是:在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双人会面中,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500

从参选总统到胜出,从宣誓就职至今,很罕见的,特朗普总统确实首次在一个重大议题上陷入了某种被动防御的尴尬境地,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此前屡次出现的难题,无论是性骚扰、选举中涉嫌通俄,还是边境移民政策,又或者是中美贸易战。

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特朗普总统的大嘴莽汉人设,首次在具体的政策问题遭遇了认知危机:此前的各项指责或者批评,对美国民众而言,基本上与特朗普的人物设定相符合,作为一个走耿直(粗鄙)、坦率(无知)、强硬(鲁莽)路线的总统,做出某些贬低/骚扰女性、疑似招妓以及完全不熟悉传统的政治外交业务的行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此次面临的问题是,媒体质疑“浓眉大眼”的特朗普总统是不是背离抗击野蛮俄罗斯的重任,偷偷与普京总统妥协甚至是达成了不可告人的交易,可能潜在乃至实质性地伤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个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所以,很罕见的,从高调展示与普京会晤但遭遇意料之外的批评之后,特朗普首次在媒体遭遇战中陷入了被动自我辩护的困境:我不是,我没有,我不会的三连发否认成为过去一周左右特朗普推特涉及相关议题的常态。这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特朗普人设指向的铁杆基本盘,被美国大洋沿岸精英鄙夷地称之为“红脖子”的白人保守主义群体,绝对不能容忍一个疑似对俄罗斯投降、服软、被操控乃至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出卖美国国家利益的人出任总统职务。

对红脖子来说,无论是“性骚扰”还是语言粗鄙,都是男子汉气质的体现;直接开怼自由派媒体,以及跳出所谓建制派设定的内政外交大框架,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好勇斗狠,更是直接迎合保守主义成年男性审美的好事,无论多出格,无论国际上如何一片哗然,但在美国国内政治中一定是稳赚不赔的,特朗普也因此老神在在。

500

特朗普支持者(图/东方IC)

但是,在俄罗斯问题上,特朗普就比较尴尬了:他在赫尔辛基就带这个翻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翻译,四个人超时累计谈了2个小时;此后,在记者招待会上,特朗普大统领一时图爽,采取了宁可相信普京,也不相信美国情报部门判断的实际表达,无论其真实意图,客观上形成了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一起认为,美国情报机构关于俄罗斯干预美国总统选举不靠谱的惊人传播效果。

“美国总统站在俄罗斯总统一边,不承认美国情报机构的判断”,这对红脖子们来说,是可以冲冠一怒直接把枪就上的劲爆话题。简单的浏览可以发现,即使是特朗普总统的“御用”媒体福克斯新闻,在消息刚刚出来的最初24小时,都只能尽量温和地批判特朗普确实表态欠妥,而不管顶着风头正面护驾。

对特朗普本人而言,鲁莽是他的人设,而真实情况则是他属于那种政治精算到最大化榨取鲁莽人设价值的精算型政客。他对他的基本盘非常清楚,所以,尽管还是不断指责虚假媒体,但特朗普还是难得的认错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排除那些段子,比如江湖最新传言,苏联最后一任驻美国大使多波雷宁在红旗悄然坠地之前,在美国发展了昵称“唐尼”的代理人,给他的任务是:学着耍流氓,学着做生意,学着混美国红脖子,以及,最终,学着竞选美国总统。特朗普究竟为了什么要在赫尔辛基来这么一出导致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美俄首脑秀呢?图的是什么

用稍微带点阴谋论的分析框架来猜测,特朗普在赫尔辛基的演出,基本上遵循着有很高概率是基辛格写作的剧本。不太幸运,或者比较幸运的是,剧本、导演和监制的控场能力有限,而男1号主演又太过跳脱,把一出本来确实就比较有难度的戏给演砸了。


​虽然凭借活得长,基辛格成为了当今世界舞台上最具神秘色彩的长者之一,但他的战略思路,完整地坚持着对梅特涅时期欧洲多极均势格局的崇拜,这种崇拜,加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认可与内化,基辛格能够提出的世界蓝图,就是美国单极霸权主导下的“世界岛势力均衡”:

将欧亚大陆看成一个庞大的“世界岛”,美国追求的是实现“世界岛上的势力均衡”,美国自身不仅成为关键的战略平衡砝码,而且在确保大陆力量在世界岛上无法对外投射的情况下,继续凭借海空力量优势,在全球体系内处于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

这种势力均衡,可以看成是英国光荣孤立,美苏在欧洲的势力均衡等战略实践的延续,而其中的关键任务,就是作为海洋国家兼世界霸主的美国,不会在欧亚大陆上面临一个足以改变经济体系、军事力量、全球影响力的挑战者,或者是挑战者联盟。否则一旦出现,其后果是多米诺骨牌式的:美国的力量会被排斥,从苏联及其阵营脱离出去的力量会被重新吸纳,而美国的西欧盟友会因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弱点或者短期优势被吸引(一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所证明的那样)。

这对基辛格这样的战略设计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倒也不是说马上就会出现对美国的军事入侵或者别的什么,而是这会让美国产生那种感觉:不是真的要造反,而是真的可能具备了随时可能造反的能力。这是需要防止的。或许用词会有所不同,但直白地说,基辛格的这种担忧,和2017年特朗普前任战略幕僚长班农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保守主义大会上的演讲所表达的观点,没有本质区别。

500

基辛格(图/东方IC)

所以呢,从特朗普上任开始,他就承担着一个难以完成但又必须完成的使命:实质性地重启美俄关系,而且是朝着具有潜在的联俄抗中潜质的方向去重新启动,要复制基辛格和尼克松组合在1972年曾经在中国大陆实现过的“改变世界的一周”。之前给特朗普配的国务卿蒂勒森,就是冲着这个使命来的。但是,三大因素导致了这种构想的最终落空:

第一,中美俄已经不是当年的美苏中,美国开不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筹码给俄罗斯,让俄罗斯做出实质性疏远中国的战略决策。俄罗斯要的很清楚,承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承认俄罗斯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苏东阵营国家的特殊影响力,承认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领域的合法利益。但是美国给不起这些,更加糟糕的是,伴随中国能力的成长,与中俄关系的良性发展,俄罗斯对美国的战略要价能力呈现显著上升态势。

第二,今天的欧盟不再是冷战时期的欧洲。尼克松的《领导者》以及《1999不战而胜》里面都提到过,冷战巅峰时期,欧共体最左翼的领导人都愿意为了抗击来自苏联的威胁,而对维系跨大西洋同盟保持足够的耐心与诚意,愿意为了共同的威胁而做出暂时的牺牲。今天的欧盟,绝对不可能出现了“为了抵抗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而认同美国和俄罗斯以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合法为主要标的的战略缓和。

第三,今天的美国也不是冷战时期的美国。充分享受了冷战红利的美国,经历了新自由主义狂飙近20年的美国,已经民主到了这样一个境界:原先为了外交战略与国家利益可以形成的跨党派共识,被没有节制到近似癫狂的政党政治与派系斗争所取代。这种癫狂的氛围,看看民主党以及建制派用近似麦卡锡主义的狂热在“通俄”问题上去追杀特朗普就可以知道一二了。

说实话,这种癫狂程度,也是出乎基辛格们意料之外,他们对于美国政治的了解和认识,也停留在教科书上那种选举之后一笑泯恩仇的古典小说阶段。忽悠到最后美式民主带来的国内政治氛围变成了美国战略调整最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大概也是历史老人智慧的体现。

从这次峰会来说,特朗普本人及其治下的美国,正进入一个战略调整的深水区。这个深水区美国是有经验的,但是对掌舵人以及一起开船的精英们有不少特殊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在可见的将来,有比较小的概率可以达成。

如果最终过了若干年,人们确定地发现,名为美国霸权的小船就此陷入了持续不断的徘徊期,并最终走向某种不可逆转的进程的话,也会是一个非常符合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系列小说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专栏